试论早期亲子阅读,从家长做起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宝贵时期,幼儿教育的好坏影响着儿童的发展和各方面素质的进步,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教师一定要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努力促进幼儿全方位素质的发展。亲子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早期幼儿教育方式,它以其沟通性和实时性的特点愈来愈受到家长的重视和幼儿的欢迎。本文旨在分析早期亲子阅读的现状以及重大意义,并提出优化亲子阅读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幼儿;亲子阅读;家长
阅读是人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体现。良好的阅读能够给人带来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在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所以如何更好地锻炼人的阅读能力,让人在书本中拥有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成为了众多学者的研究问题。近几年,随着崇尚阅读的风气逐渐在社会中形成,亲子阅读作为一种特殊的启蒙阅读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亲子阅读是指父母作为重要的主体部分,参与到孩子的自主阅读活动中,并与幼儿一同阅读书本,及时解答幼儿提出的相关问题,并集中演绎书本内容的全过程。通过亲子阅读,可以给家长和孩子之间构成一道沟通的桥梁,并在促进孩子与家长的沟通的同时,加深孩子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有利于锻炼其阅读能力。但是在实际中,亲子阅读也在家庭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何真正解决亲子阅读在家庭实践中的问题,从而使其更能发挥功能和效用成为了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1、亲子阅读的重要意义
1.1加强幼儿对于书本的理解
处在幼儿时期的儿童由于自身生长发展规律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书本中的文字知识及其内涵。家长的加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个问题,家长由于自身知识水平较高,生活经验丰富,通过亲子阅读可以使孩子阅读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从而在家长慢慢地带动下,孩子能够通过父母对于本中所述内容的生动演绎进行深入的理解,比如在阅读不同动物的形态习性时,家长可以做出相关动物举止、生活的形体体态,然后进行生动演绎。此外,家长可以在与孩子的阅读互动中教授孩子自主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这样能够使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不断加深对于书本中所写内容的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1.2锻炼幼儿的精神品格
间接的经验吸收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幼儿可以通过对于书本的学习,尤其是对于人文社科类读物的学习,不断学习人在社会中的交往方式和其他的社会规范。比如在阅读到重要的交通规则时,幼儿可以在绘本中了解到红灯就要停,绿灯就可以行的社会规则。为了进一步加深孩子的阅读效果,家长可以在亲子阅读中加强对于孩子的规则意识的灌输,可以将“宁停一分,不抢一秒。”等重要的安全常识教授给孩子,这有利于维护孩子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命安全,锻炼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社会人格,这种教育方式就要比孩子单独进行阅读所取得的教育效果要强的多。
1.3构建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是家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从小伴随着的亲人,所以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好坏非常重要,甚至影响家庭的美满和孩子的一生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家长对于孩子的无私关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家长不以孩子的事务为负担的基础上的。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从而积极引导孩子的学习;幼儿也能在家长的不断关注和互动之中,体会到家长对于自己的关怀和爱护,从而促进幼儿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创造出温馨和谐的阅读环境和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愉快、健康地成长。
2、亲子阅读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1家长对于早期阅读认识不足
家长对于早期阅读缺乏一定的认识,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切都好,所以这就导致了家长对于早期阅读存在着习惯性忽视的问题。很多家长不清楚早期阅读的具体含义和提高阅读能力对于孩子今后人生发展的意义,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在幼儿园中所阅读的课本内容就已经足够。另外,经调查证明家长对于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视程度与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有一定的联系。
2.2家长缺乏亲子阅读的意识
家长在缺乏对于早期阅读教育重视的同时,还缺乏对于亲子阅读的重视。有些家长割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认为学校才是孩子知识和能力教育的场所,而家长只是作为孩子生活上的屏障和保护的基础;某些家长没有认清亲子阅读的具体含义,并对于亲子阅读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持有怀疑态度。
2.3家长缺乏亲子阅读的方法
家长尤其自身水平的限制,往往缺乏对孩子进行辅导教育的方法,尤其是在亲子阅读的教育实践中,某些家长存在着干预孩子自主阅读过多的情况,导致孩子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感觉到家长的行为限制和思维限制,从而使亲子阅读的教育效果大大下降,也进一步打击孩子进行阅读的兴趣;某些家长则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着干预学生过少的情况,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些疑问不能得到家长的及时解答,从而使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导致教育效果的低下。
