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如何在一日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 陈萌萌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东阁街道中心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适宜的环境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通过创设情境,一日活动及区域活动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言表达;创设环境;区域活动;礼仪教育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3-6岁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在这期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关系到今后语言的掌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开拓幼儿视野,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让孩子与社会、大自然、成人接触,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想法感受表达出来,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创设适宜的情境,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应有意识的关心、亲近幼儿和幼儿取得感情上的沟通,以便了解幼儿的心理和思想状况,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创设适宜的情境,如:创设“到商场购物”这样这个情境,鼓励幼儿去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创造幼儿和售货员交流的机会,及时提醒孩子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再见”等。再如在班级开展“每周一播”活动,每周一让小朋友上台来把自己在周末的所见所闻及开心的事情讲给大家听,教师因势利导,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指导他们运用成语、长句等。这样坚持下来,幼儿的表述能力就能得到较大提高。这样的活动形式还有很多,如创设“小主持人”、“餐前播报”“小小故事会”等这样的活动。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活动,主角都应该是孩子,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切勿为追求表面效果,对形式和内容规定过多或急于求成。
  二、借助主题教育活动,创设适宜的环境,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引导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使他们“想说”。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作用于外界而获得的。让幼儿参与主题环境的创设,可以使幼儿更加理解环境的内容,更加喜欢与环境交流,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总能产生“想说”的欲望。因此,在主题环境的布置中应特别注重让孩子动手参与。只有当孩子们充分参与主题环境的布置,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后,就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想说的愿望,一些平时不喜欢当众说话的孩子,也会主动地向大家讲述自己作品。
  2.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幼儿“敢说”。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为幼儿创设一种平等、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使孩子们敢想、敢说、敢问。活动中,充分地认识到幼儿的认知局限性和个体差异性,鼓励他们多问,多想,关注他们的交流,帮助他们参与问题的讨论,包括同伴间的讨论及与教师的交流,教师可以以同伴的身份出现,给予肯定或帮助。教师要学会做一名倾听者,不要轻易去打断、否定幼儿的提问或谈话,尽可能让每名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在这种宽松的语言环境氛围中,孩子们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敢问、敢说”,从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兴趣、提供机会,使幼儿“喜欢说”。
  在主题活动教育中,只要孩子们能说的就应该让孩子有机会去说,让他们拥有充分表达的机会,这样孩子说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达到他们“喜欢说”的效果。首先让幼儿充分讨论,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了解的知识,这时,教师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加以引导,鼓励支持幼儿通过多种渠道去寻找答案。幼儿在寻找答案过程中,产生了成就感,这时孩子的兴趣浓厚了,积极参与的愿望高了,孩子们就能大胆地进行交流,也就充分满足了他们说的欲望,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在区域活动中,利用角色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区域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在中、小班与伙伴进行角色游戏时,言语交往的机会增多,有助于幼儿语言发展。如在区域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地用语言流,在获得语言发展的同时,培养幼儿的礼貌行为。如在“娃娃家活动中,客人来了,小朋友要当小主人,热情礼貌地招待客人,给客人倒上一杯茶,说:“阿姨,请喝茶。”客人走时,送到门口,会说:“阿姨,再见。”教师的及时引导能让孩子自然地学会表达和交往,并自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一旦孩子与生活建立了沟通渠道,丰富而生动的生活一定能让孩子享受到语言的快乐。又如根据?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语言活动区开展开展“我是故事大王”活动,让幼儿在家与家长进行亲子阅读,到幼儿园后,请小朋友互相讲述、交流。在区域活动中,可先让幼儿大胆面对教师讲故事,教师在给予鼓励的同时,及时纠正他们的语言错误,这样孩子们说话、讲述的积极性就会有很大提高。然后再让幼儿到台前给小朋友讲故事。经过锻练,孩子们胆子大了、声音响亮了,讲故事的兴趣也提高了。通过区域活动的练习,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讲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充分利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各个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1.利用午睡环节,对幼儿进行表达讲述等能力的培养。利用午睡环节,开展礼仪故事讲述不但能调动幼儿午睡兴趣,更重要的它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倾听及表达能力,引导幼儿互相尊重,培养幼儿懂礼貌,讲文明。
  2.利用晨间来园及晚间离园时间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晨间开展一些“小小播报员”等交流讨论的话题。在离园时,开展一些随机聊天活动,都为幼儿的口语表达提供了学习的机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此环节,为幼儿提供随手可取的优良书籍,书面材料。让幼儿有自由选择的进行学习、阅读,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语言时,尊重和掌握他们学习语言的规律是前提,在此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变得主动、活泼,并拓展其创造性思维。因为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丰富的生活,才能为丰富的语言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经过这一系列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发布时间】2019/5/28 19:33:25
  • 【点击频次】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