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教科书上要求的音、形、义都会的生字外,还要巧妙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同时,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他们识记生字不再成为教学的难点,以达到更好识字的目的,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常常与单调、枯燥联系在一起,结果只能是高耗低效。
那么,如何让低段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喜欢上汉字,从而主动识字?如何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提前阅读与写作呢?我的认为识字教学不宜依靠简单重复的认读和大量的抄写来完成,而应是有的放矢地加强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采用相应的教法以提高识字效率。
一、拓宽识字渠道,为识字提供资源保障
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
如教室内外的板报,校园里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识字,让学生在感受校园文化的同时也拓宽了识字的途径。
2、认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
一年级时,我为每个学生做了一张精致的姓名卡,让他们粘贴在课桌上方,方便互相认识同学的姓名。在发放簿本时让孩子比一比,谁认识的同学姓名最多。
3、制作商标识字小报,趣味识字。
为了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增加识字量,我们班举行了“制作商标识字小报”的活动。要求学生把在生活中搜集到的一些商标剪贴在小报上,并能熟练读出这些商标的名称。刚接到这个任务时,孩子们很兴奋。看到我给他们展示的小报样本,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也对完成任务充满了信心。周末,作业完成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小报上图文并茂,排版也很美观。我让几个孩子读出自己小报上商标的名称,他们读得也都很熟练。
4、有趣的小小介绍会,展示识字成果。
学到了《小动物过冬》这一课,我们班随即开展了一次小小的介绍会,介绍各种不同的过冬方式。这是一次很好的识字机会,对于动物过冬方式的资料,学生们要先各自进行仔细地阅读,不认识的字通过注音或查字典等方法了解读音。上台介绍的同学要先说出动物的名称,再根据自己阅读的资料对动物过冬的方式做简要的复述,稍差一些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准备熟练地读出资料的内容。动物过冬的方式不同,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小小介绍会不仅让孩子展示了自己,还认识了许多汉字。
5、课外阅读,增加识字量。
学生到了二年级,已经和大量的生字交上了朋友,在一定程度了减少了阅读的障碍。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和课外书亲密接触。正巧,本学期学校开展了“读书节”活动,下午到校后是集体阅读的时间,这正是课外阅读的大好时光,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推荐了一些适合他们的课内外书籍,现在,班里已逐渐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每读完一篇短文或一本书,我都让他们记下阅读时间、书名、作者、好词语。二年级时还写下主要内容并给文章配一幅插图。这也就成了一本精美的读书笔记。它不但可以增加识字量,帮助学生积累优美词语,了解词句的意思,还可以提高书写能力并在绘画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开展多种兴趣活动,激发学生识字激情
1、开展生活融入于课堂兴趣活动。
把生活融入课堂中,让学生在与实在的事物的撞击、交流中去认读字形。如在教学《语文快乐宫》时,让学生带动物玩具到学校,教师准备好各种动物标签,然后组织学生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说说动物的特点,记记动物的名称。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融入生活中,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在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又快又准的贴出物品相应的名称,通过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起来。
2、开展课堂回归生活兴趣活动。
生活可以走进课堂,同样课堂也可以回到生活中去。如教学《超市购物》时,就可以走出课堂,带学生到学校周围的超市购物、参观。在超市里,老师对着商品及商标,指导学生自主地识字,这样的生字教学轻松愉快,效果又好。这时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就不再只是符号的记忆,而是表象的记忆,表象记忆中个每个表象将大量命题以一个功能单元存入记忆系统,可节省很多记忆的空间,减少记忆的负担。
3、开展校园游戏兴趣活动。
认识新教室里的物品,提高识字量。走入新教室, 教室里已有很多现成的物品,如门、窗、讲台、黑板等,教师应抓住这一机会,将教室里的物件向学生们一一地作介绍。在学生们都知道这些物件名称的基础上贴上写有名称的卡片。课余时间,学生三三两两地一起读读、问问、认认,还相互纠错。有的不认识、念不准的、争执不下的字,在得到老师帮助下终于认识后,孩子们兴奋得很。这样识字轻松自然印象深。 刚入学的孩子急于认识新同学。可请每位同学自己动手制作卡片,写上自己的姓名贴在课桌右上角,鼓励小朋友课间多去“串串门”,看谁结识的小朋友多。活动中小朋友们奔来跑去,充满快乐。为巩固他们对同学姓名的认识,还可让学生轮流当值日生发放同学作业本。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少,不认识课表,于是,每天下午放学前可将第二天的课表写在黑板的一角,念给孩子们听。没有两三周他们就可以自己认识课表,完成好相应的课前准备。
三、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1、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喜闻乐见的识字方法。
猜谜法:如教“目”字时,可出示字谜:一扇小窗细又长,两只眼睛明又亮。教“口”字时,可出示字谜:一张大嘴四方方,里面空空无家当。
拆字法:汉字里的合体字很多,多数可以用分析部件的方法来记忆,如木子李,弓长张,上“立”下“十”辛辛辛,上“日”下“十”早早早。
加减法:学习了加减法后,根据合体字的构成,我让孩子们做加减法得出要学的字,这让孩子们很兴奋。如:木+寸=(村)。树—木=(对)等等。
