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概括地说,就是让学生具备听、说、写的能力。其中,读是基础,是
听、说、写能力具备的前提条件,换言之,听、说、写能力的高低常常决定于读的多寡。对于小学生来说,“读”尤为重要。
读写结合更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一环。小学教材中的基本篇目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典型范文,也是学习写作的指导性例文。作文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入,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检查和反映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和思想、观点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一些思想认识通过写作反映出来,因此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又能更有效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科学地培育人才。
几年来,我一直采用读写结合,潜移默化的或有意识、针对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高尚健康的审美观,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一、课内阅读进行写作指导
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点分布在六个学年,做到全部都能读写结合是不容易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学年进行是切实可行的。
教师进行讲读的是各册中的基本篇目,这些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突出的,写作特点是明显的,文中有很多精华部分,或是全篇,或是语段,或是写法,或是思
想。教者把握住重点,有目的地阅读指导,认为能与学生知识、思想实际联系起来,既能提高写作水平,又能提高思想觉悟,就要进行读写结合,实践证明受益非浅。
有的认为,《故乡》是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知识分子‘我’的自叙的形式写出的。它以‘我’回到故乡的经历为线索,以现实和回忆的矛盾作为情节的基础,通过 ‘我’的回忆与见闻,刻画了农民闰土的鲜明形象,并以‘我’的思想认识的深化,逐步表达出必须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社会,以便改变农民的命运,改变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关系的主题。”
从朗读到运用,学生的积累可谓扎实到位。《石榴》一文对石榴的外形做了细致地描写,石榴虽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水果,但要用准确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对学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划出描写石榴的句子读读、议议,课后再背背、记记。这样当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看见了石榴,他就会用课堂上积累的句子来进行介绍,同时也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其实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梦里寻她千百度”的过程,对好的文章,好的语句,可以反复阅读,直至完全理解背诵。写作的时候就会有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的感觉。书读得多,背得多,在写作时候就会信手拈来,学生就会深刻地感受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经典阅读中进行写作指导
我们为六年级学生推荐的必读书有《绿山墙的安妮》、《根鸟》、《第七条猎狗》,选读书有《小海蒂》、《最后一头战象》、《水浒传》、《朝花夕拾》、《中华上下五千年》等。要求学生能讲述书中人物、大概内容,能谈谈自己的收获,每天坚持课外阅读半小时并作好阅读记录。每月举行一次班级读书交流会,可以全班同读一本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也可以推荐一本好书,交流读后感等。为了将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我们利用家长会、校信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使家长配合老师工作,做好督促,将每天半小时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我们还通过评选阅读明星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这样,有效的引导再加上一定的激励措施,班级中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大量的课外使学生开阔了视野,积累了词汇,陶冶了情操,潜移默化的学习了写作方法,使阅读与写作之间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三、文言文阅读中进行写作指导
重视文言文阅读,是学生获取正确思想认识、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提升写作素养的重要途径。
首先,写作素养的高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言文则是提供精神营养的重要源头。中小学所接触到的经典作品,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需要我们从文化和思想的层面去解读。孔子的“克己复礼”,孟子的“舍生取义”,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超越古今时空的精神会升腾激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再如荀子的“性恶论”与“劝学”的关系,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古代知识分子“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对立统一,魏晋士人的生死观等等,都是对学生人生态度和生命思考的一种正确导向和引领。学生在这些精神品质的浸润熏陶下,在对圣哲的至理名言的深思中,在对良臣忠贤的赞叹中,在为豪杰的慷慨赴难的扼腕中,逐步培养其高层次的生死观、荣辱观、忧乐观,在精神上走向丰润,在思想修养上走向完满。
其次,写作需要丰富的情感体验,文言文则是丰富情感知觉的重要载体。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交流。文言阅读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委曲衷情,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博爱情怀。如《伤仲永》和《孙权劝学》两篇文言文都是关于教育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它可以是多角度、剧本。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抓住文本背后的空白点进行多方面,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枫桥夜泊》,集中刻画统治阶层与社会大众的丑陋嘴脸……学生如何借鉴古人遗训鞭策自己的人生,如何建树真善美,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表述了心志。
教材本身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机会,通过写作练习,学生知道了范仲淹在封建时代具有忧国忧民,积极进取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否定了他忠君的意识,从而懂得了对历史人物要依据所处时代客观评价的知识。
