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道”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如何让我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道呢?这是我一直追求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教育教学;语文;高效课堂;激情
“如何上好语文课”,这是个永恒的话题,所有的语文教学工作者都为其探索不已。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如何让孩子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对语文的热爱?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道?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对课堂教学的肤浅看法。
一、课前准备
1、开阔的眼界
一个语文教师的眼界应该开阔,要多做一些资料收集的工作,这样备起课来便会如鱼得水。如教学古诗词,课前就可以去收集一些譬如作者简介、背景资料等来备课;教学《丝绸之路》则可以多搜集一些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资料等内容来备课。有了这样的视野,我们还用担心备不好课吗?还用担心没有新意吗?
2、丰富的创意
网络的发达,杂志的丰富,书籍的充实,使得我们备课不再是
一个难题,当然,这也为教师偷懒种下了祸根。我主张有自己的教学创意,创建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班情、学情。找准一个好的教学支点,抓住一两个主问题,带动全篇的学习。这样的创意,正如余映潮所言“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
二、课中演绎
1、自然
素质教育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要把语文还给语文课。从“满堂灌”到“满堂问”“满堂练”,都忽视了“读”这一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例如老舍的《草原》,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读等形式,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读出富有表现力的祖国语言的语感。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读”的好习惯,不同的课文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读,并逐步提高读的技巧,从而领悟读的乐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
2、丰美
一堂课的教学中,设置一些具有语文味道,形式多样又主次分明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生机勃勃。我执教民间传说故事《牛郎织女》一课时,设计了一个语言训练环节。课文中只描写了哥嫂待牛郎很不好,我就引导学生想象:哥嫂会怎样对待牛郎?学生回答:冬天不给他棉被,让他睡草堆里;不给他饭吃,牛郎三天都没有吃饭;经常找茬殴打他……在孩子们的语言描述中,感受到牛郎凄苦的身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受到拘束时,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我以为这就是所谓的“语文味道”。
3、激情
新课程理念要求,要构建生命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上课一定要有激情,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如我在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上课伊始,我就来了一段深情地“演说”:卢沟桥事变爆发,帝国主义大举进入中国,从而引发了的抗日战争。多年来,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仅南京,六个星期内,就残害了30万同胞;他们还在东北建立了“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手段极其残忍!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抗战期间,无数次残酷的战斗让中华儿女铭记于心,其中有一场战斗,给当时的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播放视频)这场战斗就发生河北省保定区的狼牙山,而参加战斗的仅有五个人,它们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教师煽情的语言,精彩的视频,教师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激情四射的学习环境,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后练思
一堂课上完了,教师不能夹着书一走就完事了。语文的课堂教
学也需要作业,也呼唤训练。只不过语文的练习应该有语文的味道。应着眼于学生的知识的积累,素养的积淀。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布置给课后生字注音组词,并让在字典中找它的同音字,既培养了动手查字典的能力又丰富了词汇积累量。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布置一些诸如好词摘抄、名句积累、仿写文章等有效作业。
让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厚积薄发,与时俱进,努力成就课堂的精彩与个性,持之以恒,用实践去体悟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
关键词:教育教学;语文;高效课堂;激情
“如何上好语文课”,这是个永恒的话题,所有的语文教学工作者都为其探索不已。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如何让孩子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对语文的热爱?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道?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对课堂教学的肤浅看法。
一、课前准备
1、开阔的眼界
一个语文教师的眼界应该开阔,要多做一些资料收集的工作,这样备起课来便会如鱼得水。如教学古诗词,课前就可以去收集一些譬如作者简介、背景资料等来备课;教学《丝绸之路》则可以多搜集一些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资料等内容来备课。有了这样的视野,我们还用担心备不好课吗?还用担心没有新意吗?
2、丰富的创意
网络的发达,杂志的丰富,书籍的充实,使得我们备课不再是
一个难题,当然,这也为教师偷懒种下了祸根。我主张有自己的教学创意,创建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班情、学情。找准一个好的教学支点,抓住一两个主问题,带动全篇的学习。这样的创意,正如余映潮所言“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
二、课中演绎
1、自然
素质教育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要把语文还给语文课。从“满堂灌”到“满堂问”“满堂练”,都忽视了“读”这一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例如老舍的《草原》,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读等形式,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读出富有表现力的祖国语言的语感。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读”的好习惯,不同的课文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读,并逐步提高读的技巧,从而领悟读的乐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
2、丰美
一堂课的教学中,设置一些具有语文味道,形式多样又主次分明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生机勃勃。我执教民间传说故事《牛郎织女》一课时,设计了一个语言训练环节。课文中只描写了哥嫂待牛郎很不好,我就引导学生想象:哥嫂会怎样对待牛郎?学生回答:冬天不给他棉被,让他睡草堆里;不给他饭吃,牛郎三天都没有吃饭;经常找茬殴打他……在孩子们的语言描述中,感受到牛郎凄苦的身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受到拘束时,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我以为这就是所谓的“语文味道”。
3、激情
新课程理念要求,要构建生命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上课一定要有激情,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如我在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上课伊始,我就来了一段深情地“演说”:卢沟桥事变爆发,帝国主义大举进入中国,从而引发了的抗日战争。多年来,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仅南京,六个星期内,就残害了30万同胞;他们还在东北建立了“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手段极其残忍!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抗战期间,无数次残酷的战斗让中华儿女铭记于心,其中有一场战斗,给当时的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播放视频)这场战斗就发生河北省保定区的狼牙山,而参加战斗的仅有五个人,它们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教师煽情的语言,精彩的视频,教师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激情四射的学习环境,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后练思
一堂课上完了,教师不能夹着书一走就完事了。语文的课堂教
学也需要作业,也呼唤训练。只不过语文的练习应该有语文的味道。应着眼于学生的知识的积累,素养的积淀。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布置给课后生字注音组词,并让在字典中找它的同音字,既培养了动手查字典的能力又丰富了词汇积累量。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布置一些诸如好词摘抄、名句积累、仿写文章等有效作业。
让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厚积薄发,与时俱进,努力成就课堂的精彩与个性,持之以恒,用实践去体悟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
- 【发布时间】2019/12/10 17:00:10
- 【点击频次】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