换一换:这里指的是形近字,采用换位置的方法来帮助记忆。如“跑”的足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成了“抱”。
编顺口溜:如教“朋”时,可编成“两个月亮并排走,成了好朋友”。
讲故事识字法:把生字编成一个故事来学,如:一个人走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这就是“休”字。再如:闻,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就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
形象记忆法:小学生善于联想,如记“当”字时,他们说:一座山被推倒了,可山上的小树还直立着。当了解到蚕的作用时,他们说“蚕”就是天下最好的虫。
表演法:教学“跑、跳、踢”这些字时,分别让学生来做动作,孩子们在做动作的同时就明白这些为什么都有足字旁了。
2、鼓励学生利用方法自主识字。
在看动画或电影中识字。告诉学生看动画片的时候可以识字,看电影的时候可以识字,培养学生们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意识。
在购物、逛街、旅游中识字。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的机会识字。比如在候车时认站牌;在逛街时认街道牌;购物时认包袋上的商标……这些随处可见文字都能成为学生生活识字的“书”,从而满足儿童对识字的渴望,继续保持识字的热情。
识字古诗、儿歌、小故事,熟悉汉字。每天布置一定量课外识字,“识字”活动初期,不提识字要求。但每天读古诗、儿歌、故事让孩子反复多遍指读,增加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学生就对一部分出现频率较高的汉字,从不陌生到熟识,逐步熟悉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最终达到认识汉字的目的。并让学生对印象深的故事以“一页书香”的形式写出感想。
3、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识字。
让学生把报头、刊头、包装袋等认识的字剪下来,粘贴成“字海拾贝”或“手抄报”。
让学生在活动后进行“画画”。学生举行秋游、和家长逛街等活动,活动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然后贴上标签,标出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名称,或在作品上写一两句话,学生不仅积极性高,而且也认识了不少的字。
节日期间布置学生制作生日卡片写祝福语互送,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家长、问老师,学生边问边写,易学易记。
四、开展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1、开展汉字书写比赛活动
班级汉字书写比赛活动
年级汉字书写比赛活动
分段汉字书写比赛活动
全校汉字书写比赛活动
2、开展汉字书法比赛活动
班级汉字书法比赛活动
年级汉字书法比赛活动
分段汉字书法比赛活动
全校汉字书法比赛活动
3、开展识字创作比赛活动
识字儿歌创作比赛活动
识字字谜创作比赛活动
识字游戏设计比赛活动
识字规律总结比赛活动
4、开展阅读比赛活动
班级阅读比赛活动
年级阅读比赛活动
分段阅读比赛活动
全校阅读比赛活动
1、构建了学生自主识字方法指导策略
(1)运用图文,巧记生字。在教学象形字时,我们就借助图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说一说,画一画,便可以轻松地记住汉字了。
(2)运用方法,巧记生字。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识记过程就是十分有趣、十分巧妙、充满智慧、充满快乐的事情。如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
(3)掌握规律,巧记生字。如,形声字兼有表音和表意功能。会意字是由几个独体字组合起来构成的。识字教学中,重在使学生掌握这些汉字规律,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
2、构建了学生自主识字兴趣激发模式
(1)创设情景,培养识字兴趣。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老师们把生字称为“生字宝宝”,把字典称为“字典爷爷”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2)给字配“画”,提高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
(3)运用游戏,提高识字效率。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的识字量在二十个左右。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我们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开火车、摘苹果等游戏和自选商场、菜园里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愉快地识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构建了低段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操作体系
总之,识字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孤立地教学生识字是不可取的。教师运用多种途径不但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得有趣。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主体,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让识字教学更加高效。
4、构建识字的生活化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传统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被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课题组老师根据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识字评价设定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
(2)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汉字,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特长、收集物,来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在班上开辟“识字园地”,鼓励学生在园地中展示课外识字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把一个人认的字,变成全班认的字。