听、说、写能力具备的前提条件,换言之,听、说、写能力的高低常常决定于读的多寡。对于小学生来说,“读”尤为重要。
读写结合更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一环。小学教材中的基本篇目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典型范文,也是学习写作的指导性例文。作文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入,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检查和反映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和思想、观点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一些思想认识通过写作反映出来,因此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又能更有效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科学地培育人才。
几年来,我一直采用读写结合,潜移默化的或有意识、针对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高尚健康的审美观,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一、课内阅读进行写作指导
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点分布在六个学年,做到全部都能读写结合是不容易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学年进行是切实可行的。
教师进行讲读的是各册中的基本篇目,这些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突出的,写作特点是明显的,文中有很多精华部分,或是全篇,或是语段,或是写法,或是思
想。教者把握住重点,有目的地阅读指导,认为能与学生知识、思想实际联系起来,既能提高写作水平,又能提高思想觉悟,就要进行读写结合,实践证明受益非浅。
有的认为,《故乡》是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知识分子‘我’的自叙的形式写出的。它以‘我’回到故乡的经历为线索,以现实和回忆的矛盾作为情节的基础,通过 ‘我’的回忆与见闻,刻画了农民闰土的鲜明形象,并以‘我’的思想认识的深化,逐步表达出必须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社会,以便改变农民的命运,改变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关系的主题。”
从朗读到运用,学生的积累可谓扎实到位。《石榴》一文对石榴的外形做了细致地描写,石榴虽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水果,但要用准确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对学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划出描写石榴的句子读读、议议,课后再背背、记记。这样当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看见了石榴,他就会用课堂上积累的句子来进行介绍,同时也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其实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梦里寻她千百度”的过程,对好的文章,好的语句,可以反复阅读,直至完全理解背诵。写作的时候就会有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的感觉。书读得多,背得多,在写作时候就会信手拈来,学生就会深刻地感受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经典阅读中进行写作指导
我们为六年级学生推荐的必读书有《绿山墙的安妮》、《根鸟》、《第七条猎狗》,选读书有《小海蒂》、《最后一头战象》、《水浒传》、《朝花夕拾》、《中华上下五千年》等。要求学生能讲述书中人物、大概内容,能谈谈自己的收获,每天坚持课外阅读半小时并作好阅读记录。每月举行一次班级读书交流会,可以全班同读一本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也可以推荐一本好书,交流读后感等。为了将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我们利用家长会、校信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使家长配合老师工作,做好督促,将每天半小时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我们还通过评选阅读明星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这样,有效的引导再加上一定的激励措施,班级中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大量的课外使学生开阔了视野,积累了词汇,陶冶了情操,潜移默化的学习了写作方法,使阅读与写作之间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三、文言文阅读中进行写作指导
重视文言文阅读,是学生获取正确思想认识、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提升写作素养的重要途径。
首先,写作素养的高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言文则是提供精神营养的重要源头。中小学所接触到的经典作品,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需要我们从文化和思想的层面去解读。孔子的“克己复礼”,孟子的“舍生取义”,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超越古今时空的精神会升腾激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再如荀子的“性恶论”与“劝学”的关系,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古代知识分子“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对立统一,魏晋士人的生死观等等,都是对学生人生态度和生命思考的一种正确导向和引领。学生在这些精神品质的浸润熏陶下,在对圣哲的至理名言的深思中,在对良臣忠贤的赞叹中,在为豪杰的慷慨赴难的扼腕中,逐步培养其高层次的生死观、荣辱观、忧乐观,在精神上走向丰润,在思想修养上走向完满。
其次,写作需要丰富的情感体验,文言文则是丰富情感知觉的重要载体。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交流。文言阅读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委曲衷情,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博爱情怀。如《伤仲永》和《孙权劝学》两篇文言文都是关于教育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它可以是多角度、剧本。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抓住文本背后的空白点进行多方面,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枫桥夜泊》,集中刻画统治阶层与社会大众的丑陋嘴脸……学生如何借鉴古人遗训鞭策自己的人生,如何建树真善美,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表述了心志。
教材本身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机会,通过写作练习,学生知道了范仲淹在封建时代具有忧国忧民,积极进取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否定了他忠君的意识,从而懂得了对历史人物要依据所处时代客观评价的知识。
- 【发布时间】2019/5/28 19:33:38
- 【点击频次】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