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效率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广泛推行,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各年段的各科教学开始了新的探索,尤其是教育中的关键期——高中,高中各科教学为有效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开始了新的探索与追求。提起高中化学,高中理科生心中充满了恐惧之心,惧色通过面部表露无遗,但化学是高中理科课程重要构成部分,不容忽视。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效率;提高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主体,把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传递给学生们,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学生们处于一个十分被动的局面,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形成依赖心理,课堂效率也难以得到提升。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课堂效率。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单纯的“听”老师讲课,并没有做到真正理解知识。教师成了课堂上的主体,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不利位置.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被消磨掉,失去学习的动力,学习效果的下降乃至成绩的滑落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想要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就要从根本上的教学理念入手,进行彻底更新换代.教师和学生,顾名思义,可知教师是以“教”为主,学生则是以“学”为主。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和指路人的身份,尽量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一味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其意义转化到教学中,要把得到知识的方法和学习的过程教给学生,而不是单纯的将知识“填”给学生.学生也要积极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摆脱过去“顺从听话”的传统思想包袱,勇于提问,勇于探索,不怕失败,更不能害怕出现错误。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所得出来的,才是属于自己的宝贵知识。这样的知识不仅记忆的牢固,运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同时,这种教学理念上的改变,也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改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感情,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理想境界。
二、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讲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时,笔者展示一些学习片段:(1)播放一段节日放鞭炮焰火、工业废气排放、酸雨的危害和SO2漂白食品的视频;(2)提出SO2属于什么类别的物质,可以推测其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通性,师生通过实验和对话加以归纳;(3)通过SO2与品红溶液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SO2的漂白原理。(4)通过向SO2水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无现象产生,加H2O2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SO2具有氧化性,再从硫的化合价分析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5)组织学生讨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成分、危害;(6)开展合作学习:讨论鉴别SO2、CO2的方法。如何证明SO2气体中含有CO2?如何除去CO2气体中的SO2?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思维得到有效提升。
三、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的教学比较呆板、单一。教师整天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传授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进而对化学这门课失去兴趣,化学成绩自然不会很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如果喜欢某一门课,即使老师不怎么抓,他也会自己钻研的。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实验最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每次实验他们都要抢到前面来甚至站到凳子上,说明他们其实有很强的求知欲的,只是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活动空间。例如,在讲钠的性质时,教师预先在酒精灯里塞了一小块钠,做了一个“滴水点灯”的实验。让学生来点水,下面的同学感到非常好奇。“水火不容怎么能烧起来呢?”许多学生问。这时,教师先卖一个关子,等这节课学完了,再让学生回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寻找“水火相容”的真正原因,学生会很认真地听讲。再如,在做钠与水的实验时,现象特别明显,让学生回答看到的实验现象,当场表扬回答的完整和准确,使学生很有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给学生带来的新奇感,让他们在一种带着“求欲”的状态下,主动获取和探究知识。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化的逐渐发展,教学设备也逐渐改善,很多学校多配备良好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高中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化学教学中比较抽象的微观粒子或是化学反应,化学教师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展示具体的微观粒子形态和化学反应过程。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化学知识点,相比于抽象的文字描述和化学反应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学习“化学键”一课时,很多学生对于微观粒子之间的作用很难理解,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图片给学生展示微观粒子之间的作用,让学生对于化学键的认识从抽象变为形象具体。在讲授元素的原子通过不同的化学作用变成物质的动态过程时,化学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动态图片或是视频,并且在展示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解动态变化的过程,这样学生对于微观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理解更加深刻。学生在后面学习相关的化学反应式时就能和这些过程相对应,辅助学生对于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效率。
五、精选课后作业
随堂练习区别于课后作业的最明显的一点是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检查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而存在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们加强记忆,帮助学生们变理论知识为实际解题能力,能够为一节课的化学教学画上完整的句号。一般课堂练习是有针对性的,老师讲完某个理论或某个解题思路后就趁热打铁给学生几道题目进行训练,帮助他们巩固刚刚所讲的知识。随堂习题的出题原则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检验学生在刚刚过去的一节课中对所学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随堂练习应该紧扣书本或教学提纲,在考验学生们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适当检测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拓展能力。课后作业是一个对课堂知识进行延伸和强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思维发散和题型联想。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以免学生出现“应付”的现象,一旦发现有不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的应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
总之,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强化课堂教学设计效果,教师要在每堂课后对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探索、反思,及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柱.浅谈如何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效率[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6(04).
