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语文课堂作为奠基教育的重要平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在现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出现较大问题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心理健康疏导教育。
关键词:高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
伴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随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变化,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考压力的增加,以及新旧观念的撞击,自卑、孤僻、甚至犯罪、自杀等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据调查,在校学生因心理疾患而退学、休学的学生已大大超过了传染病。近年来,在校生自杀、离家出走甚至毁灭他人者时有发生,青少年犯罪率大大上升,特别是近段时间屡次爆发的校园群体打架更让人警醒,也促使许多学校把对学生的心里教育搬上讲台。国外有人研究,一个人在校成绩的好坏与将来贡献并不成正比,但一个真正具有价值的人无不不是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但是,培养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决不是几节健康课或班会课就能达到的,而必须渗透在各科的教学之中,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而语文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平台,也是学生接受最多的学科教育,理所当然地要担当起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教育。下面,我结合自年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谈谈实践与体会。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现代中学生,因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加之许多父母常年在外,隔代教育更是宠爱有加,再加上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从而使许多青少年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对幸福观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惟利是图”,“自私狭隘”。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很好地利用一些范文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如在教《提醒幸福》中认识什么是幸福?幸福并不等同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而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朋友的温情、家庭的温暖、健康的身体,甚至一个乐观的心情。《我的空中楼阁》中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项链》中主人公玛蒂尔德贪图虚荣、追求享乐最终导致的是遭受了十年的苦难。当今中学生用水,一点儿也不珍惜,也不爱惜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汉钱,攀比之风盛行。在教学中就应很好地利用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些典范课文,很好地引导,把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美德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让学生写出《我心中的幸福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二、引导学生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的社会里,“自我”在青少年中也成了个性的象征。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皇帝,什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惟我独尊,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个性张扬和“自我中心”区分开来,培养起学生的进取心,克服嫉妒心,培养同情心,克服私心,让他们学会宽容、理智谦让、活泼开朗,如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让他们明白嫉妒是没有好处的,要学会理解谦让;不能只从个人的利益去想。教学《我若为王》时,让学生讨论,让他们懂得以自我为中心,最终导致众叛亲离,遭到人们的鄙视和嘲弄。教学《窗》这篇文章时,组织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通过对靠窗的人宽广的胸怀与不靠窗的自私心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会宽容,别人的快乐也是自己的快乐。那种狭隘自私的心理最终会一无所有。教学《林黛玉进贾府》,组织学生看电影《红楼梦》,让学生认识林黛玉就是因性格抑郁多疑而致走上绝路。写作《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题目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
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现在的学生都生活在幸福的年代,因为社会经济的曰益发达,从小便没有吃过苦,故而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心灰意冷、一撅不振、甚至堕落沮丧,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加强挫折教育,也是我们语文教学应加强做到的事,如《邂逅霍金》中,让学生了解霍金一生的艰难历程,认识其在高度残疾后却能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意义。《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能重新振作,成为一代文豪,不仅是因为对生命的热爱,更是能够克服挫折的体现。《一碗清汤荞麦面》中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面,从而走过人生的困境。引导学生正确写作《当我失败以后》、《名落孙山的那一刻》等题目,使学生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特别是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随着身体和心理的不断成熟,朦胧的爱情也就油然而生,由此而来的心理问题也与日剧增。有的因为情感的挫折而吸烟汹酒、自暴自弃,甚至因此导致的自杀、他杀事件举不胜举。如教《致橡树》时,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教育学生树立起健康的爱情观:相互独立、平等,且要符合道德,早恋、多恋、单恋都是不足取的。看待爱情,真正的爱情是美好的,但不是生活的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应以学业、事业为重,要有崇高远大的理想并去实现它。《行行重行行》中学习“弃绢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爱情削瘦了身体,荒废了学业,还让学生讨论明确,形成自己正确的爱情观念。
当然以上几点仅是笔者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在教学中远远不只这些,在教学中应该抓做一切时机进行渗透引导,让学生的身心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不要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班主任的事,而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特别是语文教学,更应该为学生健康成长负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参考文献:
[1]叶艳红,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读与写,2012年。
