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架起师生间自由畅通的心灵桥梁

 

【作者】 王运刚

【机构】 江苏沭阳县刘集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课堂模式是以师生间、生生间、生本间沟通为基础的课堂新形式,沟通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们应该用真诚之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微笑去迎接每一堂课。教师应具备幽默智慧,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师生间才能更好的进行沟通、交流,架起自由畅通的心灵桥梁,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高;沟通;桥梁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之一,叶澜教授认为:“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教学——这是交往的特殊变体”。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课堂模式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沟通为基础的新课堂形式,没有沟通,就不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在师生间架起一座自由畅通的心灵桥梁。
  要想与学生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沟通,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用真诚之心对待学生
  宋代程颐说:“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用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学生就会感到被信任,也才会去信任教师,当学生信任了教师,就会接受该教师所教科目,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这种心理反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其实,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像物理学中回声一样,教师面对着学生高声呼喊“我尊重你,我信任你……”,那么学生就会回应“我尊重你,我信任你……”。
  2.用微笑去迎接每一堂课,去面对每一个学生
  著名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曾做过调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总效应=14%的文字+36%的音调+50%的面部表情。也就是说在人们接触时。信息的传播有80%以上是靠非语言方式实现的,其中真诚的微笑是表现力最丰富、最有效的一种非语言符号。微笑能产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效应。微笑可以表达人们的喜爱,传递友善的信息,它是人类最美好的表情之一,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微笑可以使学生消除紧张感,投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它能给学生创造出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它早已作为一种现代教学艺术潜入了课堂教学。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善意的微笑能对学生起到感染和激励作用。课堂上,教师的微笑能感染学生,产生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增强其求知欲,在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达到教与学的目的;教师的微笑同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学习顺畅时报以微笑,就会激起学生更深入学习的热情,在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时报以微笑,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给予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3. 幽默是智慧的闪现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 作家王蒙认为:“幽默感是智力上的优越感;幽默的话语能减除痛苦,抵消伤感,缓解紧张,松弛情绪。”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的助手是幽默。”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魏书生也是明确向自己提出要求:“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
  在语文教学中,幽默极为重要,幽默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精神等等。现代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具有幽默智慧,需要教师拥有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之间关系的能力,从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本身切入,寻找高质量而非庸俗的幽默。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在欢声笑语中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
  要想课堂上幽默风趣,语文教师需要广泛涉猎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掌握幽默技巧,勤练口才,当然,运用幽默关键还在于把握时机,见机行事,该幽默时幽默,不该时千万避之,否则,会出现冷场的尴尬。
  4.学会欣赏并信任学生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开学初,校长让两位教师带两个班级,并告诉他们,是因为他们的出色表现,才有资格带这两个学校最优秀的班级。一年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果然考出了全校最优秀的成绩。但实际上,让他们带这两个班级只是随机挑选,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教学水平突出,这两个班学生的智商也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为什么会有如此进步呢?这正符合了心理学上的“期待效应”。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让他们产生了教与学的动力。它表明:每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与周围的人对其产生的期望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在《工作与激发》(1964)一书提出,激发力量取决于预期目标的效价乘以对现实目标的期望概率所得乘积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就是:激发力量(M)=效价(V)×期望概率(E)③。
  “皮格马利翁效应”提醒我们: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所以,不管是家长、老师、管理者,都应该切记:不要视别人的自尊心、自信心为儿戏,因为要想让一个人重建自信,不知比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要难上多少倍。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欣赏信任学生,学会寻找学生的优点,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贬低。利用“皮革马利翁效应”,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换位思考,切身体验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罗杰斯针对医患关系中的医生提出了“同理心”的概念。“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同理心”即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通俗的说法就是换位思考。
  哈佛心理学教授罗伯特·罗森索(RobertRosenthal)及其学生认为:在既定已发生的事件上,把自己当成是别人,想象自己因为什么心理以致有这种行为,从而触发这个事件。 因为自己已经接纳了这种心理,所以也就接纳了别人这种心理,以致谅解这行为和事件的发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多试着与学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习上的问题,思考他们需要什么,欠缺什么……语文学习中“同理心”的运用是师生达成理解、教师提高教学成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不可或缺的心理体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孔子《论语》)同出一辙。
  小结:
  墨子的得意门生耕柱,品学兼优,但他经常被墨子批评,耕柱感到很疑惑。墨子发现耕柱的异常反应后,主动找耕柱沟通,墨子告诉他,正因为他的品学兼优,才对他严格要求。耕柱听后,放下了心中的疑惑,认真求学,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果师徒间没有有效的沟通,那么历史上也许会有一个不一样的耕柱。
  注释:
  ①韩娜.《教学中的“微笑效应”》,《教育艺术》,2010年第3期.
  ②郑晓舜.教师实用语言艺术[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P55,P56.
  ③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④陈敏.《皮革马利翁效应:用赞美、信任和期待来改变个人团队的成功法则》,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参考文献:
  [1]何永康,李丹.《语文教学时心灵的远游——何永康教授访谈录》,《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01期.
  [2]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 2007.2.
  [3]皮年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4]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5]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 【发布时间】2020/1/13 17:29:24
  • 【点击频次】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