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作者】 党天芳

【机构】 四川省青川县骑马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化后进生是我们落实新课标“让学生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重要策略。实践中,我们应认真分析后进生形成原因,多措并举,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关键词: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实践策略
  人因个体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学有优劣之分。因此,后进生就成为客观存在的了。作为教师,转化后进生问题,是不可回避的。特别是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进,所有小学生不论学习好坏,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到了初中,随着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方法改变、外界干扰因素增多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优生在不断减少,后进生在逐渐增多,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强化转化工作。本人结合这几年来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转化后进生的一些做法。
  一、追根求源,找准后进生形成原因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受诸多方面的影响,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平衡发展,因而导致部分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学习之际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存在个体差异。具体表现为: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听讲,精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接受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没有积极性等等。每个人形成原因不一样,平时表现也因人而异,教师要转化,必须找准后进生形成根本原因,才能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原因。在主观方面表现为学生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缺乏自信心、自学能力和知识基础较差,不能适应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客观方面则既有家庭原因:或期望过高,给孩子压力大;或家长自身文化低,无法辅导、管理;或家长外出,学生留守,放任自流。也有教师方面原因,或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失去对教师的信任;或教学方法简单,上课刻板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或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还有社会方面因缘,或无知无化当老板,而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深受“知识无用论”影响;或社会现代娱乐设施管理不当,学生沉迷于不能自拔,如游戏。
  二、多措并举,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相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教师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我们分析发现,大多数后进生不是因为智力问题而落后,主要是对学习无兴趣,看到数学就畏惧。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转化后进生的实践中,我们首先就要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之爱上数学,乐于数学学习。只有这样。“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之语)那实践中,我们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呢?这几年的教学告诉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教学、情境教学等策略,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我觉得最好的方法还是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爱上数学学科。
  (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学习成功的保证。而我们发现,很多后进生连基本的学习方法都没有,在学习任务面前总是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进行。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实践中,我们应加强学法指导,教给他们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方法。预习是学习各门课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的学生大多数不会预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些有困难的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方法。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率也就不显著。那么怎样听好课呢?在听课时必须专心,抓住重点作上笔记,上课时老师会强调某些重要问题,以及还会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那么就要求作上重点符号,并作上笔记;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不作思考的回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掌握巩固。多数学生在学习过后不习惯于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同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对照、比较其异同点。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好习惯一生受用。从后进生形成中我们可以知道,后进生学习习惯极差,没有自觉性,需要教师或家长督促。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教会学生解题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在遇到题目时有自己的解题思路,而老师只是针对解题过程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这就是解题习惯的培养。其次,要加强学生质疑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引导,鼓励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的习惯。而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了解学生的思维,从而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引导。同时老师还应该督促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听课,养成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这样能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一步步地促进学困生的提高,让他们在进步中重拾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引导和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以上是我个人在从教几年来的一点粗浅看法,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 【发布时间】2019/12/10 17:06:51
  • 【点击频次】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