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学习

 

【作者】 李贤惠

【机构】 广西桂林市临桂县五通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营造和谐的课外氛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主动学习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应用性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应用性问题是调节学生的心理倾向的重要导向。教师在教学中,一是要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展示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是脱离实际的,在实际生活中是应用广泛但又不是高深莫测的;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来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利用多种教学媒体把抽象问题具体化,使问题浅出化、生活化;三是要提前预备或依据学情随机创设学习情境,在引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把学习研究过程引向深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规律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达到学生把握规律、学会方法、体验过程、锻炼思维、提高能力、享受成功的良好学习效果。
  2.增强学生快乐体验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首先,有效利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向心力”和“感召力”,调发动学生的“表现欲望”,用期待的情绪、语言、动作、神态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潜在力量,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为每一名学生创设适于个体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施教,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期望目标,分层练习、分层作业,使他们体验到不同程度的成功快乐。三是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是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动力
  小学生有比较强烈求知欲望,但学习情绪化比较严重,积极性不能持久,常常注意力不够集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只考虑到教的过程如何优化,更要严密组织导学过程,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图画、启发性的提问、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加强体验、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动脑、动口,在经历中学会如何学习数学,进而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导向,变传授知识为内化知识,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持久动力
  1、要使学生明白怎样“听”课效率高
  教师要培养学生当堂听懂的习惯,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齐上阵”,把耳、目、口、脑、手综合利用起来,而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走马观花)、用耳朵听(听而不闻),甚至是一知半解。这样学生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把课“听”好
  2、要贯彻“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关注和培养学生要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不仅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听课效果、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的有效途径;因此平时就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预习,把下面要讲到的内容预习一遍,在不懂的地方先做标记,以便上课的时候带着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去听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引导和激励学生养成勤思多问好习惯
  教师在指导学法时,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听课时要多动脑筋,学会思考,更要敢于问。要让学生明白,只要是经过自己反复思考的,不论正确与否,都应勇敢地讲出来,请老师、同学们帮助评判;对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也要敢于讲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了解自己的疑问,听听老师和同学是怎样理解和解答这个问题的。绝对不能不懂装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绝不为以后的学习留下任何“隐患”的学习效果。
  4、要培养学生记笔记的好习惯。上课让学生听讲时边听边记,边思边记,以利课下回顾和复习巩固使用。
  5、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在上课时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教师关注学生观察的指导,使学生会观察,会思考,会归纳总结材料。
  6、要培养学生敢于说的习惯。
  教师教学要特别关注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因为学生说的就是他们所想的。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
  四、激励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功能导向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引领学生照标准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还要在评价方式要注重考虑每个学生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的差异性,呈现出多元的评价状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多元方面的评价,评价的主体也必须从单向性转向多向性和交互性,评价的角度更应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和发展性方面上来。只有树立教育价值观取向的多元化评价观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主体自我发展的意识,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的数学认识领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对数学潜在的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冬梅;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云南教育;2003年32期
  [2]周青;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谈[J];内蒙古教育;2000年11期
  [3]朱秀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发布时间】2020/1/13 17:30:49
  • 【点击频次】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