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优化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向 城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花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让学生开课导入教学的几分钟里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我们就应创新设计,使之在新颖有趣的开课中产生“我要学”之需。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教学;优化设计
  导入,开课的首要环节,具有顺风拉帆,敲山震虎之功效。作为高效课堂的第一重点,时间虽短,只有两三分钟,但意义重大,是我们必须着力思考并实践的地方。因此,加强这一环节的优化设计,是我们创建高效语文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指明了导入的两大取向,一是诱思,二是激趣,这是我们发挥开课导入的两大追求。为此,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开课导入的优化设计,使语文教学在开课中就为高效教学的创建奠定了兴趣基础,获得了智力支撑。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小学语文开课导入创新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一、小学语文开课设计的现存问题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语文教学中导语的设计必须满足其主体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欲望。一节高效的、精彩的语文课往往离不开这些富有生动性、趣味性、耐人寻味的导语。虽然语文导语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重要内容,它却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不可或缺的开端。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导语设计仍存在许多问题,导语的有效设计有待更进一步的探究,主要有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开课设计忽视学生主体的需求。有些小学语文教学中导语的设计安排,只能使学生机械地接受课堂所开始教学的,如以介绍作者一些情况,写作背景等开始切入;或以简单地复习前一课所学知识为导入等。这些导语的设计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但却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必然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其对知识的渴求与探索根本得不到良好的发展,以至于使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厌恶感。
  (二)开课设计片面地顾及学生的兴趣。每个学生的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个性发展是有区别的,如果导语设计只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这是片面地。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导语设计就得出新、出奇、出巧,启思促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导语的设计中应该全面去引导学生。不同的课文,导语的设计应不同,千篇一律只能使学生生厌。在进行语文教学导语设计时,我们必须注意它的语言魅力,要激发学生语言文字的兴趣爱好,要以生动的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催生学生学习信心。
  二、小学语文开课导入优化设计的实践策略
  不同的开课方法,自然有不同的效果。但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习欲望,使之产生“我要学”之需。至于到底选用什么方法,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需要来设计。
  (一)引用名句开启新课教学。运用警句、格言、诗句等名句是我们开启新课导入的常用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从中获得启示,还能引起他们的积极思考。有许多名言、警句、诗句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在导入新课时,有意识地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警句、诗句作为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纽带,可让学生立即沉浸在课文情境中。如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可用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导入,这样的导语既让学生将积累的古诗句运用于学习中,又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对儿女的那份情怀,为这篇文章铺垫了情感基调,奏响学习的前奏。如此引用名言,既使学生增加了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名言的理解,可谓一举双得。
  (二)讲述故事开启新课教学。成功的教学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故事来开启新课教学。这样就可以抓住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通过老师讲故事或学生自己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倍增。像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就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学生很快就可以进入角色。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教师可让学生用简短的话讲讲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对诸葛亮就有了很深的印象。
  (三)导游解说开启新课教学。现行教材,在选用描写风景优美的文章越来越多,而且文质兼美。针对这类课文,我们就可采用导游解说开启新课教学。要求学生先预习,从内容上看,风土人情、山川村舍、花草虫鱼等方面进行导游式的解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以“游人”的视角,身处其境,促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联系生活开启新课教学。语文源于生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根据这一联系,我们就可以将生活之水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上学语文,特别是在遇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课文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理解课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理解文章中自己有感触的地方,更容易形成情感共鸣,加深感悟。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就应联系实际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看到的爬山虎,来设计开场白:“同学们,爬山虎我们都见过,谁能说说你见到的爬山虎是什么样的?它一般生活在什么地方?”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来介绍爬山虎,这种教学就把学生引向了生活,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他们的感性认识相融合,学生自然就感兴趣,学起来也会感觉很轻松。 
  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语文教学的开课导入我们应创新设计,使之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在新颖的趣的开课中迅速进入状态,产生不学不快的学习需要。
  • 【发布时间】2019/12/10 16:58:05
  • 【点击频次】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