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中学法制教育的主要使命是对中学生进行宪法和主要法律的教育,培养中学生学会利用法律保护合法权利,明确作为社会成员必备的社会责任,了解公民应尽的义务,增强守法意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法制素养,是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法制教育;法律保护;信息技术
在长期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我尝试着在计算机专业课上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从而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学法、懂法的教育,让学生觉得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法就在我们身边。在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学生的德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步的升华与提高。
一、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
当前是一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在这样一个信息网络开始普及的时候,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网络的负面作用
1.网络传播的跨文化特性冲击了学生未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互联网将全世界各国联系起来,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计算机网络上或交融或冲突,使媒介文化大聚合成为可能。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网络上信息的自由度已经超越了文化、政治、军事、经济、地域、民俗等方面的绝大部分限制,形成信息传播的无政府状态。
2.网络传播的信息垃圾弱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网络传播信息垃圾数量多,而且网络传播信息垃圾难以控制。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学生是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而接触过网络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
3.网络传播的伴生品毒害了学生的心灵。网络空间到处充满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网络诈骗”等网络传播的伴生品就应运而生,它像毒品一样,极大地毒害学生的身心。网络沉迷主要表现为:网络关系沉迷(过分迷恋在网上建立的友谊或爱情或与其他的异性交往,并用这些关系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网络色情沉迷(沉溺于网上的X聊天室或网上的色情内容)、网络强迫症(过度迷恋于网上赌博、网上拍卖,或过度迷恋网上免费派送)、信息超载(不能自制地在网上浏览搜索过多的资料或数据)、计算机沉迷(强迫性地在计算机上玩游戏或对某方面进行了编辑或攻击)等,网络沉迷的危害极大,中学生一旦沉迷于网络,轻者使学生精神颓废,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重者导致学生精神失常甚至命丧黄泉。
(二)网络法制道德的培养
在学习《网页制作》和《网络安全》时,我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制道德教育。
1.网络传播中急需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在了解网络运用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
2.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知识技术和道德要求的宣传教育。让中学生全面地了解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使其懂得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懂得利用网络去获取知识、搜索信息、促进创新;重要的还要使其了解网络社会的复杂性,认识到网络对人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并懂得网络是一个人们共享的社会,也需要规则和美德。
3.培养学生的思想免疫力和道德自律能力。①引导学生正确识别网络信息中的“垃圾”,合理利用电脑游戏。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杜绝不文明的网上行为。不文明的网上行为,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4.树立遵守信息法律法规的法制意识。要让学生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养成在信息活动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与行为习惯。
5.培养学生鉴别与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学生能自觉选择正确信息,抵制黄色信息、反动信息、封建迷信信息以及各种低俗、下流的垃圾信息的侵害,让学生自觉意识到维护信息活动正常秩序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二、责任感的培养
当今社会要求人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学习PowerPoint时,我做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远离网吧,珍惜前程”的多媒体课件,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1.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生命只有一次,而中学生正值一生的黄金时期──青春期。因此,应该倍加珍惜,要让这朵生命之花开得更加鲜艳,平时要懂得爱护自己的生命,不要做有危险的事情。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一副健壮的体魄是学习和将来工作的根本;对自己的时间负责,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过去的时间就不再属于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良好的言行造就良好的品德,只有不断优化自己的性格,提高自己的品行,加强自身的修养,才会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前途负责。
2.对别人负责。人是社会的组成因子,每个人随时都要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现代社会最强调团结、协作的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观念,社会才变得融洽、和谐。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尊敬老师,对同学负责、对老师负责。
3.对家庭负责。家庭是养育自己的摇篮,每个人都有义务对家庭负责。作为学生,以最好的成绩和表现向家长汇报就是最好的负责。
4.对集体、社会、国家负责。作为学生,首先遵守班规、遵守校纪校规,做一个合格、守法的公民,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有修养的公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立志为改善自己和改善人类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樊志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J],2013(5).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3]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2014(1).
