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作者】 寗 勇

【机构】 四川省青川县营盘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教学光阴荏苒,时光的钟声使我们快步前进,伴随着新课改轰轰烈烈的登场,我深深体会到以前那种“一本书教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式再也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学生的个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彰显。对于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因此笔者认为:
  一、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全程自主参与 
  加强学法指导和研究,使学生终身受用,自己去猎取知识,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形成及应用的全过程,实现过程和结论的最佳结合,让学生自始至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发表”,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引导他们总结学习规律,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如:《林海》这一课,作者描写每种景物的写法大致相同。我们可先重点指导学生学好“岭”一节,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围绕这一段的内容,通过个人思考、同位议论、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法总结其学习方法。同学们经充分酝酿,各抒己见,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写了哪些景物一一景物有什么特点一一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什么一一怎样写一一有什么特点;欣赏景物~一说说景物一一想象图画一一找出特点一一体会感情。这样,同学们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思维,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知识方法的来龙去脉。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各自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方法,学习下面的几个自然段,在“实践”方面突出过程,使教学内容和方法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收到少教多得的效果。实践表明:学习方法的总结,知识的坡度和跨度比较大,学生的回答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一点半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不断增加其智慧含量,逐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总结出来的方法才有迁移性和指导性。 
  二、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学生的学情和发展是教学中的关键起点和落点。因此,在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先关注学生的实际学情,结合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体现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其次,老师应制定明确、有层次的、有梯度的教学目标。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应体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于一篇课文,哪些知识需要学生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运用,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老师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要求也应明确指出来。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学习水平等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层次,确定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协调的分层递进的教学目标,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关键是“问”,我们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学生只有产生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引导学生积极地提出他们的疑问,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寻找答案,对于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我总是给学生做点拨和补充,从不把答案直接“端”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情况,采取了这样的做法:把班内学生根据位置划分了板块,每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先安排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将自己的问题反馈给小组长,组长在汇总后,提前l0分钟把问题交给教师,我再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大家讨论,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再进行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会越来越好。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的掂养创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像力。怎样培养呢?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尢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嘶面的能力激活想像尢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增加想像作文的练习。 
  总之,作为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我们都拥有一片充满梦想的语文课堂,我们应该为之去创造,去耕耘。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诸如此类的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缺少有效性仍是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我认为: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要树立服务意识,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交流的课堂”、 “开放的课堂”、 “感悟的课堂”做到把“课堂”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新”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内学生能发挥主体作用、能大胆发言、能主动质疑,并能在愉快、快乐、活跃的课堂气氛内主动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
  • 【发布时间】2019/12/10 17:03:23
  • 【点击频次】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