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语言的本质是什么

 

【作者】 李明星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店子镇青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是越来越深刻。哲学研究认为事物的本质有三个方面的界定:形式本质、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笔者试图从这三个方面对语言本质进行阐微,抛砖引玉或者能对别人进一步展开对语言本质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属种关系,形式本质,一般本质,特殊本质
  一、引论——对语言本质认识的历时发展和当下共时状态的认识
  1.工具论
  初期的认识较为单一,后期伴随着国外语言学理论的涌入,人们理论视野的开阔以及人文意识的觉醒多学科研究的交互影响,语言是工具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定义了,它附加了许多本来为语言所涵泳的东西,例如重视工具的社会性、人文性、动态性、认知等。
  2.符号论
  对语言符号系统的人中肇始于索绪尔,人们认识较为一致,这就是: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构成,能指为“音响形象”,所指为“概念”,二者的联系是任意的,这种任意的约定一旦进入语言系统便受规约性的制约,不能随意改动。后来人们发现这种认识需要改进,因为语言中任意性和规约性是相对的,规约好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仍可以任意地重新约定,所以新的语言现象层出不穷,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语言符号具有线性特点和可替换特点,即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语言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是一种层级装置,由低层和上层组成。低层是为数有限的音位,与语义相联系,运用一定的语法规则,可组成语素、词、词组、句子等上层,以少驭多,是一种弹性装置。当然许多人也从其他角度,来看待符号系统,借鉴其他学科理论如符号学、人类学、文化学、心理学、思维、哲学的概念来研究语言,并取得新的进展。
  3.社会论
  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产生是从劳动中和社会一起产生的。语言是社会存在的前提,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异而变异,当然语言也随着社会的消亡而消亡(此处语言为独立存在形式,而片言只语的残存并非某一种语言的存活,例如拉丁语)。
  4.人文型、动态性、层次性及其他
  于根元先生将动态性、人文性、交际性、看做语言的本质属性(或根本属性,或基本属性),站在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对语言的属性进行了阐释,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
  二、本论——从属种关系对语言本质进行界定
  (一)从属种关系对语言本质进行反思
  墨子认为:“命之者马,类也,若实也者,必以是命也.”[1]马是类,具体的马是实。正好道出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也有一段类似的论述:“客观的思想……宇宙以及自然中的理性,或者象我们所见的自然界中的类,那是普遍的东西。狗是动物,动物是狗的类,狗是实质,狗本身就是动物。这个规律,这个理智,这个理性就是内在于自然中的,就是自然的本质。”[2]“引用当代形式逻辑的术语,事物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属,即质的规定。属是从具体的种抽象出来的。属和种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然而区分事物类或属的标准不是一个而是多个,类或属的内容便随着分类标准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属种关系具有相对性,并且,从形式逻辑的观点来看,母项和子项的划分既有一次划分也有连续划分,这就表明了事物本质的多层次、复杂性、丰富性。但是如果分类标准既定,则类的内容就是稳定的,这就是我们考察本质层次性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事物的本质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形式本质、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也许正是这种既定的思维模式导致我们对语言本质问题的困惑。分类标准多元化,所以属种的划分也呈多元的显示,质的界定也便多元化了。这正可诠释当下语言本质认识的现状。
  (二)语言本质探究
  1.形式本质——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对于语言来说,符号系统是语言的种或属。对于言语来说,语言是纯本质的形式,正如胡塞尔所说,它是“一种完全空的本质,这种本质由于其空形式的方式而适合于一切可能的本质,它由于其形式的一般性而具有一切的、直至最高的实质一般性,并借助属于此形式一般性的形式真理,为它们规定法则。”[3]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界定符号、符号系统的基本知识,正确区分了言语和语言,倡导:“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正是因为索绪尔空形式语言符号观的建立才为以后异彩纷呈的语言学流派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索绪尔所揭示的正是语言的形式本质——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一般本质——社会性
  “毛泽东明确地把事物的本质区分为两大类,即特殊的本质和共同的本质。毛泽东讲的共同本质亦即‘一般本质’,是指深藏于同类事物背后而有为同类事物的每一个现实个体所不完全的表现和不断地趋近的那种性质,类本质,它规定着该类事物的性质,‘它是事物内部矛盾的否定方面所决定的,’‘事物的一般本质就是有同类事物所共同具有的矛盾性决定的,它是事物的类本质’”[4]
  3.语言的特殊本质——人文性、动态性、交际性、层次性、模糊型、实践性等等。
  本质是事物的属或种,一般本质是最高的属或类,特殊本质则是最低的属或类,它是事物保持自身的规定性的最低要求,突破了这一界限,质就不称其为质是量了。语言的特殊本质是由语言内部的特殊矛盾决定的,例如保守性和开放性的矛盾、静态和稳态的矛盾、精确性与模糊性的矛盾、人文性与反人文性的矛盾、对象实践与精神实践的矛盾等等,所有这一切决定了语言本质多元性划分的可能性。语言内部种种的特殊矛盾决定了语言特殊本质的极大丰富性,因而人们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语言的根须既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最细微的地方,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任何交际角度任何范围对语言进行或描写性的或解释性的研究。
  三、余论
  1.从属种关系研究语言本质及其层次性,对语言研究、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意义。这种比附是否过于简单,能否运用哲学的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2.语言本质如特殊本质是否可以无限划分?
  3.有没有必要对语言本质进行一家之言的规定?
  参考文献:
  [1]墨子·经说上(M)
  [2]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95
  [3]潘文国.语言的定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J].2001.1:103
  [4]杨世宏.刘冠军.从属种关系透视本质及其基本层次[J].社会科学研究.2005.5:73
  • 【发布时间】2019/5/28 19:34:12
  • 【点击频次】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