[2]王雷.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J].学周刊,2015(09).
[3]王青芳.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7(10).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效率;提高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主体,把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传递给学生们,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学生们处于一个十分被动的局面,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形成依赖心理,课堂效率也难以得到提升。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课堂效率。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单纯的“听”老师讲课,并没有做到真正理解知识。教师成了课堂上的主体,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不利位置.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被消磨掉,失去学习的动力,学习效果的下降乃至成绩的滑落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想要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就要从根本上的教学理念入手,进行彻底更新换代.教师和学生,顾名思义,可知教师是以“教”为主,学生则是以“学”为主。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和指路人的身份,尽量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一味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其意义转化到教学中,要把得到知识的方法和学习的过程教给学生,而不是单纯的将知识“填”给学生.学生也要积极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摆脱过去“顺从听话”的传统思想包袱,勇于提问,勇于探索,不怕失败,更不能害怕出现错误。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所得出来的,才是属于自己的宝贵知识。这样的知识不仅记忆的牢固,运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同时,这种教学理念上的改变,也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改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感情,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理想境界。
二、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讲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时,笔者展示一些学习片段:(1)播放一段节日放鞭炮焰火、工业废气排放、酸雨的危害和SO2漂白食品的视频;(2)提出SO2属于什么类别的物质,可以推测其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通性,师生通过实验和对话加以归纳;(3)通过SO2与品红溶液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SO2的漂白原理。(4)通过向SO2水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无现象产生,加H2O2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SO2具有氧化性,再从硫的化合价分析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5)组织学生讨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成分、危害;(6)开展合作学习:讨论鉴别SO2、CO2的方法。如何证明SO2气体中含有CO2?如何除去CO2气体中的SO2?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思维得到有效提升。
三、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的教学比较呆板、单一。教师整天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传授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进而对化学这门课失去兴趣,化学成绩自然不会很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如果喜欢某一门课,即使老师不怎么抓,他也会自己钻研的。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实验最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每次实验他们都要抢到前面来甚至站到凳子上,说明他们其实有很强的求知欲的,只是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活动空间。例如,在讲钠的性质时,教师预先在酒精灯里塞了一小块钠,做了一个“滴水点灯”的实验。让学生来点水,下面的同学感到非常好奇。“水火不容怎么能烧起来呢?”许多学生问。这时,教师先卖一个关子,等这节课学完了,再让学生回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寻找“水火相容”的真正原因,学生会很认真地听讲。再如,在做钠与水的实验时,现象特别明显,让学生回答看到的实验现象,当场表扬回答的完整和准确,使学生很有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给学生带来的新奇感,让他们在一种带着“求欲”的状态下,主动获取和探究知识。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化的逐渐发展,教学设备也逐渐改善,很多学校多配备良好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高中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化学教学中比较抽象的微观粒子或是化学反应,化学教师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展示具体的微观粒子形态和化学反应过程。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化学知识点,相比于抽象的文字描述和化学反应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学习“化学键”一课时,很多学生对于微观粒子之间的作用很难理解,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图片给学生展示微观粒子之间的作用,让学生对于化学键的认识从抽象变为形象具体。在讲授元素的原子通过不同的化学作用变成物质的动态过程时,化学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动态图片或是视频,并且在展示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解动态变化的过程,这样学生对于微观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理解更加深刻。学生在后面学习相关的化学反应式时就能和这些过程相对应,辅助学生对于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效率。
五、精选课后作业
随堂练习区别于课后作业的最明显的一点是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检查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而存在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们加强记忆,帮助学生们变理论知识为实际解题能力,能够为一节课的化学教学画上完整的句号。一般课堂练习是有针对性的,老师讲完某个理论或某个解题思路后就趁热打铁给学生几道题目进行训练,帮助他们巩固刚刚所讲的知识。随堂习题的出题原则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检验学生在刚刚过去的一节课中对所学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随堂练习应该紧扣书本或教学提纲,在考验学生们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适当检测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拓展能力。课后作业是一个对课堂知识进行延伸和强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思维发散和题型联想。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以免学生出现“应付”的现象,一旦发现有不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的应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
总之,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强化课堂教学设计效果,教师要在每堂课后对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探索、反思,及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柱.浅谈如何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效率[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6(04).
[2]王雷.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J].学周刊,2015(09).
[3]王青芳.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7(10).
- 【发布时间】2019/11/6 11:46:02
- 【点击频次】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