[2]吴晓初,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快乐阅读,2011年。
关键词:高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
伴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随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变化,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考压力的增加,以及新旧观念的撞击,自卑、孤僻、甚至犯罪、自杀等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据调查,在校学生因心理疾患而退学、休学的学生已大大超过了传染病。近年来,在校生自杀、离家出走甚至毁灭他人者时有发生,青少年犯罪率大大上升,特别是近段时间屡次爆发的校园群体打架更让人警醒,也促使许多学校把对学生的心里教育搬上讲台。国外有人研究,一个人在校成绩的好坏与将来贡献并不成正比,但一个真正具有价值的人无不不是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但是,培养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决不是几节健康课或班会课就能达到的,而必须渗透在各科的教学之中,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而语文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平台,也是学生接受最多的学科教育,理所当然地要担当起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教育。下面,我结合自年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谈谈实践与体会。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现代中学生,因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加之许多父母常年在外,隔代教育更是宠爱有加,再加上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从而使许多青少年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对幸福观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惟利是图”,“自私狭隘”。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很好地利用一些范文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如在教《提醒幸福》中认识什么是幸福?幸福并不等同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而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朋友的温情、家庭的温暖、健康的身体,甚至一个乐观的心情。《我的空中楼阁》中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项链》中主人公玛蒂尔德贪图虚荣、追求享乐最终导致的是遭受了十年的苦难。当今中学生用水,一点儿也不珍惜,也不爱惜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汉钱,攀比之风盛行。在教学中就应很好地利用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些典范课文,很好地引导,把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美德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让学生写出《我心中的幸福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二、引导学生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的社会里,“自我”在青少年中也成了个性的象征。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皇帝,什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惟我独尊,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个性张扬和“自我中心”区分开来,培养起学生的进取心,克服嫉妒心,培养同情心,克服私心,让他们学会宽容、理智谦让、活泼开朗,如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让他们明白嫉妒是没有好处的,要学会理解谦让;不能只从个人的利益去想。教学《我若为王》时,让学生讨论,让他们懂得以自我为中心,最终导致众叛亲离,遭到人们的鄙视和嘲弄。教学《窗》这篇文章时,组织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通过对靠窗的人宽广的胸怀与不靠窗的自私心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会宽容,别人的快乐也是自己的快乐。那种狭隘自私的心理最终会一无所有。教学《林黛玉进贾府》,组织学生看电影《红楼梦》,让学生认识林黛玉就是因性格抑郁多疑而致走上绝路。写作《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题目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
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现在的学生都生活在幸福的年代,因为社会经济的曰益发达,从小便没有吃过苦,故而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心灰意冷、一撅不振、甚至堕落沮丧,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加强挫折教育,也是我们语文教学应加强做到的事,如《邂逅霍金》中,让学生了解霍金一生的艰难历程,认识其在高度残疾后却能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意义。《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能重新振作,成为一代文豪,不仅是因为对生命的热爱,更是能够克服挫折的体现。《一碗清汤荞麦面》中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面,从而走过人生的困境。引导学生正确写作《当我失败以后》、《名落孙山的那一刻》等题目,使学生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特别是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随着身体和心理的不断成熟,朦胧的爱情也就油然而生,由此而来的心理问题也与日剧增。有的因为情感的挫折而吸烟汹酒、自暴自弃,甚至因此导致的自杀、他杀事件举不胜举。如教《致橡树》时,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教育学生树立起健康的爱情观:相互独立、平等,且要符合道德,早恋、多恋、单恋都是不足取的。看待爱情,真正的爱情是美好的,但不是生活的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应以学业、事业为重,要有崇高远大的理想并去实现它。《行行重行行》中学习“弃绢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爱情削瘦了身体,荒废了学业,还让学生讨论明确,形成自己正确的爱情观念。
当然以上几点仅是笔者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在教学中远远不只这些,在教学中应该抓做一切时机进行渗透引导,让学生的身心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不要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班主任的事,而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特别是语文教学,更应该为学生健康成长负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参考文献:
[1]叶艳红,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读与写,2012年。
[2]吴晓初,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快乐阅读,2011年。
- 【发布时间】2019/5/28 19:40:33
- 【点击频次】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