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反馈及展示形式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也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那么小学生课外阅读反馈及展示形式的探究,也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思考。于是,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们越来越重视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了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可谓是绞尽脑汁。从一名教师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反馈和展示对其有着一种促进和提高的作用。
关键词:课外阅读;反馈;展示;探究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古人曾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越来越多的老师、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们越来越重视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了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可谓是绞尽脑汁。那效果怎样?是否能让学生从不读书到爱读书,从爱读书上升为会读书,并能从书中得到灵魂的碰撞,进而对自己的成长产生影响?从一名教师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反馈和展示对其有着一种促进和提高的作用。那如何展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反馈情况呢?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儿自己在小学生课外阅读反馈及展示形式方面的做法和想法。
一、读画相结合
近几年,盛行绘本教学,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式。通过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小幼儿童的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到自由地发挥。
我从这种绘本教学中得到启示,可不可以将读书与绘画联系起来?一、二年级的孩子还比较小,接触到的文字也比较少,会写的生字更是少之又少,写点什么读后感呀,心得体会呀,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我们可以让孩子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用绘画的方式展示出来,或者是续绘绘本中的故事内容,让孩子们融入到故事中去,感受故事中的人物情感。但是,对于孩子的绘画效果要求不宜太高,每个孩子的绘画能力不同。我们应看重画面所要表现的内容与意境,而非绘画比赛,强调线条、色彩。提高阅读兴趣的同时,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并能将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真可谓一举三得!
二、读写相结合
从2013年开始,在汉滨区教育局地倡导下,学习“新教育”。我们学校也开设了晨诵课程。晨诵是让孩子拥抱晨曦,相约黎明,用课外阅读中的优美诗歌,师生美妙的诵读,开启一天快乐的学习之旅。让孩子通过美丽的诵读,陶冶情操,增强文化底蕴。我发现有些诗歌的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语言结构严整,学生便于模仿,于是就产生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仿写。比如:父亲节前夕,我利用晨诵时间向孩子们推荐诵读《送给父亲的一首诗》,然后鼓励他们试着创编一首诗在父亲节当天当做礼物送给自己的爸爸,结果很多爸爸们收到礼物后很是感动,还为孩子回赠小诗一首。此时此刻,我认为学生、爸爸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首诗歌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父子情、父女情。孩子们懂得感恩,父母们因此而感到温暖、欣慰,达到一种人性启迪的效果。这难道不是我们倡导孩子们丰富课外阅读的目的吗?后来,我又利用教师节、儿童节、母亲节、同学生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创编,触摸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三、读议相结合
当全班学生共同阅读一本课外书时,可以组织同学们针对书中的某一件事、某一个人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知不觉,课外书中的思想、情感,潜移默化,使学生得以熏陶、感染,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比如:学生们在阅读完《我要做个好孩子》这本课外书时,我组织他们以“好孩子”为话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你认为书中的主人公金铃是好孩子吗?为什么你这样认为,结合书中内容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你觉得自己是好孩子吗?……学生们经过一番激烈的唇枪舌战,思想斗争、语言斗争,对好孩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道德品质高尚、有上进心、努力奋斗的孩子都可以称为是好孩子,并且表示愿意朝着好孩子的方向努力奋斗。这比任何一节思想教育课来的更有效。这难道不是我们鼓励孩子们多读书的最终目的吗?
四、读考相结合
这里的“考”,并非学生的月考、期中测试、期末测试,而是课外阅读知识竞答。竞答的题目既不是网络下载,也不是老师拟定,而是学生自己出题。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内容选择题目,每次活动每人出三道题并作答交给老师,再由老师对题目进行整理编辑,最后利用少队部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答,最终答题多者给予奖励。整个活动下来,既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使课外知识得以巩固和普及。这是不是一种很好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反馈和展示的形式呢?
欧阳修曾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也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那么小学生课外阅读反馈及展示形式的探究,也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思考。他需要我们教师在不断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阅读不止,探究不息!
