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以《内能》为例,浅谈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策略

 

【作者】 魏国娟

【机构】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后,能够独立建立的某些专业素养。在任何领域,一旦建立起核心素养,都会对学生日后的专业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对此,本文就物理核心素养基本内涵作了简要介绍,并分析了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意义,最后就物理教学中学科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物理;学科素养;教学策略;思维;能力培养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有知识不一定就有能力,但没有知识就一定没有能力。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校特别重视知识和原理的教学,强调死记硬背的知识和原理学习,而素养强调知识和原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应用。因此,国家重视新课改的推进,在新课改的大环境里,提出重点凸显物理思想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一、物理学科素养培养的意义
  2017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这是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育人指导体系,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教学课程规划设计、师生成长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其核心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非只是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核心素养的提出,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极强的预见性、前瞻性。是对新时期社会发展中教育领域的长远要求和规划。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相对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而言,是站在一个更高的物理文化层面对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超越对具体知识的学习,但又是以具体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应该是当学生将具体的物理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学生的头脑中所剩下的东西。应该是形成从物理的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观点,即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的物理基本观念、科学思维、探究的意识与合作的精神、科学态度以及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
  二、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策略
  物理学科中无论是“概念的理解”“规律的掌握”还是“内容的拓展”“方法的掌握”,更有“体系的形成”和“对物理学家精神的感悟”等,都蕴含丰富的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因素。那么作为物理教师就应思考并开始行动起来,全方位关注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践行“生本课堂”,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1、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在科学研究领域,有一些关键概念支撑着科学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概念,以帮助他们更加深人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技巧和科学观念。因此,教师在落实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可以拓展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对比,类比、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概念和规律的得出过程,以便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关于《内能》的教学中,首先通过两张图片引导学生对比已经学过机械能的知识来理解什么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从而更好的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内能和温度的关系”。通过设计学生活动“使铁丝热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内能是如何改变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法”。在教学实现了“重知识”向“重过程”的转变,让学生通过长期的物理学习过程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
  2、注重物理实验探究的设计,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物理是一门科学学科,而不是工具学科。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探究活动。它强调科学知识是暂时性的、主观的、建构性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推翻。 所以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的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情感。教师应适度增加学生的思维活动量,以便使学生能够在长期的物理学习中形成物理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关于《内能》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教师演示实验“空气打火仪”和自制教具“玩具枪”,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通过此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还设计了一个学生分组实验“打气筒”,能把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变成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科学发展进程,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
  3、注重问题情景、挖掘知识的过程设计,养成想科学态度和责任
  物理教学不能“为知识而知识”,而应将知识作为育人的载体,充分挖掘知识建构过程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和内在价值。科学态度和责任就是在“概念的理解”、“规律的掌握”、“探究的过程”、“方法的掌握”和“对物理学家精神的感悟”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例如,《内能》这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教学,及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的教学。开课以一个玩具枪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什么是内能。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来感知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都可以使物体的内能改变,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中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也渗透了科学态度和责任。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物理课堂理应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优势,将真实的历史事件、感人的科学精神、不断创新的思维方法,融入到物理教学中去,使科学求 “真”的理性思维与人文文化中那种至善、至美的追求相结合,促进真、善、美的统一,人和自然的和谐与统一,让物理课堂充满激情。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思考和生活,学会感恩和珍惜,学会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修华,马柯,王翔.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理论探索,2015(12):68-72.
  [2] 赵艳玲.探讨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7).
  [3] 陆水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06).
  • 【发布时间】2019/11/6 16:18:35
  • 【点击频次】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