2.4幼儿缺乏对于阅读的兴趣
幼儿正处在天性好玩的活泼时期,安静地阅读往往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但是某些家长强行将幼儿捆绑在书本之中,让其强制接受阅读的体验。这样就会导致幼儿越来越对书敬而远之,从而更加降低幼儿的阅读兴趣,不利于其阅读能力的提高。
3、亲子阅读在实践中的优化措施
3.1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
家长在亲子教育的过程中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提高对于亲子阅读的重视程度,抓住每一个亲子阅读的机会,并积极利用网上学习平台,观看其他家长的亲子阅读的经验分享,并及时掌握亲子阅读的相关方法,促进良好的亲子阅读的循环教育。并且家长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循环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引导水平和讲解能力,促进孩子的阅读学习。
3.2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进行亲子阅读教育必须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部分。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家长就要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购买不同的书籍或在家中张贴关于绘本中的故事绘画等,让孩子时刻接受书籍的熏陶;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就要求家长要养成亲子阅读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并在亲子阅读中鼓励孩子进行有意识地演绎和朗读书中内容,并积极引导孩子在听书的过程中踊跃地提出问题,家长也要进行及时的解答。
3.2创新阅读的教育方式
亲子阅读不一定只要针对书本进行阅读,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不同介质的媒体资料,比如利用互联网平台上的动画绘本资源进行阅读,将书本中的内容灵活在演绎在屏幕之上,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创新亲子阅读的教育方式,提高对于孩子的教育效果。
4、小结
亲子阅读是一种能够促进孩子全方位素质发展的教育方式。亲子阅读可以加深孩子对于书本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培养其良好的社会心理;还可以构建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所以家长一定要提高对于亲子阅读的认识程度,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并积极创新亲子阅读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赵双.家长伴读方式对儿童早期阅读效果的影响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5,(7):43-46.
[2]刘敏,邓益成.论儿童早期启蒙阅读的智慧之旅[J].图书馆界,2016,(3):75-78,93.
[3]朱敏.浸染·专注·互动——让有效的家庭导读方略引导儿童爱上阅读[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1):105-109.
关键词:幼儿;亲子阅读;家长
阅读是人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体现。良好的阅读能够给人带来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在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所以如何更好地锻炼人的阅读能力,让人在书本中拥有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成为了众多学者的研究问题。近几年,随着崇尚阅读的风气逐渐在社会中形成,亲子阅读作为一种特殊的启蒙阅读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亲子阅读是指父母作为重要的主体部分,参与到孩子的自主阅读活动中,并与幼儿一同阅读书本,及时解答幼儿提出的相关问题,并集中演绎书本内容的全过程。通过亲子阅读,可以给家长和孩子之间构成一道沟通的桥梁,并在促进孩子与家长的沟通的同时,加深孩子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有利于锻炼其阅读能力。但是在实际中,亲子阅读也在家庭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何真正解决亲子阅读在家庭实践中的问题,从而使其更能发挥功能和效用成为了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1、亲子阅读的重要意义
1.1加强幼儿对于书本的理解
处在幼儿时期的儿童由于自身生长发展规律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书本中的文字知识及其内涵。家长的加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个问题,家长由于自身知识水平较高,生活经验丰富,通过亲子阅读可以使孩子阅读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从而在家长慢慢地带动下,孩子能够通过父母对于本中所述内容的生动演绎进行深入的理解,比如在阅读不同动物的形态习性时,家长可以做出相关动物举止、生活的形体体态,然后进行生动演绎。此外,家长可以在与孩子的阅读互动中教授孩子自主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这样能够使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不断加深对于书本中所写内容的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1.2锻炼幼儿的精神品格
间接的经验吸收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幼儿可以通过对于书本的学习,尤其是对于人文社科类读物的学习,不断学习人在社会中的交往方式和其他的社会规范。比如在阅读到重要的交通规则时,幼儿可以在绘本中了解到红灯就要停,绿灯就可以行的社会规则。为了进一步加深孩子的阅读效果,家长可以在亲子阅读中加强对于孩子的规则意识的灌输,可以将“宁停一分,不抢一秒。”等重要的安全常识教授给孩子,这有利于维护孩子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命安全,锻炼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社会人格,这种教育方式就要比孩子单独进行阅读所取得的教育效果要强的多。
