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农村小学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是针对6—10周岁心理、生理、体质特征进行研究,以小学生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纲领进行探索研究。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创编符合6——10岁农村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体质的体育游戏;在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让学生身体、心理、生理和适应社会各方面等各个方面处于完美的状态;积极开发思路,制作适应学生身体、心理、生理特征的体育器材;探索农村低年级体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策略;方法
一、农村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现状
农村小学低年级是指以6—10周岁儿童为教育对象,小学一至三年级学段的乡村学区小学。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全国各地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条件、教学效果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小学低年级(6—10岁)体育教学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各地都存在着师资不足、观念陈旧、目标单一、内容单调、器材匮乏等问题。体育教学模式上,或者大放羊,或者只跑步,或者是单纯的、机械的重复着田径类某些单一运动动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完全不遵循儿童心理、生理发展规律,使得体育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制约少年儿童对体育的爱好,儿童好动的天性被扼杀。
山东省平原县腰站镇王庄小学是一个一至三年级的普通低年级农村小学,年龄都是6-10周岁的小学生,2016年1月,我校申报的《农村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课题被列为德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2015DZYB095),以我们学校在校生为研究对象,探索农村小学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二、6-10周岁儿童的身体、生理、心理特征
6—10周岁的少年儿童的骨骼弹性较大,坚硬性较小,容易变形;肌肉发育不完善,力量和耐力比较差;心肌力量收缩力比较弱,心脏的神经调节技能不完善;神经系统不稳定,肌体协调能力和思维能力比较差;呼吸肌力量差,肺活量小。故此,不适应运动量大的、运动环节复杂的运动项目,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成人看来比较简单的动作,对于儿童来说,做起来非常困难,动作不完整,身体协调能力极差。同样一个游戏,一年级学生学起来就慢,三年级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快。例如,在《端球》教学中,创编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锻炼学生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一年级学生手握不住球拍,垒球不断掉落,学生只能慢慢行走;三年级学生身体平衡协调能力比较强,即使跑步运动,球也不容易掉落。
在心理上,少年儿童有极强的模仿性;对新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同样,也有极大的畏惧心理;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
洛扎洛夫暗示教学理论认为:重视儿童的兴趣,重视隐性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把有意与无意结合起来,把理论与情感结合起来,调动儿童的认知积极性,开发儿童潜在的能力。
三、体育游戏的概念
游戏早在人类社会初期就作为教育和体育的手段,趣味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趣味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为目的的现代锻炼活动。《农村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课题组所创编体育游戏,以趣味体育游戏为主,以趣味体育游戏为载体,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为目的。
四、课题研究体育游戏创编原则
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以“农村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体育游戏的创编是本课题的主体,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总共创编28个游戏,体育游戏都以文字、图片、字幕视频等形式呈现。在游戏创编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 游戏内容和形式上注重了健康性
在游戏创编过程中,无论游戏内容还是游戏形式,我们始终以健康性为准则,杜绝不健康的,危害儿童身心的内容进入游戏过程中,特别是暴力、寻凶等具有刺激性的网暴游戏形式,以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2、 游戏的创编注重了趣味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游戏的动作、情节、规则和组织方法都与学生的身体条件、认识能力和心理态度相适应,每个游戏都要有兴趣。例如“背夹球侧行”、“单手摇呼啦圈”、“端球”、“赶球”等等许多游戏都具有趣味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感觉到,只有学生感到有兴趣的游戏,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注重了对学生高尚品德和情操的培养
