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好文不厌百回改

 

【作者】 许正国

【机构】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滋镇前许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培养小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俗话说:“好文不厌百回改。”一篇好文章,既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修改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可是,学生不重视写作,只想早点完成,应付了事。教师不重视修改。结果作文修改往往就变得无足轻重了。我认为,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学会修改。
  一、培养兴趣、积极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要学生明确,好的文章不仅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学生每次完成习作,我就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作文修改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交换阅读作文,互提意见,并选择一篇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从思想内容、布局谋篇、谴词造句、标点符号等诸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写出简要批语,再把这些文章贴出来,让大家品头论足,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体验自己修改作文的乐趣。让他们明白,自己也能够写出好的文章来。及时、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是学生兴趣的催化剂。
  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大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我们都应该及时地给予夸奖。学生品尝到进步的喜悦,从而树立起自信心,进而诱发起他们自己修改作文的兴趣。每隔一段时间在全班举行一次作文擂台赛,让学生把自己作文中的优秀片断、优秀词句挑选出来,在全班中进行比赛朗读,让学生自评、互评,从而起到互相学习的作用。
  二、授之以渔
  在一定意义上说,优秀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改写作文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导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我们必须变教师改为学生参与自改,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1、教师示范
  教师的示范,不光体现在批语上,对修改符号也要统一。教师要以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除了用书本上的一些规范符号外,还可补充一些学生易懂的修改符号,如“————”表示句子有毛病、“……”表示好词句等。让学生明确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教师在批改中就可标上这些符号,再加上启发性批语,让学生动脑、动手去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形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2、一文多作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个审题、选材、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际操作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限时性(规定时间)的特点,故此,学生成稿往往比较仓促,大多作文存在考虑欠妥的通病。所以,同一个题目,同一个题材,让学生多次习作,使他们作进行比较大的修改,也是提高他们自改能力的有效办法。
  三、优化训练,培养能力
  作文的修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文指导的继续与深入。教师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的批改是激励学生写好作文,不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学生自主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出示范文,学习模仿
  这种评改以教师为主要参与者,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修改。学生初学修改作文,必须有个模仿学习的过程,在明确了修改目标后,我把学生的作文抄在幻灯片上,借助投影,学习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示范,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整个修改过程,看懂每个修改符号的意思。通过讲评,指导学生了解这次习作主要改什么,怎么改,使他们在今后的改文中有章可循。刚学修改,切不可操之过急,让学生先试着修改教师注上修改符号的一部分作文,反复练习,在学生熟悉修改符号之后,教师可在遣词造句、文采、条理性方面加强要求。这种评讲,给学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减缓了学生修改习作的难度,为学生修改作文铺好路,架好桥。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后,不要急于下笔为学生批改,而是要先把学生的作文通篇浏览一下、阅读一遍,然后根据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概括出学生文章中的优缺点,找出所有作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再选择一两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复制在电脑上,展示在教室电视机屏幕上,引导学生集体修改。先让学生把文章读一遍,然后说一说这篇文章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我们应该怎样来改,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看法进行修改,并把修改这一类型作文的方法教给学生。最后把学生自己的作文分发给他们,让学生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2、相互评改,取长补短
  这种评改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首先选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打印发给学生,让他们人手一份,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人人动手修改。老师再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评讲,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鼓励,并随机指导如何修改。或者利用电教手段,把有代表性的习作打到屏幕上,请全班学生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各抒己见,进行口头修改。评议比修改又深化了一层,难度也更大,但评议是互相修改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于是我常采取四个同学一组,学生好差均匀分布。小组成员在看完自己组的几篇作文后,都要说说某一个同学的作文好,好在哪里,评评某一个同学的作文不够好,哪里还应该修改。作文基础好的同学评评某同学的作文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如何,使同组的同学得到教育,受到启发。作文基础差的同学也学着评评某个同学哪个句子表达好,哪个标点用得不对。
  在评改过程中,我还常举行作文朗读比赛,让学生自己打分或请同学打分,谈谈为什么得这个分数;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评价;在班内举行习作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习作;在班内建立“学生习作园地”,学生只要自己认为好的文章,抄写端正,在学生园地中张贴,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
  总之,方法是重要的,但我们又不能仅仅限于寻找某种批改的方法、形式。开拓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素质,这才是根本。在素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改作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纳入教学的重点中,把“改”和“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修改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逐渐培养学生自评、自悟、自改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 【发布时间】2019/12/10 17:18:34
  • 【点击频次】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