那么,如何让低段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喜欢上汉字,从而主动识字?如何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提前阅读与写作呢?我的认为识字教学不宜依靠简单重复的认读和大量的抄写来完成,而应是有的放矢地加强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采用相应的教法以提高识字效率。
一、拓宽识字渠道,为识字提供资源保障
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
如教室内外的板报,校园里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识字,让学生在感受校园文化的同时也拓宽了识字的途径。
2、认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
一年级时,我为每个学生做了一张精致的姓名卡,让他们粘贴在课桌上方,方便互相认识同学的姓名。在发放簿本时让孩子比一比,谁认识的同学姓名最多。
3、制作商标识字小报,趣味识字。
为了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增加识字量,我们班举行了“制作商标识字小报”的活动。要求学生把在生活中搜集到的一些商标剪贴在小报上,并能熟练读出这些商标的名称。刚接到这个任务时,孩子们很兴奋。看到我给他们展示的小报样本,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也对完成任务充满了信心。周末,作业完成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小报上图文并茂,排版也很美观。我让几个孩子读出自己小报上商标的名称,他们读得也都很熟练。
4、有趣的小小介绍会,展示识字成果。
学到了《小动物过冬》这一课,我们班随即开展了一次小小的介绍会,介绍各种不同的过冬方式。这是一次很好的识字机会,对于动物过冬方式的资料,学生们要先各自进行仔细地阅读,不认识的字通过注音或查字典等方法了解读音。上台介绍的同学要先说出动物的名称,再根据自己阅读的资料对动物过冬的方式做简要的复述,稍差一些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准备熟练地读出资料的内容。动物过冬的方式不同,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小小介绍会不仅让孩子展示了自己,还认识了许多汉字。
5、课外阅读,增加识字量。
学生到了二年级,已经和大量的生字交上了朋友,在一定程度了减少了阅读的障碍。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和课外书亲密接触。正巧,本学期学校开展了“读书节”活动,下午到校后是集体阅读的时间,这正是课外阅读的大好时光,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推荐了一些适合他们的课内外书籍,现在,班里已逐渐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每读完一篇短文或一本书,我都让他们记下阅读时间、书名、作者、好词语。二年级时还写下主要内容并给文章配一幅插图。这也就成了一本精美的读书笔记。它不但可以增加识字量,帮助学生积累优美词语,了解词句的意思,还可以提高书写能力并在绘画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开展多种兴趣活动,激发学生识字激情
1、开展生活融入于课堂兴趣活动。
把生活融入课堂中,让学生在与实在的事物的撞击、交流中去认读字形。如在教学《语文快乐宫》时,让学生带动物玩具到学校,教师准备好各种动物标签,然后组织学生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说说动物的特点,记记动物的名称。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融入生活中,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在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又快又准的贴出物品相应的名称,通过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起来。
2、开展课堂回归生活兴趣活动。
生活可以走进课堂,同样课堂也可以回到生活中去。如教学《超市购物》时,就可以走出课堂,带学生到学校周围的超市购物、参观。在超市里,老师对着商品及商标,指导学生自主地识字,这样的生字教学轻松愉快,效果又好。这时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就不再只是符号的记忆,而是表象的记忆,表象记忆中个每个表象将大量命题以一个功能单元存入记忆系统,可节省很多记忆的空间,减少记忆的负担。
3、开展校园游戏兴趣活动。
认识新教室里的物品,提高识字量。走入新教室, 教室里已有很多现成的物品,如门、窗、讲台、黑板等,教师应抓住这一机会,将教室里的物件向学生们一一地作介绍。在学生们都知道这些物件名称的基础上贴上写有名称的卡片。课余时间,学生三三两两地一起读读、问问、认认,还相互纠错。有的不认识、念不准的、争执不下的字,在得到老师帮助下终于认识后,孩子们兴奋得很。这样识字轻松自然印象深。 刚入学的孩子急于认识新同学。可请每位同学自己动手制作卡片,写上自己的姓名贴在课桌右上角,鼓励小朋友课间多去“串串门”,看谁结识的小朋友多。活动中小朋友们奔来跑去,充满快乐。为巩固他们对同学姓名的认识,还可让学生轮流当值日生发放同学作业本。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少,不认识课表,于是,每天下午放学前可将第二天的课表写在黑板的一角,念给孩子们听。没有两三周他们就可以自己认识课表,完成好相应的课前准备。
三、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1、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喜闻乐见的识字方法。
猜谜法:如教“目”字时,可出示字谜:一扇小窗细又长,两只眼睛明又亮。教“口”字时,可出示字谜:一张大嘴四方方,里面空空无家当。
拆字法:汉字里的合体字很多,多数可以用分析部件的方法来记忆,如木子李,弓长张,上“立”下“十”辛辛辛,上“日”下“十”早早早。
加减法:学习了加减法后,根据合体字的构成,我让孩子们做加减法得出要学的字,这让孩子们很兴奋。如:木+寸=(村)。树—木=(对)等等。
换一换:这里指的是形近字,采用换位置的方法来帮助记忆。如“跑”的足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成了“抱”。
编顺口溜:如教“朋”时,可编成“两个月亮并排走,成了好朋友”。