1.3构建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是家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从小伴随着的亲人,所以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好坏非常重要,甚至影响家庭的美满和孩子的一生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家长对于孩子的无私关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家长不以孩子的事务为负担的基础上的。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从而积极引导孩子的学习;幼儿也能在家长的不断关注和互动之中,体会到家长对于自己的关怀和爱护,从而促进幼儿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创造出温馨和谐的阅读环境和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愉快、健康地成长。
2、亲子阅读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1家长对于早期阅读认识不足
家长对于早期阅读缺乏一定的认识,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切都好,所以这就导致了家长对于早期阅读存在着习惯性忽视的问题。很多家长不清楚早期阅读的具体含义和提高阅读能力对于孩子今后人生发展的意义,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在幼儿园中所阅读的课本内容就已经足够。另外,经调查证明家长对于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视程度与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有一定的联系。
2.2家长缺乏亲子阅读的意识
家长在缺乏对于早期阅读教育重视的同时,还缺乏对于亲子阅读的重视。有些家长割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认为学校才是孩子知识和能力教育的场所,而家长只是作为孩子生活上的屏障和保护的基础;某些家长没有认清亲子阅读的具体含义,并对于亲子阅读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持有怀疑态度。
2.3家长缺乏亲子阅读的方法
家长尤其自身水平的限制,往往缺乏对孩子进行辅导教育的方法,尤其是在亲子阅读的教育实践中,某些家长存在着干预孩子自主阅读过多的情况,导致孩子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感觉到家长的行为限制和思维限制,从而使亲子阅读的教育效果大大下降,也进一步打击孩子进行阅读的兴趣;某些家长则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着干预学生过少的情况,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些疑问不能得到家长的及时解答,从而使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导致教育效果的低下。
2.4幼儿缺乏对于阅读的兴趣
幼儿正处在天性好玩的活泼时期,安静地阅读往往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但是某些家长强行将幼儿捆绑在书本之中,让其强制接受阅读的体验。这样就会导致幼儿越来越对书敬而远之,从而更加降低幼儿的阅读兴趣,不利于其阅读能力的提高。
3、亲子阅读在实践中的优化措施
3.1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
家长在亲子教育的过程中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提高对于亲子阅读的重视程度,抓住每一个亲子阅读的机会,并积极利用网上学习平台,观看其他家长的亲子阅读的经验分享,并及时掌握亲子阅读的相关方法,促进良好的亲子阅读的循环教育。并且家长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循环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引导水平和讲解能力,促进孩子的阅读学习。
3.2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进行亲子阅读教育必须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部分。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家长就要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购买不同的书籍或在家中张贴关于绘本中的故事绘画等,让孩子时刻接受书籍的熏陶;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就要求家长要养成亲子阅读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并在亲子阅读中鼓励孩子进行有意识地演绎和朗读书中内容,并积极引导孩子在听书的过程中踊跃地提出问题,家长也要进行及时的解答。
3.2创新阅读的教育方式
亲子阅读不一定只要针对书本进行阅读,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不同介质的媒体资料,比如利用互联网平台上的动画绘本资源进行阅读,将书本中的内容灵活在演绎在屏幕之上,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创新亲子阅读的教育方式,提高对于孩子的教育效果。
4、小结
亲子阅读是一种能够促进孩子全方位素质发展的教育方式。亲子阅读可以加深孩子对于书本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培养其良好的社会心理;还可以构建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所以家长一定要提高对于亲子阅读的认识程度,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并积极创新亲子阅读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赵双.家长伴读方式对儿童早期阅读效果的影响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5,(7):43-46.
[2]刘敏,邓益成.论儿童早期启蒙阅读的智慧之旅[J].图书馆界,2016,(3):75-78,93.
[3]朱敏.浸染·专注·互动——让有效的家庭导读方略引导儿童爱上阅读[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1):105-109.
- 【发布时间】2019/5/12 19:06:08
- 【点击频次】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