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小学游泳教学

 

【作者】 费 恒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邱场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游泳是一项良好的健身项目,同时也是一项生存技能,游泳对磨练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胆识,具有良好的作用,由于游泳项目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生的游泳教学应把安全放在首位,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愉快地参加游泳运动,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游泳教学;注意事项
  游泳是一项生存的技能,不仅可以在危险的情况下自救,同时通过游泳能够强身健体,超越自我,磨练意志。游泳运动可促进小学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提高,增强小学生由于天气变化而引起疾病的抵抗能力,因为在长期的游泳过程中学生适应了冷水的刺激,身体对于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相应提高,对于突变性气温能较快地适应。并且学生游泳时,能充分地接触阳光、水、空气,促进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有利于儿童的体格发育。并且游泳对提升学生自我的自信心与独立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学时期学生的独立能力,以及心理适应能力的独特性,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一、让生先熟悉水性 
  由于受运动姿势、运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员在初学游泳时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熟悉水性是必不可少的。上第一堂课时,首先要让学生对人体和水的特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这样才便于学员合理地运用自身的条件,充分地掌握水的性能,加以利用。在水上练习时,如果身体浮力较差、或者胆小者,可以带上泡沫做的腰漂,以便增加浮力,同时也给初学者增加安全感。那么熟悉水性的教法可以由水中行走、学习呼吸、水中漂浮三个步骤组成。 
  1.水中行走 
  这是初学者下水后的第一个练习,目的是体会水的阻力、压力和浮力,帮助初步学会在水中维持身体平衡,水中行走分三步,第一步:手扶住池边在水中行走,走时注意保持身体垂直于地面,不要前倾或后仰。第二步:一手扶住池边或同伴的手,一手在体前划小圆圈,同时在水中行走。第三步:不借助任何支撑物,两臂在胸前划小圆圈,双脚在水中做向前、向侧、向后的行走。 
  2.学习呼吸 
  不会呼吸的游泳不能叫做游泳,正确的游泳呼吸是用嘴吸气、用嘴或鼻呼气。学习呼吸一般采取的方法是站立手扶池边,用嘴深吸一口气,然后把头埋入水中,慢慢地用鼻呼气,直至将体内的废气呼尽,迅速抬头用嘴吸气。熟练以上技术,能做到连续、连贯、自然地完成多个呼气、吸气的技术,并且要求自己独立完成慢呼快吸的动作技术。 
  3.水中漂浮 
  学习水中的漂浮技术,主要是体会水对人体的浮力,并掌握人体在水中的平衡能力以及漂浮后站立,排除对水的恐惧心理。那么学习漂浮前要学习憋气,憋气是深吸气后,紧闭声门,不呼气也不吸气,憋气是学习漂浮以及其他动作的必要条件,一般要练习到一口气达到20秒以上。漂浮教学同样可以分成几个步骤:(1)手扶池边漂浮;(2)漂浮后站立;(3)蹬边、底滑行漂浮。
  二、多种方法教学游泳
  1.多媒体演示教学。在游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初次学习游泳的学生而言,往往只能通过模仿来建立思维意识,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视频、图像和文字将游泳技巧生动的显示出来,可以在视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增加学生的兴趣。
  2.分层教学。在游泳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游泳起始素质不同,致使其对游泳技术的掌握也各不相同。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有一定游泳基础的学生,可以直接对其进行游泳训练,在游泳中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并且要逐渐增加其训练难度;对于缺乏基础,但是悟性较高的学生,可以按照教学目标逐步进行训练;对于怕水的学生,教师要一对一进行指导,并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开导,以便其可以克服心理障碍。
  3.示范教学。在游泳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示范性的教学。要加强对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的讲解。首先,教师要做出规范的示范性动作;其次,教师要对局部要点进行详细的讲解;最后,教师要放慢示范的速度,将动作分解成若干部分,使学生可以精确地掌握技术要领。
  4.分层教学模式。在游泳教学中,教师可以放弃传统的分班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由分班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游泳班分成大、中、小三个级别。大班可以训练具备基础的学生,强化学生的耐力、速度和爆发力的训练,学生通过强化练习,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中班可以训练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游泳技术。对于小班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从头开始教学,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最终使学生掌握游泳技术。分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班级和教师,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进行因材施教。对于教学效果而言,要以健身和娱乐为目的,不要强制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掌握技术,教师可以采取动态考核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喜爱游泳。
  三、教师在游泳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
  及时检查,随时正影响游泳教学最优化的不利因素,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掌握游泳技能。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学生的态度、表情、动作、情绪等的观察获取反馈信息。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整个游泳教学是一个整体,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统一过程中,师生是相互影响的,只有教和学达到最优化,才能保证整个游泳教学最优化。
  四、保证安全,不出纰漏,考虑周全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安全性都应该是首位的,但是游泳项目更加特殊,由于游泳运动从事的环境是在水中,并且小学生自理能力、应变能力都较弱。由于游泳教学和陆上其它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有明显的差别,人在水中运动时所产生的身体悬浮、失重感觉、身体位置由直立变为平卧运动时无固定支撑和呼吸的不随意性、水温的变化、以及发生溺水未能及时发现将出现严重后果等特点,导致学生在心理、生理上的不适应,给游泳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在开展游泳教学时要尽量全面地做好安全准备工作。
  总之,游泳教学中教师应做好教学计划,充分研究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教学,当学生出现抵制心理时,教师不要强制完成,教师要关心、爱护、引导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做好充分的安全准备工作,当出现紧急状况时,教师应积极、有序的安排救治,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
  • 【发布时间】2019/11/6 16:11:06
  • 【点击频次】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