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在表达型阅读教学中挖掘语言训练点

 

【作者】 赖桂林

【机构】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提升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实际上,阅读与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体而两面的,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整体,不应该将其割裂。为此,通过表达型阅读教学挖掘语言训练点,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与热点。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讨在表达型阅读教学中挖掘语言训练点的策略。本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阅读教学与语言表达训练都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表达型;阅读教学;挖掘;语言训练点
  小学语文学习为学生一生打下了人文素养的基础,作为一门奠基性的工具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因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一方面,阅读教学具有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和进行语言表达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包括写作在内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也促进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选择与理解。为此,当小学生现在面对阅读理解,有些不理解的部分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想办法去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的理解。这既顺应了现在新课标的要求,为以后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里,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探讨在表达型阅读教学中挖掘语言训练点的问题与策略。
  一、 表达型阅读教学中挖掘语言训练点存在的问题
  在重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新的教育形势下,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新课标的重要学习目标。这一点,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任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语文教师常常想让学生在阅读题目上取得高分,而去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也就忽视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语言的学习一直在阅读教学中占据着很大、很高的位置。语言体现着作者思想的表达,体现着文字的表达形式,体现着文章整体的写作风格。所以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轻视语言能力训练的观念是不正确的。我们认为,阅读教学应当重视语言表达的运用。
  二、表达型阅读教学中挖掘语言训练点的策略
  1.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开设小学语文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小学生学习理解汉字文化,掌握语文基础能力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是引导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必备的过程,学习汉语拼音识字,读书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认识汉字、读写汉字、并记住汉字;翻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学习过程,能够培养学生重视汉字,理解和加深对于汉字的认识。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和理解学生对于阅读的文章的选择,可以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对于文章内容的记忆。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对于文章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通过背诵一些经典的阅读材料,可以培养语感,培养其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通过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字词句段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素材,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学好语文基础知识,在以后面对的考试中,学生还可以凭借自己所记忆到的语文方面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为自己的文章增添光彩。
  2.模仿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把语文知识比作是“集成块” 的话,那么学习语言就是形成“集成块”的必需的环节,而语句就是将这些“集成块”穿起来的“线”,要想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就得按照语言规则组成语句。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也是学习语文的必备条件,也是理解课文的必备条件。而想要达到这些条件不仅仅是阅读课文那么简单,而是要先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模仿课文中的语句。通过老师引导小学生去用词编写句子的学习方式,就可以达到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我国许多的教育学家都认为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要先学会模仿,然后再去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由于小学生接触的语言材料毕竟有限,为此,语文教师就要去深入的解读课本,去寻找简单、合适的素材让学生们进行模仿,让他们学习更多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语句形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让学生编一编,就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大脑。语文教师也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多加指点,这样也使他们对于这句话的印象更加的深刻。特别是语句表达的意境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赏析,从而提高其表达能力。
  3.情感熏陶,凸显语言的魅力
  因为有了语言的存在,人们才可以从除自己本身之外的外界获取信息。作为小学生,他们是单纯的个体,其喜怒哀乐往往受到外部环境的引发和影响。每一篇的文章可以说都是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教材编者在编写小学语文课本时,在选择文本材料时也是有其价值取向的,教材编者也会将他们的情感寄托于选文当中。教材编者选取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想要学生们从这些文章中感受出其选文的情感,这也是在对学生进行潜在的思想情感熏陶。这样的教材,就要求教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不能按着机械式、填鸭式的方法去教学生学习这些文章,而是应该富有感情地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文章。要解读出文章的喜怒哀乐的情(下转第32页)(上接第33页)感因素,才能体会到作者和编者的目的。可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运用多媒体放映一些关于文章背景的图文或者音频等感性材料,让小学生的多个感觉器官参与文章的解读,感受这篇文章所带来的思想或情感。
  4.迁徙训练,培养语言学习能力
  着重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并不是语言教学的目的,而是要将阅读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去培养学生整体的语文文化素养和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在信息时代,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将相关信息表达出来进行交流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度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将其剖析给小学生,让小学生在课堂中当堂理解和运用。例如,像“开心”一词,可以让同学先进行讨论,然后再让同学说出“开心”一词的语言特点,抓住与“开心”相关联的一些关键词,训练其语言实践的运用能力。一步一步地慢慢引导,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相信不久就可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实现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要想去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的能力,就得首先去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是阅读教学的引导者。所以语文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语言,推敲文章中语言所表达的妙处,再根据这句话来安排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方法可以去探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进行变式语言表达训练,为日后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阅读与表达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秀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策略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62.
  [2] 陶莉.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性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4(20):33-34.
  [3] 蒋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研究[D].扬州大学,2012、04、01.
  [4] 王爱莲.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3、06、02.
  [5] 钱超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学周刊,2019(10):135.
  • 【发布时间】2019/12/10 16:49:25
  • 【点击频次】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