通过游戏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例如我们创编的游戏——炸碉堡,模拟一场“军事作战”过程,包括渡河(过桥)、穿过铁丝网、投掷手榴弹等过程,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整个游戏过程设置10个竹圈作为桥,双腿蹦圈过桥,锻炼学生的跳跃能力;匍匐爬行穿过足球网,锻炼学生爬行能力;在护城河前投弹(将沙包投入筐内),锻炼学生投掷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义务教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为此,课题组在创编游戏的过程中,注重合作元素的添加。例如,“绑腿三人行”、“背夹球侧行”、“合力运球”、“木鞋三人行”、“海底捞月”等等游戏,本身就是两人或三人共同完成的,如果没有合作,步调不一致,游戏根本就不能完成。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合作的含义和意义:合作,是指个人与个人,或群体与群体,为达到同一目标,相互配合的一种行为方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体育游戏活动中来,例如“海底捞月”游戏,两名学生各双手握住体操棒两端,将球放在体操棒上(两根体操棒托住球);双膝委屈向下,呈骑马蹲当式;身体爆发直立,双手用力,向上抛球;双棒分开,球从两棒之间降落到地面;球落地反弹跳起高过体操棒后,双棒从底部接住下落的球,等等一系列动作都需要两人通力合作,默契配合才能完成,每当一组“黄金搭档”产生后,其他学生都跃跃欲试,积极地投入到这个游戏活动中来。通过合作游戏,我们还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和思维的发展,在游戏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抱着谅解的态度,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最终完成合作,同时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例如,“木鞋三人行”游戏,每个单位(三个同学)上鞋后,后边同学双手搭在前面同学肩上,教师发出比赛口令后,每单位前面同学发出“预备!开始”,同单位同学齐喊“12、12、12——”起步前行。三人在木板鞋上行走,不同于一个人行走,需要三个人的默契配合,统一行动,步调一致。三个人中只要有一个人迈步不协调,可能会使三个人一起摔倒。通过三个人的默契、合作、配合,好多组合能够行走如飞。
5、 注重游戏的竞争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兴趣,在游戏创编过程中,注重游戏竞争性。例如“提腿端球”游戏,其游戏过程为“按照竞赛对抗形式,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再分成两队相对接力形式。先由一边同学提腿端球,到另一边后,将球和球拍递给下一位同学,另一边同学返回,先赛完者为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对抗赛为抓手,让学生在紧张、有趣的体育游戏的氛围中得到锻炼。
6、 注重游戏创编过程的完整性
本课题组所创编的游戏注重了游戏的完整性,每个游戏包括:游戏创编人;游戏目的;游戏器材、游戏场地、游戏规则、游戏过程、游戏技巧、温馨提示等几个方面,以便于学生尽快掌握游戏要领。例如“端球”游戏的创编过程步骤为:“游戏创编:梁成安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器材:羽毛球拍(乒乓球拍)2个、垒球2个。游戏过程:按照竞赛对抗形式,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再分成两队相对接力形式。先由一边同学端球,到另一边后,将球和球拍递给下一位同学,另一边同学返回,先赛完者为胜。规则:1.手不许扶球。2.途中掉球,要退回到掉球的地方,接着进行比赛。端球技巧:1.端球运动的关键就是平衡,首要握住球拍的柄。2.手臂要自然段球拍。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3.无论身体怎么运动,手臂也不要动。4.球拍面要随着实心球的运动而进行有效的调节,使之保持平衡。”
五、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是的唯一标准,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检验,才能更加完善。《农村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就是来源于我们日常的教学,只有回到日常的体育教学课堂,才能使之更加完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了课题研究在体育教学课堂上的实际应用。
1、以课程标准为标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课程标准是指导课堂教学的标准,同样是《农村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标准。
2、以学生为活动主体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农村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所创编的游戏是根据6-10周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体、生理、心理、思维能力水平而创编的,从主观上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学生自主组织、自主管理、自主活动的形式。例如,“ 端球”游戏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比赛小队,指定两个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两个队的队长,其他比赛事宜由两个小队长自主安排,从而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3、以学生快乐为载体
小学生们都喜欢上体育课,特别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体育游戏,小学生更是喜欢,例如,“抢凳子”游戏,其过程为:在开阔地画一个半径3米的圆圈,均匀摆放9个凳子,10名学生绕着圈行走或者小跑,老师背对参赛学生吹哨发出抢凳子“信号”,听到信号后,学生立刻抢座凳子,没有抢到凳子的学生淘汰出局,再去掉一个凳子,以此类推,最后抢到凳子的学生为胜者。整个游戏过程,学生笑声不断。
4、以锻炼学生身体为目的
体育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强身健体,体育游戏教学寓教于乐,能让学生在兴趣和快乐中得到锻炼,例如,“提腿端球”游戏,这是由“端球”游戏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由于分组对抗,增加了竞技内涵,这个游戏既锻炼学生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要考验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一轮游戏结束后,学生在欢乐愉快、紧张有趣的游戏中身体得到锻炼。
5、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
俗话说:“十个手指不一般长”,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差异性。除了性别差异外,还要注意个体差异。所谓个体差异就是一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活动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性。它一般泛指人与人之间体质、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差异。古代教育家孔子对自己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等曾做过许多分析和评定。他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意思是说,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他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和教育方法有所不同,既因材施教。在现实体育游戏教学中,我们同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在“海底捞月”游戏教学中,先由性格外向、运动灵活、协调能力强的学生掌握基本的游戏要领,然后当“小老师”,教给其它小同学们,也就是先让一部分学生学会了,再带领其他学生,实现共同进步。
