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语文高效课堂中小组建构作用的发挥

 

【作者】 刘万春

【机构】 甘肃省金塔县东坝学区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堂结构的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个性化,以及“互联网+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格局推动着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形成高效课堂模式,在走向高效这一最终教学目标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成了课改诸多因素中的“热词”,也就是说在这一路径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组建和运行是课堂效率高低的关键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习效果得以体现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组建构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内容的新课程改革,自启动至今,倏忽之间,已十余年。各地各校持续深入推进课改的势头愈发强劲,课堂结构的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个性化,以及“互联网+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格局推动着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当前,以有效课堂,高效课堂为标签的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了一线教师热衷而不倦的课改目标。那么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形成高效课堂模式,从教改途径中破解教与学的课改难题,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在走向高效这一最终教学目标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成了课改诸多因素中的“热词”,也就是说在这一路径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组建和运行是课堂效率高低的关键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习效果得以体现的重要一步。有效组建语文课堂学习小组,笔者在工作的过程中有以下体会和做法。
  一、小组学习的组建和构成
  合作学习需要充分准备。首先,班内学生要按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差异因素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个小组以6人左右为宜。根据小组内学生的综合因素考虑,每一组内须有高、中、低三种学习状况的学生组成,6人小组划分确定结束后,要将小组成员两两搭配,结成组内学习互助伙伴。这样,就组成了组内学生互帮互助互学,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学习管理机制,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局面。其次,每个小组都要有两名组长,分别是语文学科组长和学习小组组长。语文学科组长主要负责解决本小组语文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掌握本小组成员语文学习状况,集中本小组语文学习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和师生交流。学习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管理本小组每位成员的学习情况,监督小组成员合作学习过程,记录小组成员学习效果。这样,小组就算初步建设完成。各小组组建好后,每小组要按语文课堂学习过程评价标准,实行详尽、周密的扣分、得分制度。因为有前面的学习机制建成,在学习过程中各小组自然就建立起了自己的“利益共同体”,在竞争机制的激励下,以团队荣誉感激发起来的小组成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竞争性得以大大加强,小组内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时时存在,学生的学习劲头表现突出,学习成效自然会得到提高。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求小组长对各成员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行为就有了一定的规范,一段时间的管理运行之后,就形成了一种人盯人,组盯组的小组管理模式,自觉形成组组竞赛的学习方式,在无意识间,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自觉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与兴趣。如每次预习,课堂表现,课后反馈,知识点巩固,测评都可以以个人得分或组内得分,进行相互比较,每周进行一次总结,颁发优秀小组成员,最佳小组,进步最大的小组等奖项,时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夯实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小组学习的班组文化建设
  为了使小组学习成员建立起合作意识,互帮意识,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学习小组必须有自己的小组文化。班级在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后,要用专门的时间由组长负责组织全体成员,讨论确定自己的组名,组徽,组歌,小组制度,小组奋斗目标,小组成员的学习别号,明确互助对子,这是小组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这些小组文化因素一旦经小组成员讨论同意确定后,小组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并付诸实施,因为这些文化因素都是每个成员感兴趣的,自己提出的,主动自愿的,因此,自身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小组成员在遵守完成等方面都是积极而主动的,在陶冶学生情操,推动学生内涵发展过程中都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整个班级来说,班主任也要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制定班级的班名、班徽,班歌,规章制度。教师要专门组织培训学科组长,让学生懂得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会运用,会学习。每周进行自主管理班会总结,以浓郁的合作文化氛围来推动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这样,既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自我监督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荣誉意识。
  三、小组学习的课堂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课堂环节所设计的问题,诸如课文重点段落,自主合作小组在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一般是由互助小组对重点词句的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相互之间先进行学习交流,再在小组内形成最佳答案,然后小组之间进行展示,展示过程中师生之间再进行补充、修改、商榷、解释后形成最佳答案,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小组组长要按照老师制定的评分标准,在小组成员评价本上记录好本小组成员的得分情况,最终作为每个成员的学习过程性评价依据,学期末要列入每个同学的综合性评价。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算真正运行起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一模式一旦训练成型,课堂结构会进展有序,人人动脑,动手,动口,人人参与课堂讨论,学习,思考,展示的局面就会形成,各小组竞比学习气氛也就调动了起来,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也会得以完成,学生也会学有所乐,学有所获,课堂效率自然提高。
  四、小组学习方式的课后反馈
  一篇课文学习完成后,老师一般采取面批每个学科小组长的默写本或改错本,确保每个学科小组长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然后由学科组长检查并订正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这样,就形成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互助互学,相互监督的小组课外学习局面。教师要逐步培养小组长的监督管理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让小组长体会到帮助别人得到的快乐,让学生找到自我学习取得的价值,让全体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在相互合作帮助中感受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形成良好、和谐、愉悦、温馨的学习氛围。
  总之,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精神状态,营造学生良好学习氛围,构建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达到建设高效课堂,提高语文教育质量为目的的,在这条课改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探索。
  • 【发布时间】2019/11/6 12:26:47
  • 【点击频次】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