关键词:法制教育;法律保护;信息技术
在长期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我尝试着在计算机专业课上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从而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学法、懂法的教育,让学生觉得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法就在我们身边。在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学生的德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步的升华与提高。
一、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
当前是一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在这样一个信息网络开始普及的时候,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网络的负面作用
1.网络传播的跨文化特性冲击了学生未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互联网将全世界各国联系起来,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计算机网络上或交融或冲突,使媒介文化大聚合成为可能。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网络上信息的自由度已经超越了文化、政治、军事、经济、地域、民俗等方面的绝大部分限制,形成信息传播的无政府状态。
2.网络传播的信息垃圾弱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网络传播信息垃圾数量多,而且网络传播信息垃圾难以控制。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学生是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而接触过网络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
3.网络传播的伴生品毒害了学生的心灵。网络空间到处充满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网络诈骗”等网络传播的伴生品就应运而生,它像毒品一样,极大地毒害学生的身心。网络沉迷主要表现为:网络关系沉迷(过分迷恋在网上建立的友谊或爱情或与其他的异性交往,并用这些关系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网络色情沉迷(沉溺于网上的X聊天室或网上的色情内容)、网络强迫症(过度迷恋于网上赌博、网上拍卖,或过度迷恋网上免费派送)、信息超载(不能自制地在网上浏览搜索过多的资料或数据)、计算机沉迷(强迫性地在计算机上玩游戏或对某方面进行了编辑或攻击)等,网络沉迷的危害极大,中学生一旦沉迷于网络,轻者使学生精神颓废,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重者导致学生精神失常甚至命丧黄泉。
(二)网络法制道德的培养
在学习《网页制作》和《网络安全》时,我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制道德教育。
1.网络传播中急需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在了解网络运用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
2.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知识技术和道德要求的宣传教育。让中学生全面地了解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使其懂得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懂得利用网络去获取知识、搜索信息、促进创新;重要的还要使其了解网络社会的复杂性,认识到网络对人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并懂得网络是一个人们共享的社会,也需要规则和美德。
3.培养学生的思想免疫力和道德自律能力。①引导学生正确识别网络信息中的“垃圾”,合理利用电脑游戏。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杜绝不文明的网上行为。不文明的网上行为,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4.树立遵守信息法律法规的法制意识。要让学生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养成在信息活动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与行为习惯。
5.培养学生鉴别与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学生能自觉选择正确信息,抵制黄色信息、反动信息、封建迷信信息以及各种低俗、下流的垃圾信息的侵害,让学生自觉意识到维护信息活动正常秩序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二、责任感的培养
当今社会要求人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学习PowerPoint时,我做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远离网吧,珍惜前程”的多媒体课件,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1.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生命只有一次,而中学生正值一生的黄金时期──青春期。因此,应该倍加珍惜,要让这朵生命之花开得更加鲜艳,平时要懂得爱护自己的生命,不要做有危险的事情。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一副健壮的体魄是学习和将来工作的根本;对自己的时间负责,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过去的时间就不再属于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良好的言行造就良好的品德,只有不断优化自己的性格,提高自己的品行,加强自身的修养,才会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前途负责。
2.对别人负责。人是社会的组成因子,每个人随时都要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现代社会最强调团结、协作的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观念,社会才变得融洽、和谐。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尊敬老师,对同学负责、对老师负责。
3.对家庭负责。家庭是养育自己的摇篮,每个人都有义务对家庭负责。作为学生,以最好的成绩和表现向家长汇报就是最好的负责。
4.对集体、社会、国家负责。作为学生,首先遵守班规、遵守校纪校规,做一个合格、守法的公民,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有修养的公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立志为改善自己和改善人类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樊志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J],2013(5).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3]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2014(1).
- 【发布时间】2019/12/10 16:57:16
- 【点击频次】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