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作者】 陈才燕

【机构】 四川省隆昌市桂花井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是“学生发展为本”,在以机房环境为主的信息科技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关注每一位学的有效学习,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充份的发展时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在教学各环节实施分层教学能体现教师时每位学生的关爱,也能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目前,我认为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中值得提倡。因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同一个班级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要合理进行学生分组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是大多数信息科技课堂上采用的学习模式,学生的分组很讲究,应该在一个小组中聚集各层次的同学,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实施分层教学,否则无法落实分层指导。一般来说在新接手一个班级,学情不了解的情况下,可以象前面提到的那样,适当做一些调查,也可以参考学生的学号、学习档案等资源。当对学生有了充份地了解后,应该对学习小组进行优化,最大程度上满足层次不同,关系良好的学生坐在一起,这样有助于在分层教学中,创设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各模块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安排要做到有明确目标,有层次。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第4节《上网浏览信息》时,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设置教学内容,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先介绍IE浏览器,然后进行网上信息的浏览与搜索,再通过浏览网页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设置IE浏览器。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上网浏览的急迫心情,又使其从实际操作中体会到正确设置IE浏览器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实施任务分层,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跳起来摘到果子,分层达标。具体表现为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解决中进行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操作任务,从而达到知识的建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求每个同学都达到最高台阶,不同层次同学达到相应的台阶就算基本达到要求,并继续鼓励学生向高层次台阶迈进。
  三、教法分层,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在教学中,对于A层次的学生放低起点,尽量通过多媒体电子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演示教学,直观展示操作,然后通过模仿示范,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B层次的学生则通过尝试探究,教师适时帮助,解决任务,尽可能使其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其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对C层次的学生,则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协助教师帮助同学,培养其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6课《电子邮件软件的使用》这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几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对A层次的学生,采用的方法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先做一些演示和讲解,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方法后,再给出几个任务,让学生去尝试练习,必要时还要再做一些演示辅导。而对于B层次的学生,演示基本的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后,让学生自己去网上申请邮箱收发电子邮件。对于C层次的学生,演示基本的收发电子邮件,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讨论、研究怎样收发文件,必要时教师再做一些点拨指导。
  四、设计分层次练习,使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
  分层次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对强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检测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分层教学的具体体现。那么在设计练习时就要有难易程度之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考核,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五、作业分层
  作业分层是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由于A、B、C三个层次学生的基础不同,课堂要求不同,因此,作业练习也要有所不同。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的作业分为两种:基础作业、提高作业。
  基础作业面向全体学生,重在练习基本知识,培养初步的操作能力,达到学习的基本目标。提高作业面向A层次和B层次的小部分学生,重在练习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以及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通过作业分层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操作的前提下,主动吸取、探究知识。提高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六、课堂评价分层
  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经常进行作品创作,基于这一特点,很多人都认为一堂课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案例分析展示交流阶段。在分析案例的时候,选择怎样的个案是很关键的,一般来说,先选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同学的作品,只要能达到基本要求的即可。评价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挖掘作品中的亮点,充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可以采用“老师认为他做得很好……”这样的言语来引导其他同学对该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
  在作业点评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分层指导时记录下的各层次学生的生成资源进行有选择性地总结,并请该同学当场演示技术的实现方法,这样的做法使前者感觉到自己碰到的问题是一个共性问题,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后者充份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成就感和与他人分享知识的快乐。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将有效地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 【发布时间】2019/12/10 17:19:05
  • 【点击频次】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