6、重视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显得格外重要,6-10周岁的小学生有着极强的表现欲望说实话,个个都是“顺毛驴”,特别对那些性格稍微内向的学生来说,准确、及时、恰当的评价,不但能鼓舞学生士气,还能提高学生勇气,树立信心。即使某些学生动作做的不到位也要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这样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跳呼啦圈”游戏教学过程中,因为这个游戏有一定的技巧性,开始手握实呼啦圈,用力翻动,形成惯性后,手握呼啦圈的力度,自行揣摩,既要源源产生呼啦圈翻转动力,又要不至于失控。有一个小女生跳的特别好,大多数学生跳得不好,我不失时机的对那个小女孩进行表扬,为全班同学树立了榜样,让她在队列前做示范,其他学生对她的示范动作进行揣摩,最终,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学生学会跳呼啦圈游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学科对学生评价以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的原则。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体育游戏教学中,对那些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基本动作的,及时给与恰当的评价,还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木鞋三人行”游戏教学过程中,有些同学由于所迈的脚不统一,或者时间不统一,出现木鞋不动或摔倒的现象。因为这个游戏三个人为一个单位,穿着同一双木板鞋行走。游戏规则要求每个单位(三个同学)上鞋后,后边同学双手搭在前面同学肩上,教师发出比赛口令后,每单位前面同学发出“预备!开始”,同单位同学齐喊“12、12、12——”起步前行,这就需要三人先迈哪个脚要统一,迈脚时间还要统一。我指出学生问题的所在,对症下药,要求每组前面的学生发出“预备”预令,给另外两名学生准备时间,“开始”时统一迈脚;1迈左脚,2迈右脚,确保迈脚、时间的统一。
总之,《农村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所创编应用的游戏是根据6-10周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体、生理、心理、思维能力水平而创编的,在实际教学中,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快乐是体育教学之本,健康是体育教学之宗旨,学生素质的提高,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身体方面的,都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本课题组创编的游戏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使体育学科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为了使《农村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得以推广,以上体育游戏都以文字、图片、字幕视频等形式呈现。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策略;方法
一、农村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现状
农村小学低年级是指以6—10周岁儿童为教育对象,小学一至三年级学段的乡村学区小学。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全国各地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条件、教学效果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小学低年级(6—10岁)体育教学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各地都存在着师资不足、观念陈旧、目标单一、内容单调、器材匮乏等问题。体育教学模式上,或者大放羊,或者只跑步,或者是单纯的、机械的重复着田径类某些单一运动动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完全不遵循儿童心理、生理发展规律,使得体育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制约少年儿童对体育的爱好,儿童好动的天性被扼杀。
山东省平原县腰站镇王庄小学是一个一至三年级的普通低年级农村小学,年龄都是6-10周岁的小学生,2016年1月,我校申报的《农村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课题被列为德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2015DZYB095),以我们学校在校生为研究对象,探索农村小学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二、6-10周岁儿童的身体、生理、心理特征
6—10周岁的少年儿童的骨骼弹性较大,坚硬性较小,容易变形;肌肉发育不完善,力量和耐力比较差;心肌力量收缩力比较弱,心脏的神经调节技能不完善;神经系统不稳定,肌体协调能力和思维能力比较差;呼吸肌力量差,肺活量小。故此,不适应运动量大的、运动环节复杂的运动项目,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成人看来比较简单的动作,对于儿童来说,做起来非常困难,动作不完整,身体协调能力极差。同样一个游戏,一年级学生学起来就慢,三年级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快。例如,在《端球》教学中,创编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锻炼学生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一年级学生手握不住球拍,垒球不断掉落,学生只能慢慢行走;三年级学生身体平衡协调能力比较强,即使跑步运动,球也不容易掉落。
在心理上,少年儿童有极强的模仿性;对新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同样,也有极大的畏惧心理;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
