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堂异彩纷呈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恰当、正确地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活跃和谐的学习气氛,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整个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关键词:激发兴趣;拓宽视野;突破难点;提高写字;习作水平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尤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恰当、正确地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活跃和谐的学习气氛,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整个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我们学校班班上了多媒体和实物投影,有了电子白板,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生机。
一、巧用多媒体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若能在课堂教学伊始便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在教学《荷花》一课时,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池白荷花随风舞动的画面,当画面刚一出现,学生顿时瞪大了眼睛,发出一声声惊呼。我随即让他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都抢着说:“我看见那碧绿的荷叶又大又圆,真美呀!”“我看见那朵白荷花开的真大!”“呀,我看见了黄黄的莲蓬。”我接着趁热打铁:“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吗?”“美不胜收”、“心旷神怡”……就在这声声赞叹中荷花的烙印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中,学生仿佛置身于荷花池中。于是我因势利导“这么美的一池荷花,叶圣陶爷爷是怎样写出她的美丽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瞬间被点燃,水到渠成地进入文本,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巧用多媒体展现画面,突破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那么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的词句、文段往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我们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就能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燕子》一课时,第三段中讲到“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荡漾开去。”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燕子飞行的特点,一个“横掠”便把燕子飞行时的轻盈快速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但学生却很难理解“横掠”的意思,于是我适时地播放了燕子“横掠”飞行的课件,很好地展现了燕子飞行的动态,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轻松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迅速而轻巧,同时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准确,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教学《翠鸟》一文第三段“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出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为了让学生亲自看到翠鸟捕鱼的高超技术,我适时播放翠鸟捕鱼的课件,,让学生亲眼目睹翠鸟的动作,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把文字读成画面,果然学生读得声情并茂,仿佛身临其境。由此可见,恰当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不仅可以帮学生突破难点,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三、巧用多媒体指导写字,提高书写水平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运用钢笔写字,很难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使学生能写出规范美观的字,课堂上我充分运用投影进行写字指导。以前我总是弯腰下蹲在黑板上示范,直观效果不是很明显,结果很难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我在投影上边写边讲解,清晰展现各种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技巧,哪儿轻、哪儿重、哪儿快、哪儿慢,一目了然,使学生明白写好字还要注意轻重快慢呢!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用笔技法,而且缩短理解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家第惠斯多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评价的重要性就在于此。因此在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刚书写好的字进行展示、反馈,在投影仪的放大下,非常的清晰明了,有时我还运用投影让学生找错纠错,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学生的作业很少出错,写规范字的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应大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对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写字教学有效性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巧用多媒体讲评,提高习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作文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为减轻学生的恐惧,我充分运用多媒体首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素材,然后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作文,并把评改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比如,在教学《家乡的景物》时,课前,我提供我们学校及植物园的图片,让学生按顺序观察有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又用多媒体提供写景物的好词好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作。写完后通过浏览学生的习作,选择数篇典型习作作为评改的范文。上课时,将准备好的范文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并在范文的旁边附上本次习作的要求。(用红色字体出示:1、按一定顺序。2、抓住景物特点。3、表达自己的情感。)我首先引导学生对照以上要求,对范文的每个环节进行判断、讨论、评价、衡量是否达到习作要求,并讲出称其为佳作的理由。其次让学生评改“病文”,教师指导学生围绕习作的要求,如“选材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对“病文”逐篇剖析、诊断,从大处加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最后指导学生围绕范文的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等细微处落笔进行“治病”。讨论之后进行修改,并把修改的地方用红色显示,提醒学生稍加对比,对大家一致认为优美的词句,直接在句子下面画波浪线,以示鼓励。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积极地参与,充分显示了自主学习的优越性,有效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质量。我班盛远淳同学在自评中是这样写的:“我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抓住小河、小鱼、树木等突出了家乡的特点。”这样的评语虽然稚嫩,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已属不易,这正是多媒体在作文讲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总之,语文教学中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创造教学的愉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语文课堂异彩纷呈。
