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语文自主学习,是符合语文学科的本质和特点的,也是培养未来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创新性人才的根本要求,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学习的习惯。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着手论述,期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
自主学习是当下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确保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在教学中起着引导学生学习、思考以及理解教学内容的辅助工作。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让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进一步加强。同时学生由于自己的自主学习,对自学知识的把握更加透彻,也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一、以兴趣激发学习意愿
小学生对于学习的意愿是比较薄弱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状态。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难以对学习产生主观上的意愿。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题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利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如学习与“标点符号”相关的内容时,可以抛弃以往那种单纯讲解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竞赛活动:首先,将学生分成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然后,由男生组和女生组展开竞赛,共同给“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这句话加上标点,使句子产生不同的意思。完成后要先举手,后举手的一组不可以与先举手的一组答案相同。竞赛的要求公布后,原本安静的教室顿时沸腾起来,学生迫不及待地分组,对句子进行思考、断句,学生最终得出了两种断句的方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2.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在本次的竞赛活动中,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用法有了更为全面的掌握,也从更深的层次了解了标点符号,明白了标点符号所在位置不同能够使句子产生不同的含义。这一发现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学生已经进入到小学高年级了,但是并不具备强烈的自主学习意愿。教师要做的就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质疑,并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机地组织到教学中,授课结束前让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这样学生尽管层次不同,却各有收获,学生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三、鼓励学生质疑,增强自学能力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问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善于质疑。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往往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重要,问题永远是思维的起点。因此,鼓励学生质疑并提出问题,是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让学生质疑可增强其探知欲,迸发出强烈的思维火花,对其自主学习极具促进作用。故而,语文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语文教材特点合理设疑,为学生创造质疑契机,教会其质疑方法,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启发,以实现主动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讲解《草船借箭》时,针对课文标题中的“借”字,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课题中不应用“借”字,而应用“骗”字。因为按照一般理解“借”是指在对方同意的基础上,拿走东西后再归还对方的意思。但课文中诸葛亮并未征得曹操同意就借箭,甚至没有将借来的东西归还给曹操,怎么能用“借”字?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引导其自主探究,才能发挥其自主参与探索的能力。还有在课文《鞋匠的儿子》教学中,部分同学提出质疑:为什么林肯面对参议员羞辱时,说的那段话中要用三个“永远”呢?当然,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不能立即提供答案,主要在于这种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准确回答。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答案,通常可采取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当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达到预期后,教师要积极予以他们有效的指导评价。
四、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养成学习习惯
想要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是必不可或缺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的一个大前提。这是由学生自身的特性导致的,爱玩是小学学生的天性。而对于学习,在很多学生的眼里,学习就是一种惩罚。可以说,在过去的教学课堂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基本是被教师的作业、学校的考试、家长的要求等这些因素推动向前的。学生基本上很难养成一个有利于教学的自身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在被动的接受,很难去主动的理解教学内容。而到一旦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如果不通过一些方式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那自主学习可以说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只会更不认真学习,这种优秀的教学模式反而呈现出相反作用。想要使学生拥有出众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勤于鼓励学生去思考,并主动的去鼓励学生去学习。简单来说,这样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习惯,而这些又反过来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趣味性,让这些学习习惯得到巩固与强化。就拿当下快速发展的网络为例,网络可以说是小学学生学习的天敌,学生自己在家里自主学习时,电脑与手机上的游戏不停的在诱惑学生。很多学生往往都不能抗住这些东西的诱惑,于是放弃学习。但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比如一定要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在开始玩游戏作为奖励。这时学生会感受到在完成学习之后玩游戏与学习中玩游戏的是不同的体验。于是这样,学习习惯的正反馈作用便发生了,那些诱惑再也不能停止学生自主学习的步伐。
总之,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引导。教师通过不断探索与挖掘生成性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设置课堂教学留白等方式开展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定将水到渠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
自主学习是当下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确保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在教学中起着引导学生学习、思考以及理解教学内容的辅助工作。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让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进一步加强。同时学生由于自己的自主学习,对自学知识的把握更加透彻,也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一、以兴趣激发学习意愿
小学生对于学习的意愿是比较薄弱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状态。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难以对学习产生主观上的意愿。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题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利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如学习与“标点符号”相关的内容时,可以抛弃以往那种单纯讲解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竞赛活动:首先,将学生分成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然后,由男生组和女生组展开竞赛,共同给“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这句话加上标点,使句子产生不同的意思。完成后要先举手,后举手的一组不可以与先举手的一组答案相同。竞赛的要求公布后,原本安静的教室顿时沸腾起来,学生迫不及待地分组,对句子进行思考、断句,学生最终得出了两种断句的方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2.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在本次的竞赛活动中,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用法有了更为全面的掌握,也从更深的层次了解了标点符号,明白了标点符号所在位置不同能够使句子产生不同的含义。这一发现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学生已经进入到小学高年级了,但是并不具备强烈的自主学习意愿。教师要做的就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质疑,并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机地组织到教学中,授课结束前让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这样学生尽管层次不同,却各有收获,学生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三、鼓励学生质疑,增强自学能力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问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善于质疑。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往往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重要,问题永远是思维的起点。因此,鼓励学生质疑并提出问题,是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让学生质疑可增强其探知欲,迸发出强烈的思维火花,对其自主学习极具促进作用。故而,语文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语文教材特点合理设疑,为学生创造质疑契机,教会其质疑方法,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启发,以实现主动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讲解《草船借箭》时,针对课文标题中的“借”字,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课题中不应用“借”字,而应用“骗”字。因为按照一般理解“借”是指在对方同意的基础上,拿走东西后再归还对方的意思。但课文中诸葛亮并未征得曹操同意就借箭,甚至没有将借来的东西归还给曹操,怎么能用“借”字?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引导其自主探究,才能发挥其自主参与探索的能力。还有在课文《鞋匠的儿子》教学中,部分同学提出质疑:为什么林肯面对参议员羞辱时,说的那段话中要用三个“永远”呢?当然,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不能立即提供答案,主要在于这种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准确回答。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答案,通常可采取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当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达到预期后,教师要积极予以他们有效的指导评价。
四、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养成学习习惯
想要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是必不可或缺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的一个大前提。这是由学生自身的特性导致的,爱玩是小学学生的天性。而对于学习,在很多学生的眼里,学习就是一种惩罚。可以说,在过去的教学课堂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基本是被教师的作业、学校的考试、家长的要求等这些因素推动向前的。学生基本上很难养成一个有利于教学的自身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在被动的接受,很难去主动的理解教学内容。而到一旦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如果不通过一些方式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那自主学习可以说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只会更不认真学习,这种优秀的教学模式反而呈现出相反作用。想要使学生拥有出众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勤于鼓励学生去思考,并主动的去鼓励学生去学习。简单来说,这样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习惯,而这些又反过来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趣味性,让这些学习习惯得到巩固与强化。就拿当下快速发展的网络为例,网络可以说是小学学生学习的天敌,学生自己在家里自主学习时,电脑与手机上的游戏不停的在诱惑学生。很多学生往往都不能抗住这些东西的诱惑,于是放弃学习。但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比如一定要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在开始玩游戏作为奖励。这时学生会感受到在完成学习之后玩游戏与学习中玩游戏的是不同的体验。于是这样,学习习惯的正反馈作用便发生了,那些诱惑再也不能停止学生自主学习的步伐。
总之,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引导。教师通过不断探索与挖掘生成性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设置课堂教学留白等方式开展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定将水到渠成。
- 【发布时间】2019/11/6 16:18:17
- 【点击频次】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