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中的优势

 

【作者】 毛运兵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双南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如果只是简单的白板和白板笔,很难做到形象,直观,教学中,我经常应用现代多媒体等信息技术。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提高了小学数学知识的直观性,增强了师生互动,实现了分层次个性化教育、全方位教育,从而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直观性;多方位教育
  传统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也有其弊端。例如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机会,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枯燥的数学知识、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质量不佳。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从具体向抽象转换,此阶段的学习普遍存在语文成绩优于数学成绩的情况,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数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哪些优势呢?以下是我这么多年的经验之谈。
  能突出个性化教学。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性的差异,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尤为明显。由于小学数学是一个系统、严密、抽象的学科,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理解上的差异,特别是对一些重点、难点的理解。因此,只通过简单的理论知识的讲授,不同的学生掌握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重点、难点的讲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之前,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对讲解的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对讲解的重点难点有明确的把握,在查找相关资料时,要围绕讲授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方案的优化,使相关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其次,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查找更多的“图、文、声、像”,来创设生动逼真、丰富的教学环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形象的图片、动画或者符号,加深学生的理解。
  提高小学数学知识的直观性。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严密的自然科学,数学的学习需要抽象思维。小学生抽象思维普遍较差,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时,一味地照搬教材或者利用简单的道具(如橡皮泥、折纸等)开展教学,小学生难免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小学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可以非常简便的利用图片、动画、声音等,所以可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两物体之间的距离问题时,如果利用传统的板书讲解,学生理解相对比较困难,而且缺乏兴趣,但是如果以动画的形式呈献给学生,学生更容易理解,并且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高涨,教学效果非常好。
  分层练习,多方位教育。数学知识的掌握离不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通过作业情况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部分学生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就会引发教师判断的不准确性。引入信息技术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提供的题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作业,学生做完作业后当堂提交,既可以使教师快速得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可以避免学生之间的抄袭。此外,还可以通过微信、QQ等网络交流工具联系家长,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分批次把辅导作业发送给家长,让家长把辅导作业传递给学生,这样家长既能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又能督促孩子学习,起到全方位教育的目的。
  总之,新课标指出,数学是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数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对学生思维能力、抽象能力的培养。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师生互动,才能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19/11/6 12:26:07
  • 【点击频次】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