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优化课堂教学,锻造高效课堂

 

【作者】 李春邦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改给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审视自己,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能够适应教改的需要。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一、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基础
  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学习形成习惯就不容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不容易,而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形成高效课堂的抓手。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抓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一系列的环节组成的,从预习开始、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四个环节一个步骤也不能少,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和高效性。而在这个过程中,预习是第一个环节,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对于预习很多的同学认识不到位,有的学生认为预习不过是走过场,不拿预习当回事,结果只会是对后两个环节形成影响,使课堂的学习效率下降。因此,要抓好预习这个环节。预习是在课堂教学前学生进行的一种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它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工作。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这节知识中的困惑部分,会有自己的思索过程,这和新课标中要求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一致的,让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发现过程,这样,为下一步有目的的听课奠定基础,当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讲的时候,学生的精力就会集中,就会主动去探求疑问的答案,这样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很多。相反,如果学生的预习只是得过且过,流于形式,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而进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那预习也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课堂学习的效率就会低很多。因此,只有抓好预习的环节,也才能保证课堂学习正常进行和高效性;而课后复习环节的作用也很重要,课后复习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只有经过充分的复习,再去做作业,作业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业是必须要做的,只有做一定数量的作业,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的知识运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的环节得到落实,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经常让学生这样训练,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加强合作探究学习,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创造条件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运用语言来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情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有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对这一学科自然会分为看重,不知不觉中学习的就多一点,学习的效果自然就好。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创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努力,兴趣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调动、调节和催化的功能。当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合作学习,去进行讨论、互动时,学生自己就深入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为课堂的高效创造条件。案例的设置要与初中学生的认知相适应,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教学情境的设置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情境下,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真正能够实现教学相长。同时,一节课是否高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当合作探究的学习风气形成时,班级氛围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每个学生都能班级中展示自己,有利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轻松自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与内在动力,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高效课堂创造条件。
  三、推进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关键点
  在新课程标准的课堂要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正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并且在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认知、质疑、思考和创造的过程,这样,在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也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以生为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疑问,当学生带着疑问去听教师的点拨时,会紧跟教师的思维,会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和拓展,也进一步推进了课堂的高效性。总地说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以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以小组合作、探究、质疑等为主线,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发生的过程,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阵地,三维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网络。教学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讨论式、活动式、体验式”等。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自然。”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叶圣陶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些告诉我们要教给学生掌握方法,要学会靠自己去学习,这样就能终身受用。 
  • 【发布时间】2019/11/6 12:28:10
  • 【点击频次】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