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写一手“漂亮”的汉字
【关键词】 ;
【正文】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在各阶段目标中,把识字写字和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可见国家对汉字书写的重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以为教会学生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无论是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还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它是我们老师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如何让孩子们迅速掌握正确的写字要领呢?笔者认为对孩子进行写字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小学生由于受自己认知水平的限制,做什么事往往只凭单纯的感兴趣与否,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围绕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借助各种教学辅助媒体吸引学生共同参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其获得情绪的满足,智慧的挑战,同时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样让学生做他们喜欢的事,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喜欢上写字教学的过程,从而促使学生的兴趣迁移慢慢的对写字产生兴趣。
我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孩子们从“扁担”的直观图片中观察“横”的练习要点,从“小水点”的动态美中提炼出“点”的形象特点,从“缝衣针”放大投影中感悟悬针竖的形,通过具体的体验中培养观察力,发展了形象力,初步掌握了基本笔画的书写要诀,还初步感受到了汉字的线条美,激发了对书法的兴趣。在“笔画的变形”及“偏旁容让”教学片断中,我出示“林”的范字与病字,讨论分析哪个字结构美观?并指出病字“林”的毛病在哪里。学生有的说“这个‘林’字很别扭”,有的说“比例不适当”,有的说“左木的捺太长了”……继续引导:这个“林”字应该写得左右(口头填空:窄、宽,并在字中画上结构比例辅助线),而且左“木”的捺应该写得(口头填空:短)我们把左“木”的捺应该写得短是为了(引导学生口头填空)。有学生接上来说:“谦让”,抓住这个契机:“这个同学说得太棒了,说出了这个左木旁高尚的品德,它为了让右边的伙伴有足够的空间,自己有意得把右腿(捺)收缩了,所以整个字的结构才安排得合理美观,而不像病字‘林’的左“木”旁霸道自私,与右边的“木”抢占空间,整个字就比例失调,显得别扭、难看了。我还让学生在讨论、赏评、游戏中自主地寻找和总结写好字的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大激发孩子们对书法的兴趣。
二、教给写字方法,提高写字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偏旁、结构的书写方法。”这是最基本的书写方法,要由简到繁地教给学生掌握。按教材的编排,学生应先掌握独体字,要在独体字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各种笔画名称,掌握各种笔画的写法,还应注意写字前教学生认识田字格,再教给学生怎样起笔、运笔、收笔,让学生了解“横平、竖直、撇有尖、捺有脚。”再结合合体字教学,掌握合体字特点,掌握合体字中的偏旁在整个字中所占比例,所处的位置。另外还有先横后竖,先撇后捺,逐单位写的原则。如果独体字作偏旁,其字形都发生哪些变化,在以上基础上掌握好字的间架结构,每个汉字的各种笔画的长、
短、粗、细,每一组成部分的大、小、高、低,都有一定的规矩,要让学生了解只有字写得合规矩,才能美观,否则就会难看,甚至出现错字如“日”和“曰”。教给学生写字方法,还要教给学生一些书写规律,如对于独体字而言,中横要长,中竖要正;对于合体字而言,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要横长竖短;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的字,要横短竖长等等。当然,即使掌握了写字方法也同样需要天长日久的反复练习,在反复训练中掌握写字技能,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三、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巩固写字成果
俗话说,提笔即是练字。我认为学生写字,不要求写多,重在正确入体。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上要力求“少而精,活而实”。有些教师看到学生们作业字迹潦草时就加倍罚写或罚抄课文,盲目布置超负荷、重复性作业。这些做法都是导致学生对写字丧失兴趣,以至恶性循环的“促进剂”。在五、六年级的写字作业设置上,我不要求学生一字一行写,而是让学生自己决定的抄写的遍数,写正确、漂亮、记住就行了。这样使学生一边动手,一边动脑,虽然数量少,但已经能达到目的了。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更要一丝不苟,批改符号要规范,批语的字迹也要工整、秀丽、有示范性。每次写字作业结束后,我都要从当天书写的作业中选出“优、良、中”三个等级的作业各几本,利用课前或课间的时间,进行小组传阅或集体展览、师生评议。与此同时,我还利用每周一节写字课的时间,课前准备好一张大白纸,并定好规格,课上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写好,然后把有全体同学作品的纸贴在黑板上,师生评议出班级“小书法家”,并予以奖励,再让“小书法家”谈谈写字的感受及书写的技巧,并当场再写范字评析欣赏。