洛扎洛夫暗示教学理论认为:重视儿童的兴趣,重视隐性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把有意与无意结合起来,把理论与情感结合起来,调动儿童的认知积极性,开发儿童潜在的能力。
三、体育游戏的概念
游戏早在人类社会初期就作为教育和体育的手段,趣味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趣味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为目的的现代锻炼活动。《农村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课题组所创编体育游戏,以趣味体育游戏为主,以趣味体育游戏为载体,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为目的。
四、课题研究体育游戏创编原则
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以“农村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体育游戏的创编是本课题的主体,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总共创编28个游戏,体育游戏都以文字、图片、字幕视频等形式呈现。在游戏创编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 游戏内容和形式上注重了健康性
在游戏创编过程中,无论游戏内容还是游戏形式,我们始终以健康性为准则,杜绝不健康的,危害儿童身心的内容进入游戏过程中,特别是暴力、寻凶等具有刺激性的网暴游戏形式,以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2、 游戏的创编注重了趣味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游戏的动作、情节、规则和组织方法都与学生的身体条件、认识能力和心理态度相适应,每个游戏都要有兴趣。例如“背夹球侧行”、“单手摇呼啦圈”、“端球”、“赶球”等等许多游戏都具有趣味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感觉到,只有学生感到有兴趣的游戏,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注重了对学生高尚品德和情操的培养
通过游戏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例如我们创编的游戏——炸碉堡,模拟一场“军事作战”过程,包括渡河(过桥)、穿过铁丝网、投掷手榴弹等过程,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整个游戏过程设置10个竹圈作为桥,双腿蹦圈过桥,锻炼学生的跳跃能力;匍匐爬行穿过足球网,锻炼学生爬行能力;在护城河前投弹(将沙包投入筐内),锻炼学生投掷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义务教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为此,课题组在创编游戏的过程中,注重合作元素的添加。例如,“绑腿三人行”、“背夹球侧行”、“合力运球”、“木鞋三人行”、“海底捞月”等等游戏,本身就是两人或三人共同完成的,如果没有合作,步调不一致,游戏根本就不能完成。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合作的含义和意义:合作,是指个人与个人,或群体与群体,为达到同一目标,相互配合的一种行为方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体育游戏活动中来,例如“海底捞月”游戏,两名学生各双手握住体操棒两端,将球放在体操棒上(两根体操棒托住球);双膝委屈向下,呈骑马蹲当式;身体爆发直立,双手用力,向上抛球;双棒分开,球从两棒之间降落到地面;球落地反弹跳起高过体操棒后,双棒从底部接住下落的球,等等一系列动作都需要两人通力合作,默契配合才能完成,每当一组“黄金搭档”产生后,其他学生都跃跃欲试,积极地投入到这个游戏活动中来。通过合作游戏,我们还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和思维的发展,在游戏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抱着谅解的态度,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最终完成合作,同时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例如,“木鞋三人行”游戏,每个单位(三个同学)上鞋后,后边同学双手搭在前面同学肩上,教师发出比赛口令后,每单位前面同学发出“预备!开始”,同单位同学齐喊“12、12、12——”起步前行。三人在木板鞋上行走,不同于一个人行走,需要三个人的默契配合,统一行动,步调一致。三个人中只要有一个人迈步不协调,可能会使三个人一起摔倒。通过三个人的默契、合作、配合,好多组合能够行走如飞。
5、 注重游戏的竞争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兴趣,在游戏创编过程中,注重游戏竞争性。例如“提腿端球”游戏,其游戏过程为“按照竞赛对抗形式,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再分成两队相对接力形式。先由一边同学提腿端球,到另一边后,将球和球拍递给下一位同学,另一边同学返回,先赛完者为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对抗赛为抓手,让学生在紧张、有趣的体育游戏的氛围中得到锻炼。
6、 注重游戏创编过程的完整性
本课题组所创编的游戏注重了游戏的完整性,每个游戏包括:游戏创编人;游戏目的;游戏器材、游戏场地、游戏规则、游戏过程、游戏技巧、温馨提示等几个方面,以便于学生尽快掌握游戏要领。例如“端球”游戏的创编过程步骤为:“游戏创编:梁成安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器材:羽毛球拍(乒乓球拍)2个、垒球2个。游戏过程:按照竞赛对抗形式,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再分成两队相对接力形式。先由一边同学端球,到另一边后,将球和球拍递给下一位同学,另一边同学返回,先赛完者为胜。规则:1.手不许扶球。2.途中掉球,要退回到掉球的地方,接着进行比赛。端球技巧:1.端球运动的关键就是平衡,首要握住球拍的柄。2.手臂要自然段球拍。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3.无论身体怎么运动,手臂也不要动。4.球拍面要随着实心球的运动而进行有效的调节,使之保持平衡。”
五、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是的唯一标准,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检验,才能更加完善。《农村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就是来源于我们日常的教学,只有回到日常的体育教学课堂,才能使之更加完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了课题研究在体育教学课堂上的实际应用。
1、以课程标准为标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课程标准是指导课堂教学的标准,同样是《农村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标准。
