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不仅要在备课时深入解读教材、精心选择典型例子和切适运用信息技术去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数学本质,探究教学内容中展现的核心素养;更要落实到“情境设置——自主探究——练习设计——拓展延伸”等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不断延伸其广度,拓展其深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方法;策略;探析
新课程改革引入了小学核心素养培育这一理念,该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品格的并行培养,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背景与形势下,展开小学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探讨,一方面能够剖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为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奠定基础,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切适运用信息技术,探究教学内容中展现的核心素养
随着现代化教育进程的脚步,教育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当然,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切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复杂的数据和图形中发现数学规律,把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化为直观的背景,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如在教《分数除以整数》时,结合分数的意义制作课件,通过课件演示沟通了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联系,解释了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同时得出算法。在课件的演示下,学生手脑并用,有意识地将“图”和“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建立图形语言和数字语言的联系。在课件演示中学生能很清晰地看到哪一部分表示的是■,哪一部分是■的■。利用几何直观的方式,实现“■÷2”到“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的■”再到“■×■”的顺利过渡,使学生形象而深刻地理解数量关系,同时也使学生养成画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习惯,提升学生看图、理解图的能力。
二、精心选择典型例子,理解教学内容中凸显的核心素养
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除了利用好教材外,更应该要精心选择可以呈现教学内容的典型例子。因此,典型例子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力水平和活动经验,要能够反映数学本质。教学中典型例子的选择,图片、情境、案例与活动等的设置,拓展内容的编写,以及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都应当与所安排的数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能更好地揭示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提高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如在设计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时,选择典型例子表示位置时,第一次用本班学生站成排的照片做引入,这样的典型例子对教学内容的核心目标造成了负迁移,让学生回归到了生活中的“第几排第几个”的表达习惯,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第几列第几行”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经过探讨,结合教材,我们把照片换成在操场上排队做操的方式,让生活中的“第几排第几个”的习惯运用于本课教学中,加深了学生对“第几列第几行”的理解与运用,实现生活中的典型例子与教学内容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
三、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可见,教学离不开教材,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挖掘教材的潜力,读懂教材,科学、整体地把握教材,抓住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
1.情境设置,紧扣核心素养。郑毓信教授说:“好的数学情境,应该是满足一个基本的要求:就相关内容而言,特定的设置不应该仅仅起到一个敲门砖的作用,也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应该在课堂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情境的选材与呈现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将学生引向数学知识的实质。
2.自主探究,生成核心素养。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通过设计良好的问题,组织开放的课堂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表达、交流,从而发展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探索,生成核心素养。
3.练习设计,养成核心素养。有效的练习能让学生主动探知、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探究学习的效率。因此,在练习设计时,要针对教学目标,依据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精心地进行设计,预设学生会碰到的问题,不断增加教学的厚度,将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入深处,最终促使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4.拓展延伸,落实核心素养。“拓展延伸”是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加强“拓展延伸”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把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推动核心素养在生活中的落实。
总之,“核心素养”是优化课堂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使命。这一使命促使我们脚踏实地工作,努力探索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实,不断延伸其广度,拓展其深度,达到科学育人的要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亚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王小青;;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3]靳海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4]廖爱兰,黄新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构想[J];教育评论;2000年0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方法;策略;探析
新课程改革引入了小学核心素养培育这一理念,该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品格的并行培养,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背景与形势下,展开小学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探讨,一方面能够剖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为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奠定基础,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切适运用信息技术,探究教学内容中展现的核心素养
随着现代化教育进程的脚步,教育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当然,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切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复杂的数据和图形中发现数学规律,把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化为直观的背景,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如在教《分数除以整数》时,结合分数的意义制作课件,通过课件演示沟通了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联系,解释了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同时得出算法。在课件的演示下,学生手脑并用,有意识地将“图”和“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建立图形语言和数字语言的联系。在课件演示中学生能很清晰地看到哪一部分表示的是■,哪一部分是■的■。利用几何直观的方式,实现“■÷2”到“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的■”再到“■×■”的顺利过渡,使学生形象而深刻地理解数量关系,同时也使学生养成画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习惯,提升学生看图、理解图的能力。
二、精心选择典型例子,理解教学内容中凸显的核心素养
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除了利用好教材外,更应该要精心选择可以呈现教学内容的典型例子。因此,典型例子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力水平和活动经验,要能够反映数学本质。教学中典型例子的选择,图片、情境、案例与活动等的设置,拓展内容的编写,以及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都应当与所安排的数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能更好地揭示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提高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如在设计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时,选择典型例子表示位置时,第一次用本班学生站成排的照片做引入,这样的典型例子对教学内容的核心目标造成了负迁移,让学生回归到了生活中的“第几排第几个”的表达习惯,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第几列第几行”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经过探讨,结合教材,我们把照片换成在操场上排队做操的方式,让生活中的“第几排第几个”的习惯运用于本课教学中,加深了学生对“第几列第几行”的理解与运用,实现生活中的典型例子与教学内容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
三、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可见,教学离不开教材,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挖掘教材的潜力,读懂教材,科学、整体地把握教材,抓住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
1.情境设置,紧扣核心素养。郑毓信教授说:“好的数学情境,应该是满足一个基本的要求:就相关内容而言,特定的设置不应该仅仅起到一个敲门砖的作用,也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应该在课堂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情境的选材与呈现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将学生引向数学知识的实质。
2.自主探究,生成核心素养。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通过设计良好的问题,组织开放的课堂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表达、交流,从而发展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探索,生成核心素养。
3.练习设计,养成核心素养。有效的练习能让学生主动探知、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探究学习的效率。因此,在练习设计时,要针对教学目标,依据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精心地进行设计,预设学生会碰到的问题,不断增加教学的厚度,将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入深处,最终促使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4.拓展延伸,落实核心素养。“拓展延伸”是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加强“拓展延伸”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把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推动核心素养在生活中的落实。
总之,“核心素养”是优化课堂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使命。这一使命促使我们脚踏实地工作,努力探索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实,不断延伸其广度,拓展其深度,达到科学育人的要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亚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王小青;;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3]靳海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4]廖爱兰,黄新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构想[J];教育评论;2000年04期
- 【发布时间】2019/9/6 10:03:23
- 【点击频次】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