关键词:激发兴趣;拓宽视野;突破难点;提高写字;习作水平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尤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恰当、正确地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活跃和谐的学习气氛,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整个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我们学校班班上了多媒体和实物投影,有了电子白板,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生机。
一、巧用多媒体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若能在课堂教学伊始便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在教学《荷花》一课时,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池白荷花随风舞动的画面,当画面刚一出现,学生顿时瞪大了眼睛,发出一声声惊呼。我随即让他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都抢着说:“我看见那碧绿的荷叶又大又圆,真美呀!”“我看见那朵白荷花开的真大!”“呀,我看见了黄黄的莲蓬。”我接着趁热打铁:“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吗?”“美不胜收”、“心旷神怡”……就在这声声赞叹中荷花的烙印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中,学生仿佛置身于荷花池中。于是我因势利导“这么美的一池荷花,叶圣陶爷爷是怎样写出她的美丽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瞬间被点燃,水到渠成地进入文本,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巧用多媒体展现画面,突破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那么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的词句、文段往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我们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就能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燕子》一课时,第三段中讲到“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荡漾开去。”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燕子飞行的特点,一个“横掠”便把燕子飞行时的轻盈快速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但学生却很难理解“横掠”的意思,于是我适时地播放了燕子“横掠”飞行的课件,很好地展现了燕子飞行的动态,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轻松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迅速而轻巧,同时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准确,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教学《翠鸟》一文第三段“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出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为了让学生亲自看到翠鸟捕鱼的高超技术,我适时播放翠鸟捕鱼的课件,,让学生亲眼目睹翠鸟的动作,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把文字读成画面,果然学生读得声情并茂,仿佛身临其境。由此可见,恰当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不仅可以帮学生突破难点,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三、巧用多媒体指导写字,提高书写水平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运用钢笔写字,很难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使学生能写出规范美观的字,课堂上我充分运用投影进行写字指导。以前我总是弯腰下蹲在黑板上示范,直观效果不是很明显,结果很难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我在投影上边写边讲解,清晰展现各种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技巧,哪儿轻、哪儿重、哪儿快、哪儿慢,一目了然,使学生明白写好字还要注意轻重快慢呢!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用笔技法,而且缩短理解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家第惠斯多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评价的重要性就在于此。因此在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刚书写好的字进行展示、反馈,在投影仪的放大下,非常的清晰明了,有时我还运用投影让学生找错纠错,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学生的作业很少出错,写规范字的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应大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对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写字教学有效性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巧用多媒体讲评,提高习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作文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为减轻学生的恐惧,我充分运用多媒体首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素材,然后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作文,并把评改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比如,在教学《家乡的景物》时,课前,我提供我们学校及植物园的图片,让学生按顺序观察有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又用多媒体提供写景物的好词好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作。写完后通过浏览学生的习作,选择数篇典型习作作为评改的范文。上课时,将准备好的范文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并在范文的旁边附上本次习作的要求。(用红色字体出示:1、按一定顺序。2、抓住景物特点。3、表达自己的情感。)我首先引导学生对照以上要求,对范文的每个环节进行判断、讨论、评价、衡量是否达到习作要求,并讲出称其为佳作的理由。其次让学生评改“病文”,教师指导学生围绕习作的要求,如“选材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对“病文”逐篇剖析、诊断,从大处加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最后指导学生围绕范文的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等细微处落笔进行“治病”。讨论之后进行修改,并把修改的地方用红色显示,提醒学生稍加对比,对大家一致认为优美的词句,直接在句子下面画波浪线,以示鼓励。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积极地参与,充分显示了自主学习的优越性,有效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质量。我班盛远淳同学在自评中是这样写的:“我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抓住小河、小鱼、树木等突出了家乡的特点。”这样的评语虽然稚嫩,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已属不易,这正是多媒体在作文讲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总之,语文教学中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创造教学的愉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语文课堂异彩纷呈。
- 【发布时间】2019/11/6 15:52:22
- 【点击频次】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