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谈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

 

【作者】 何强珍

【机构】 四川省南部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学科。但作为一门非高考学科,学校、社会以及家长对其并不重视,因此很多在这个学科岗位上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这样的问题: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度不高,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多,导致上课效率不高。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阐述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现状
  由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起步较晚,又受到传统观念及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免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产生一的有关操作技能,而且还锻炼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学科的意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应有作用。
  一、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些误区。这极大地制约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阻碍了学生的知识吸取、技能培养和思维训练。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走出教学的误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教学效率不高。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二、重视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来说有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就是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这种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里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来说,教师的积极引导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让学生树立起对于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往往能够从多个方面来完善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能够在相对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所在,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发自内心的进行学习计算机的技术和信息技术,这样的话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和完善日常的教学工作,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在高中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叫做兴趣及立法,这种兴趣及立法就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这样的话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进行学习,一旦学习上面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的时候,对于学生而言往往就能够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学习兴趣就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这种良性的循环就是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动力的来源。所以说,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日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努力的培养学生进行学习知识的能力和兴趣,这样才能够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推进和发展。
  三、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老师在开学第一节课要给学生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信息技术课不等同于电脑课,信息技术的范畴很大,学好信息技术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告诉学生只要当堂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可以在最后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他们自由支配。
  四、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在选择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时,要及时地将新的技术、新的知识增加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教材可以是自编的,但是内容必须是新颖的,宗旨必须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不要拘泥于班级授课的形式,可以通过分组教学、小集体教学等形式,一切以提高学习效果为主。
  五、多用实物讲解,保证上机时数
  在许多硬件知识的补充上,空手徒说是比较空洞的,我们可以尝试着多采用实物教学。比如将软磁盘、驱动器、硬盘、光驱、软驱、主板、CPU等或整个机箱带进课堂,对着实物讲解,当场演示给学生看。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上机实践。
  在网络不好的情况下,首先提示学生是否是网络电缆没有插好,当键盘和鼠标线掉落的情况下,在硬件基础知识补充的情况下,尽量把动手的机会留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自己尝试着完成一些硬件的操作,这样学生敢于动手了,也增强了许多的自信心。我们经常在上课时将学生统一到机房上机,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熟悉。在操作实践过程中,随时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将学过的典型例题和课本上安排上机实习的内容都亲手操作一遍。对在教学中重点、难点内容一讲完,就及时让学生上机实践,边练习边发现问题及时解答,效果良好。
  六、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
  努力突破其它课程只能单独给学生一些孤单经验、缺乏横向联系、缺乏各学科相互作用、不能给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限制。通过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教、学、研、做”合一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得到系统的培养。例如,由教师组织引导,让学生自己运用学到的各种计算机知识动手制作各学科简单的课件。几个学生组成1个小组,从策划、写脚本、美工,到运用学过的各种软件制作、处理各学科素材,然后整合集成、得出结论或成果,让学生把学过的各学科知识消化揉合,变成一种综合能力。
  七、拓宽认知,促进发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学科学,需要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去挖掘一些能够打动学生,转移学生注意点的素材。教学以人文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师深入理解和运用新课标中的教学理论,紧跟教改步伐,更新教学观念,形成发散性思维,针对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进行创造性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信息技术课充满吸引力,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只有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变之前的那种依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才能够真正的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断地深入发展下去。另外还应该看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应该在日常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努力提升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采用兴趣激励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所在。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的互动,让这种互动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 【发布时间】2019/11/6 16:04:19
  • 【点击频次】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