参考文献:
[1]王昆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现状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06
[2]杨景芳.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策略思考[J].学周刊,2013
[3]杨维林.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2
关键词:课外阅读;反馈;展示;探究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古人曾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越来越多的老师、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们越来越重视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了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可谓是绞尽脑汁。那效果怎样?是否能让学生从不读书到爱读书,从爱读书上升为会读书,并能从书中得到灵魂的碰撞,进而对自己的成长产生影响?从一名教师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反馈和展示对其有着一种促进和提高的作用。那如何展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反馈情况呢?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儿自己在小学生课外阅读反馈及展示形式方面的做法和想法。
一、读画相结合
近几年,盛行绘本教学,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式。通过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小幼儿童的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到自由地发挥。
我从这种绘本教学中得到启示,可不可以将读书与绘画联系起来?一、二年级的孩子还比较小,接触到的文字也比较少,会写的生字更是少之又少,写点什么读后感呀,心得体会呀,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我们可以让孩子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用绘画的方式展示出来,或者是续绘绘本中的故事内容,让孩子们融入到故事中去,感受故事中的人物情感。但是,对于孩子的绘画效果要求不宜太高,每个孩子的绘画能力不同。我们应看重画面所要表现的内容与意境,而非绘画比赛,强调线条、色彩。提高阅读兴趣的同时,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并能将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真可谓一举三得!
二、读写相结合
从2013年开始,在汉滨区教育局地倡导下,学习“新教育”。我们学校也开设了晨诵课程。晨诵是让孩子拥抱晨曦,相约黎明,用课外阅读中的优美诗歌,师生美妙的诵读,开启一天快乐的学习之旅。让孩子通过美丽的诵读,陶冶情操,增强文化底蕴。我发现有些诗歌的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语言结构严整,学生便于模仿,于是就产生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仿写。比如:父亲节前夕,我利用晨诵时间向孩子们推荐诵读《送给父亲的一首诗》,然后鼓励他们试着创编一首诗在父亲节当天当做礼物送给自己的爸爸,结果很多爸爸们收到礼物后很是感动,还为孩子回赠小诗一首。此时此刻,我认为学生、爸爸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首诗歌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父子情、父女情。孩子们懂得感恩,父母们因此而感到温暖、欣慰,达到一种人性启迪的效果。这难道不是我们倡导孩子们丰富课外阅读的目的吗?后来,我又利用教师节、儿童节、母亲节、同学生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创编,触摸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三、读议相结合
当全班学生共同阅读一本课外书时,可以组织同学们针对书中的某一件事、某一个人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知不觉,课外书中的思想、情感,潜移默化,使学生得以熏陶、感染,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比如:学生们在阅读完《我要做个好孩子》这本课外书时,我组织他们以“好孩子”为话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你认为书中的主人公金铃是好孩子吗?为什么你这样认为,结合书中内容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你觉得自己是好孩子吗?……学生们经过一番激烈的唇枪舌战,思想斗争、语言斗争,对好孩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道德品质高尚、有上进心、努力奋斗的孩子都可以称为是好孩子,并且表示愿意朝着好孩子的方向努力奋斗。这比任何一节思想教育课来的更有效。这难道不是我们鼓励孩子们多读书的最终目的吗?
四、读考相结合
这里的“考”,并非学生的月考、期中测试、期末测试,而是课外阅读知识竞答。竞答的题目既不是网络下载,也不是老师拟定,而是学生自己出题。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内容选择题目,每次活动每人出三道题并作答交给老师,再由老师对题目进行整理编辑,最后利用少队部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答,最终答题多者给予奖励。整个活动下来,既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使课外知识得以巩固和普及。这是不是一种很好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反馈和展示的形式呢?
欧阳修曾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也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那么小学生课外阅读反馈及展示形式的探究,也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思考。他需要我们教师在不断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阅读不止,探究不息!
参考文献:
[1]王昆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现状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06
[2]杨景芳.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策略思考[J].学周刊,2013
[3]杨维林.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2
- 【发布时间】2019/5/12 19:07:04
- 【点击频次】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