2、以学生为活动主体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农村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所创编的游戏是根据6-10周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体、生理、心理、思维能力水平而创编的,从主观上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学生自主组织、自主管理、自主活动的形式。例如,“ 端球”游戏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比赛小队,指定两个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两个队的队长,其他比赛事宜由两个小队长自主安排,从而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3、以学生快乐为载体
小学生们都喜欢上体育课,特别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体育游戏,小学生更是喜欢,例如,“抢凳子”游戏,其过程为:在开阔地画一个半径3米的圆圈,均匀摆放9个凳子,10名学生绕着圈行走或者小跑,老师背对参赛学生吹哨发出抢凳子“信号”,听到信号后,学生立刻抢座凳子,没有抢到凳子的学生淘汰出局,再去掉一个凳子,以此类推,最后抢到凳子的学生为胜者。整个游戏过程,学生笑声不断。
4、以锻炼学生身体为目的
体育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强身健体,体育游戏教学寓教于乐,能让学生在兴趣和快乐中得到锻炼,例如,“提腿端球”游戏,这是由“端球”游戏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由于分组对抗,增加了竞技内涵,这个游戏既锻炼学生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要考验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一轮游戏结束后,学生在欢乐愉快、紧张有趣的游戏中身体得到锻炼。
5、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
俗话说:“十个手指不一般长”,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差异性。除了性别差异外,还要注意个体差异。所谓个体差异就是一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活动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性。它一般泛指人与人之间体质、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差异。古代教育家孔子对自己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等曾做过许多分析和评定。他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意思是说,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他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和教育方法有所不同,既因材施教。在现实体育游戏教学中,我们同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在“海底捞月”游戏教学中,先由性格外向、运动灵活、协调能力强的学生掌握基本的游戏要领,然后当“小老师”,教给其它小同学们,也就是先让一部分学生学会了,再带领其他学生,实现共同进步。
6、重视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显得格外重要,6-10周岁的小学生有着极强的表现欲望说实话,个个都是“顺毛驴”,特别对那些性格稍微内向的学生来说,准确、及时、恰当的评价,不但能鼓舞学生士气,还能提高学生勇气,树立信心。即使某些学生动作做的不到位也要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这样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跳呼啦圈”游戏教学过程中,因为这个游戏有一定的技巧性,开始手握实呼啦圈,用力翻动,形成惯性后,手握呼啦圈的力度,自行揣摩,既要源源产生呼啦圈翻转动力,又要不至于失控。有一个小女生跳的特别好,大多数学生跳得不好,我不失时机的对那个小女孩进行表扬,为全班同学树立了榜样,让她在队列前做示范,其他学生对她的示范动作进行揣摩,最终,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学生学会跳呼啦圈游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学科对学生评价以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的原则。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体育游戏教学中,对那些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基本动作的,及时给与恰当的评价,还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木鞋三人行”游戏教学过程中,有些同学由于所迈的脚不统一,或者时间不统一,出现木鞋不动或摔倒的现象。因为这个游戏三个人为一个单位,穿着同一双木板鞋行走。游戏规则要求每个单位(三个同学)上鞋后,后边同学双手搭在前面同学肩上,教师发出比赛口令后,每单位前面同学发出“预备!开始”,同单位同学齐喊“12、12、12——”起步前行,这就需要三人先迈哪个脚要统一,迈脚时间还要统一。我指出学生问题的所在,对症下药,要求每组前面的学生发出“预备”预令,给另外两名学生准备时间,“开始”时统一迈脚;1迈左脚,2迈右脚,确保迈脚、时间的统一。
总之,《农村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所创编应用的游戏是根据6-10周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体、生理、心理、思维能力水平而创编的,在实际教学中,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快乐是体育教学之本,健康是体育教学之宗旨,学生素质的提高,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身体方面的,都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本课题组创编的游戏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使体育学科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为了使《农村低年级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得以推广,以上体育游戏都以文字、图片、字幕视频等形式呈现。
- 【发布时间】2019/11/6 16:12:26
- 【点击频次】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