讲故事识字法:把生字编成一个故事来学,如:一个人走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这就是“休”字。再如:闻,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就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
形象记忆法:小学生善于联想,如记“当”字时,他们说:一座山被推倒了,可山上的小树还直立着。当了解到蚕的作用时,他们说“蚕”就是天下最好的虫。
表演法:教学“跑、跳、踢”这些字时,分别让学生来做动作,孩子们在做动作的同时就明白这些为什么都有足字旁了。
2、鼓励学生利用方法自主识字。
在看动画或电影中识字。告诉学生看动画片的时候可以识字,看电影的时候可以识字,培养学生们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意识。
在购物、逛街、旅游中识字。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的机会识字。比如在候车时认站牌;在逛街时认街道牌;购物时认包袋上的商标……这些随处可见文字都能成为学生生活识字的“书”,从而满足儿童对识字的渴望,继续保持识字的热情。
识字古诗、儿歌、小故事,熟悉汉字。每天布置一定量课外识字,“识字”活动初期,不提识字要求。但每天读古诗、儿歌、故事让孩子反复多遍指读,增加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学生就对一部分出现频率较高的汉字,从不陌生到熟识,逐步熟悉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最终达到认识汉字的目的。并让学生对印象深的故事以“一页书香”的形式写出感想。
3、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识字。
让学生把报头、刊头、包装袋等认识的字剪下来,粘贴成“字海拾贝”或“手抄报”。
让学生在活动后进行“画画”。学生举行秋游、和家长逛街等活动,活动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然后贴上标签,标出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名称,或在作品上写一两句话,学生不仅积极性高,而且也认识了不少的字。
节日期间布置学生制作生日卡片写祝福语互送,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家长、问老师,学生边问边写,易学易记。
四、开展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1、开展汉字书写比赛活动
班级汉字书写比赛活动
年级汉字书写比赛活动
分段汉字书写比赛活动
全校汉字书写比赛活动
2、开展汉字书法比赛活动
班级汉字书法比赛活动
年级汉字书法比赛活动
分段汉字书法比赛活动
全校汉字书法比赛活动
3、开展识字创作比赛活动
识字儿歌创作比赛活动
识字字谜创作比赛活动
识字游戏设计比赛活动
识字规律总结比赛活动
4、开展阅读比赛活动
班级阅读比赛活动
年级阅读比赛活动
分段阅读比赛活动
全校阅读比赛活动
1、构建了学生自主识字方法指导策略
(1)运用图文,巧记生字。在教学象形字时,我们就借助图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说一说,画一画,便可以轻松地记住汉字了。
(2)运用方法,巧记生字。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识记过程就是十分有趣、十分巧妙、充满智慧、充满快乐的事情。如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
(3)掌握规律,巧记生字。如,形声字兼有表音和表意功能。会意字是由几个独体字组合起来构成的。识字教学中,重在使学生掌握这些汉字规律,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
2、构建了学生自主识字兴趣激发模式
(1)创设情景,培养识字兴趣。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老师们把生字称为“生字宝宝”,把字典称为“字典爷爷”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2)给字配“画”,提高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
(3)运用游戏,提高识字效率。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的识字量在二十个左右。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我们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开火车、摘苹果等游戏和自选商场、菜园里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愉快地识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构建了低段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操作体系
总之,识字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孤立地教学生识字是不可取的。教师运用多种途径不但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得有趣。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主体,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让识字教学更加高效。
4、构建识字的生活化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传统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被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课题组老师根据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识字评价设定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
(2)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汉字,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特长、收集物,来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在班上开辟“识字园地”,鼓励学生在园地中展示课外识字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把一个人认的字,变成全班认的字。
- 【发布时间】2019/5/28 19:33:08
- 【点击频次】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