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

 

【作者】 戴勤玉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围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与大家交流一下,以期抛砖引玉,共同进步。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认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一、要善于设疑激趣,它是创设学习“场”的“常规武器”。我们现在经常在讨论和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就是要求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思维去面对自己未理解的问题,在质疑、解疑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学习,这正是学生不依赖老师,对自己陌生的问题独自提出解决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思考过程、探究过程和提升过程。爱因斯坦还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美国心理学家斯坦伯格也指出:“想让你的雇员、学生或孩子发展创造性智力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将你自己树立成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角色榜样”,这里,我认为创设质疑氛围就是“树”“角色榜样”的途径之一,如果我们能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充满灵动和活力的、处处闪耀着质疑、求是火花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成为“问”的主体、“求”的主人,那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双沟中学崔双红老师,在讲合理消费时设计的“买冰柜有奖”的教学活动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而巧妙设问,激发兴趣当是形成积极思考探究氛围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当然如果仅仅靠从教材简短的叙述上提几个空洞、肤浅的问题是决然不成的;靠三两个步步推进的问题的设计也是不行的。为了实现学生自觉能动的甚至是迫不及待的思考探究,必须结合平时教师上课形成的一些良好的刺激学习行为的习惯和风气,比如小组合作探究、抢答、表扬、计分等,这样,学生才会在问题出现后,立即积极看书、思考、讨论、抢答等,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归纳和整理等过程中,实现学生思维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善用法律”时,我们可以结合平时小组合作探究及课堂学习行为计分等,设计尽量具体生动,趣味性强,要求规范具体,操作性强的问题情景:有一天,你和你的一位同学在放学路上,突然遇到两个歹徒拦路抢劫,你们准备怎么办?请各小组在五分钟内写出你们的答案。这里想强调的就是:学习“场”的形成,匠心独运的设疑固然不可缺少,激趣却需多种力的共同作用,音乐的导入、媒体片段的插入、诗歌朗诵、小故事等等,方法很多,俯拾皆是,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尝试。
  二、尝试一下课内外实践活动,它能让学生在手脑并用中全面提高能力。课内活动的立竿见影之效,我在讲《师生之间》时,设计了一个“爱的实践——教师节的礼物”的即时活动,让学生当场设计送给教师的节日礼物,并谈谈为什么,就很好地升华了本节的主题。至于课外实践活动,有的老师说这和课堂教学有关吗,我说“有关”,好多时候,也许正是忽视了这一点,成为我们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杜威也曾经指出:“思想、观念,不可能以观念的形式从一人传给另一人,只有在他亲身考虑问题的种种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才算真正在思维”。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依靠空洞说教或社会规范的死板灌输来影响学生,而是应善于引导学生探索,在他们自己切身的情感体验中,全面提升能力。为此,除课内实践活动外,也有必要发挥课外实践活动这一“武器”的作用,也可认为是课外作业。比如,教授“创新改变生活”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变化及原因,我们在上课前一周学生放假时,把教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上面布置了家庭作业或者说是预习题:那就是搜集身边的种种变化,并尽量谈谈这些变化的原因。结合孝雅教育,我们要求同村组的同学们互相监督,回家帮助家里做一件孝亲敬长的实事,并且写出自己的感受。这些任务教育性、时事性强,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适合开展活动。当然,要见成效,切切记住一点,教师必须指导具体,要求严格,检查落实,然后才能结合教材知识深化和升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三、刚才提到的学案导学,实现探究效益的“短、平、快”。我们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快节奏和高效率,我认为精心设计好导学学案,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可以把学生学的内容变成思考的问题,把听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思的过程,从而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有利于巩固知识、查漏补缺、拓展延伸和规范提高。当然,学案问题的设计,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智慧,不能照本宣科,要设计一些没有现成答案的、让学生会开动大脑的问题。学案设计一要突出“导”字,二要突出“练”字,学与练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学一学,练一练,小步走,慢慢上,达到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效果。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对教材要非常熟悉,要把教材揉碎了,把知识消化掉,然后才能结合师生教与学的实际,编写出深入浅出、由易到难、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学案。这里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对教材的非常熟悉,对教学活动的充分准备,包括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是我们作为教师,提高教学管理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赢得学生尊重的必由之路。把学案教给学生的方式也可以不一样:可以把它复印出来,人手一份;也可以把它裁成纸条,分给不同小组去操作;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按图索骥”等。我发现上复习课时用它效果很好,当然,它要花费老师大量的精力去准备。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它是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加速器。可以说,它几乎是我们所有名师获奖的砝码。学生思维的启动,仅靠教师的语言和形体,不借助其他资源是较难快速展开的,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为学生思维的快速启动提供了捷径。如在教“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我校陶老师的购买滑板、崔老师的“结石宝宝的哀号”就是一个个很精彩的片段;通过文字、图片等,展示各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欺骗顾客的骗术伎俩,据此让学生思考如何炼就一双“慧眼”,掌握消费“宝典”,学会在自己合法权益被侵害后如何维权等。在讲述《生命的思考》一节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奇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草木荣枯,春华秋实;小鸟破壳而出,桃花炫然绽放;众人划桨开大船,万类霜天竟自由……所有这些,无不让学生唏嘘、感叹,当学生情感“发酵”到一定程度时,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自然会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角色扮演、小品表演和现身说法等不失为有效手段。在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们可以别辟蹊径,先让三个同学分别以“水资源”、“煤炭和石油”、“森林资源”的角色,上台自我介绍我国在这些方面临的严峻形势,介绍完了之后,他们有一句共同的台词:同学们,水是地球的生命之源,煤炭和石油为动力之源,森林被称为“固体水库”和“地球之肺”,要想让我们的家园继续生机勃勃,更加美好,敢问路—在—何—方?这样可让同学们立即沉思、讨论……讲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我校的陶老师让几个同学表演小品“小民购买人体增高鞋垫的故事”则让人眼目一亮:大家快来看,快来买呀,人体增高新鞋垫,航天技术,军工产品;一天增高一厘米,一双增高十公分;它能让矮个长高,瘦子长腰;你们见过篮球巨星姚明吗,他可是穿了我们的增高鞋垫才长那么高的。快来看,快来买呀,数量有限,欢迎抢购……“骗子”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同学们屏气凝神,继而开心大笑,在笑声中深刻反思。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中可从这方面挖掘的素材很多,它能让欢声笑语在教室飞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感悟知识、提高认识。
  现身说法则拉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可信度和感染力。在讲《少年当自强》时,班上一个孤儿的深情讲述打动了师生的心:他十岁读小学四年级时,父母意外双亡,靠社会、学校的帮助,他坚持读书至今天,假期在家,他自己做饭、洗衣,平时在校刻苦学习,知恩图报,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同学们一边听讲,一边自觉反思、反省自己,有个同学站起来真诚地告诉大家:自己平时身在福中不知福,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乏奋发进取、艰苦奋斗精神,今后一定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此外,给学生更多真诚的鼓励,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深情、有意味的言说,把学生引入一方绮丽的天地,让他们品尝到知识之花的芬芳,采撷到智慧之果的魔力等等、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总之,大道从简,教无定法。理念指导行动,行动产生效果;方法保障成功,细节决定成败。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信息加工、情感体验、思考探究的主体,教师要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活起来,充分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发挥好主导作用,就能开拓出一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新天地来!
  • 【发布时间】2019/5/28 19:32:35
  • 【点击频次】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