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爱无声 育无恒

 

【作者】 刘廷琴

【机构】 陕西省安康市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寒假里,我拜读了李镇西教授的《爱心与教育》。这是一本成功的“实例教育学”,本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李镇西教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无不渗透着智慧的光芒。李镇西老师对待学生这种融进血液里的爱传递给了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影响着我们每一个教育人,激发出无尽的教育力量。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从七个方面介绍了李老师与学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一是爱心与童心——我和学生的感情故事。二是与玩童打交道——后进生的转化。三是锻造卓越人格——优秀生的培养。四是回答心灵的呼唤——青春期教育的尝试。五是沉重的思考——有一位女学生自杀引发的德育剖析。六是生死两地书——和远方以群众学生的通信。七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我带着自己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我不仅被这些文字感动,更被这些故事震撼。这些文字不是坐在书斋里的奇思妙想,不是讲席上的高谈阔论,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书中字字入心暖心,句句催人向上。书中这样一段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做一个好孩子,让家长幸福;做一个好学生,让老师幸福;做一个好伙伴,让同学幸福;做一个好少年,让社会幸福;做一个好校长,让师生幸福;做一名好公民,让祖国幸福。”至今铭刻我心。“做家里的好孩子、老师的好学生、同学的好伙伴、师生的好校长、社会的好少年、祖国的好公民,——让所有人,让全世界都幸福”这不仅是教师育人的目标,也是成功教育、幸福教育的追求。李老师多维度大视野将新时代全人教育的理念无声地播撒在学生的心田,用情、用意,在孩子的心里、眼里、脑海里树立了一个大大的“人”字。他是在用心拨动生命成长的律动,用爱呵伴孩子创造幸福、成就幸福、成长幸福!这种爱融入了血液,深入了骨髓,爱无声、育无痕,影响之深远,益人之终生。
  一、责任心是教育活水
  记得“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责任心是什么?责任心是促使一名教师干好工作的动力,成为影响教师工作质量、效率和成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下面这段比喻真真切切地诠释了教师的教育责任和周而复始的育人生活:“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这是多么形象和贴切的比喻呀!李镇西老师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用真挚无私的爱和满腔的热情扮演好了这一优秀乘务员的角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格优秀,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我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生涯行驶的列车上,将迎来送往多少届、多少名学生到达理想的彼岸,又开启人生新的征程。试想想,我们如果对这一届学生没有尽好责任,把这一届学生没教好,我们还会把希望寄托在下一届学生身上,我们还可以从头再来;而对于家长,他们只有一个孩子,他们能输的起吗?他们能从头再来吗?输不起、也不能。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就把希望寄托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我们要想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社会的赞誉,提升我们自身的价值,就必须把我们的责任心分解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粹的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成功,让每个孩子在我们的手中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一以贯之而坚持追求并实现的境界。
  二、师爱是育人涌泉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是啊,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没有爱心的人是难以成为一名好教师的。李老师在书中也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老师爱学生不是指爱自己喜欢的学生、听话的学生,而是指爱全部的学生和爱学生的全部。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包括去接纳不同个体的学生、接纳学生不同的个性,尤其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如此。李镇西老师向后进生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献出了真情和爱心,帮助他们一步步成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才能唤醒爱。我们不仅要对教育充满爱,还要用爱心去培育爱。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要用“师爱”培育学生“爱师”“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爱世界”的博爱情怀,让孩子对生活充满自信、对做人满怀情感、对做事充满无尽的力量,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个孩子心田撒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最艳丽的春天!
  三、师德是师爱之魂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有像父母那样的对学生的爱,那么他要比一个读过许多书,但是既不热爱事业又不热爱儿童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师德高尚、完美的教师了”。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圣洁的师爱,还可以看出师爱是师德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师德之魂。李镇西老师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在李镇西老师的文中写到:“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因为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的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道德。”“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奉献。前人的教育论述和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教师应站在人类文明制高点,以德育德,以爱育爱,做一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新时代“四有”好教师。
  爱无声,育无恒,师爱尽在不言中!

  • 【发布时间】2019/12/10 16:48:00
  • 【点击频次】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