我还在班里设计了一块责任田,给学生们按组分块,让学生在每组的责任田上耕耘,把写得漂亮的字,进步快的都贴在上面,让同学们一起欣赏。
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已任,认真搞好写字教学,让它在我们下一代的手里发扬光大,让这朵民族之花越开越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小学生由于受自己认知水平的限制,做什么事往往只凭单纯的感兴趣与否,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围绕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借助各种教学辅助媒体吸引学生共同参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其获得情绪的满足,智慧的挑战,同时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样让学生做他们喜欢的事,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喜欢上写字教学的过程,从而促使学生的兴趣迁移慢慢的对写字产生兴趣。
我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孩子们从“扁担”的直观图片中观察“横”的练习要点,从“小水点”的动态美中提炼出“点”的形象特点,从“缝衣针”放大投影中感悟悬针竖的形,通过具体的体验中培养观察力,发展了形象力,初步掌握了基本笔画的书写要诀,还初步感受到了汉字的线条美,激发了对书法的兴趣。在“笔画的变形”及“偏旁容让”教学片断中,我出示“林”的范字与病字,讨论分析哪个字结构美观?并指出病字“林”的毛病在哪里。学生有的说“这个‘林’字很别扭”,有的说“比例不适当”,有的说“左木的捺太长了”……继续引导:这个“林”字应该写得左右(口头填空:窄、宽,并在字中画上结构比例辅助线),而且左“木”的捺应该写得(口头填空:短)我们把左“木”的捺应该写得短是为了(引导学生口头填空)。有学生接上来说:“谦让”,抓住这个契机:“这个同学说得太棒了,说出了这个左木旁高尚的品德,它为了让右边的伙伴有足够的空间,自己有意得把右腿(捺)收缩了,所以整个字的结构才安排得合理美观,而不像病字‘林’的左“木”旁霸道自私,与右边的“木”抢占空间,整个字就比例失调,显得别扭、难看了。我还让学生在讨论、赏评、游戏中自主地寻找和总结写好字的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大激发孩子们对书法的兴趣。
二、教给写字方法,提高写字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偏旁、结构的书写方法。”这是最基本的书写方法,要由简到繁地教给学生掌握。按教材的编排,学生应先掌握独体字,要在独体字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各种笔画名称,掌握各种笔画的写法,还应注意写字前教学生认识田字格,再教给学生怎样起笔、运笔、收笔,让学生了解“横平、竖直、撇有尖、捺有脚。”再结合合体字教学,掌握合体字特点,掌握合体字中的偏旁在整个字中所占比例,所处的位置。另外还有先横后竖,先撇后捺,逐单位写的原则。如果独体字作偏旁,其字形都发生哪些变化,在以上基础上掌握好字的间架结构,每个汉字的各种笔画的长、
短、粗、细,每一组成部分的大、小、高、低,都有一定的规矩,要让学生了解只有字写得合规矩,才能美观,否则就会难看,甚至出现错字如“日”和“曰”。教给学生写字方法,还要教给学生一些书写规律,如对于独体字而言,中横要长,中竖要正;对于合体字而言,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要横长竖短;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的字,要横短竖长等等。当然,即使掌握了写字方法也同样需要天长日久的反复练习,在反复训练中掌握写字技能,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三、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巩固写字成果
俗话说,提笔即是练字。我认为学生写字,不要求写多,重在正确入体。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上要力求“少而精,活而实”。有些教师看到学生们作业字迹潦草时就加倍罚写或罚抄课文,盲目布置超负荷、重复性作业。这些做法都是导致学生对写字丧失兴趣,以至恶性循环的“促进剂”。在五、六年级的写字作业设置上,我不要求学生一字一行写,而是让学生自己决定的抄写的遍数,写正确、漂亮、记住就行了。这样使学生一边动手,一边动脑,虽然数量少,但已经能达到目的了。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更要一丝不苟,批改符号要规范,批语的字迹也要工整、秀丽、有示范性。每次写字作业结束后,我都要从当天书写的作业中选出“优、良、中”三个等级的作业各几本,利用课前或课间的时间,进行小组传阅或集体展览、师生评议。与此同时,我还利用每周一节写字课的时间,课前准备好一张大白纸,并定好规格,课上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写好,然后把有全体同学作品的纸贴在黑板上,师生评议出班级“小书法家”,并予以奖励,再让“小书法家”谈谈写字的感受及书写的技巧,并当场再写范字评析欣赏。
我还在班里设计了一块责任田,给学生们按组分块,让学生在每组的责任田上耕耘,把写得漂亮的字,进步快的都贴在上面,让同学们一起欣赏。
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已任,认真搞好写字教学,让它在我们下一代的手里发扬光大,让这朵民族之花越开越盛。
- 【发布时间】2019/11/6 12:02:36
- 【点击频次】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