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错题本的建立方法与使用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数学错误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错误的出现表明了学生知识体系出现了漏洞,整理错题就是整理学生的知识漏洞。小学生合理使用错题本能有效掌握薄弱知识点,对知识点查漏补缺,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规范管理学生使用错题本的情况,让学生反复翻看错题本并多与同学、教师交流。同时,教师需要引入家长力量,让家长帮助、监督学生建立错题本。本文就小学数学错题本的建立方法与使用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数学错题本;学习效果;小学数学
学生通过解决错题本中的问题,可以提高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错题资源是较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可以反馈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
1、归因,热情拥抱自己的失败
当学生勇敢地直面自己的错误与失败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去拥抱这些错误。三题虽少(而且只需要摘录有用的信息,不需要抄长长的题目),但整理信息以后,要对应地写出之前错的是怎样的,再像老师批改作业那样,用红笔把出错的地方圈出来,并在旁边打上一个清楚的叉,再在旁边重新做一次对的,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做,再在旁边打上勾,下面写上一两句点评。学生通过圈画出错的地方,将正确与错误进行对比,再次回首自己做题失误的地方,然后通过一两句反思或提示正视这些错误,今后才不会再犯同类的错误。
2、指导类型选择
可建立的错题本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订正型、汇总型和分类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指导其选择适合自身的错题本类型,通常是选其二三、交叉使用。订正型错题本,即学生在错题本上抄录并订正所有错题。该类型适合基础最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将其作为改善学生学习效果的起始措施。汇总型错题本,学生要将所有错题按课本单元的顺序进行汇总。该类型便于学生在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复习的阶段使用。分类型错题本,即学生将所有错题按错误的类型进行分类整理。该类型有利于学生把错题对号入座,总结自身错误最多的类型题目。此外,该类型便于教师了解学生问题,使教学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指导其选择合适类型的错题本,以起到最佳学习效果。
3、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错题原因,自主思考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犯错很正常,教师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要以错题为切入点,积极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找出做错题的原因,是没有理解相对应的数学知识,用错了公式,还是自己看错了题中的数字。在学生找出原因后,要引导他们思考新的解题思路,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自主改正错题。第一,认真检查,在发现他们的解答有问题的时候,教师先自己查看一下具体的错误原因,但不告诉学生错在哪里,而是指出有错误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分析做错的原因在哪里。例如,在“小数的乘除法”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小明在计算“1.12乘以7.9再除以1.4等于多少”时,点错了小数点,便指出他这道题做错了,并让小明自己分析错在哪里。小明通过分析,指出自己错在因为马虎点错了小数点。教师提醒小明,今后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学习要认真。第二,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解题思路。在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有问题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而要让他们在对比中分析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夯实数学基础。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在发现学生计算顺序出错时,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而要让他们回忆一下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明确这道题都涉及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在明确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具体运算一遍,并与原来错误的计算进行对比,以加深印象,防止今后再出现这种错误现象。第三,引导学生自主改正错题。在发现学生解题错误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改正,而要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改正。这样,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使他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4、频频交流,取长补短
错题能反映学生在知识点掌握和运用上的大部分问题。但是,学生学习基础、解题状态存在差异,错题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问题。以错题本为基础,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关于错题的深度交流。由此,学生能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点,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学生通过错题本与同学、教师进行频繁的交流,不仅能订正自己的错题,还能从他人的错误中得到启发并避免犯同样错误。
5、识,提升错误的价值
错误整理以后,就这样放着就错过了它的又一个功效了。教师其实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它,还可以在课余创造机会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课堂上,在准备期末考试时的预测试卷的分析中,可以结合学生单元错题的分析来授课。孩子在老师的讲课中发现自己做的错题分析被老师运用到了课堂上,这是一种光荣,错题也变成“英雄”了。适时在单元复习课、期末复习课中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之前整理的错题,互相提醒,互相学习,让自己的错误不再犯,同时也不再犯同学多次提醒的错误,使学生整理的错题不仅提醒学生自己,还提醒身边的同学,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课后,老师还可以尝试布置一项作业:从你的错题本中,整理5个小题,作为明天课堂小测的题目。这下学生的兴致就更高了。每个孩子都会思考,自己当时为什么要整理这个题目,容易错的地方在哪里,如果我用了这个题目,能不能考到同学?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要思考,要分析,错题成了他们手中的资源,成了他们赏识自己、赏识同学的见证,同时也成了他们进步的阶梯。
结语
错题正如一面多棱镜,能折射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也能折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建立、使用错题本,以错题资源作为重要支撑点,让学生重做并纠正错题、理解错误所在、掌握薄弱知识点,这无疑是增强教学实效、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永春.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
[2]钱守旺.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11.
[3]林娜.浅谈小学数学错题本的使用[J].黑河教育,2017(3):34-35.
[4]沈洪律.浅谈数学错题本的误区及整理方式[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8):10.
[5]冯雷.小学数学错题本的建立方法与使用策略[J].教育观察,2018(24):125-126.
关键词:数学错题本;学习效果;小学数学
学生通过解决错题本中的问题,可以提高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错题资源是较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可以反馈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
1、归因,热情拥抱自己的失败
当学生勇敢地直面自己的错误与失败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去拥抱这些错误。三题虽少(而且只需要摘录有用的信息,不需要抄长长的题目),但整理信息以后,要对应地写出之前错的是怎样的,再像老师批改作业那样,用红笔把出错的地方圈出来,并在旁边打上一个清楚的叉,再在旁边重新做一次对的,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做,再在旁边打上勾,下面写上一两句点评。学生通过圈画出错的地方,将正确与错误进行对比,再次回首自己做题失误的地方,然后通过一两句反思或提示正视这些错误,今后才不会再犯同类的错误。
2、指导类型选择
可建立的错题本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订正型、汇总型和分类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指导其选择适合自身的错题本类型,通常是选其二三、交叉使用。订正型错题本,即学生在错题本上抄录并订正所有错题。该类型适合基础最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将其作为改善学生学习效果的起始措施。汇总型错题本,学生要将所有错题按课本单元的顺序进行汇总。该类型便于学生在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复习的阶段使用。分类型错题本,即学生将所有错题按错误的类型进行分类整理。该类型有利于学生把错题对号入座,总结自身错误最多的类型题目。此外,该类型便于教师了解学生问题,使教学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指导其选择合适类型的错题本,以起到最佳学习效果。
3、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错题原因,自主思考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犯错很正常,教师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要以错题为切入点,积极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找出做错题的原因,是没有理解相对应的数学知识,用错了公式,还是自己看错了题中的数字。在学生找出原因后,要引导他们思考新的解题思路,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自主改正错题。第一,认真检查,在发现他们的解答有问题的时候,教师先自己查看一下具体的错误原因,但不告诉学生错在哪里,而是指出有错误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分析做错的原因在哪里。例如,在“小数的乘除法”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小明在计算“1.12乘以7.9再除以1.4等于多少”时,点错了小数点,便指出他这道题做错了,并让小明自己分析错在哪里。小明通过分析,指出自己错在因为马虎点错了小数点。教师提醒小明,今后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学习要认真。第二,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解题思路。在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有问题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而要让他们在对比中分析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夯实数学基础。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在发现学生计算顺序出错时,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而要让他们回忆一下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明确这道题都涉及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在明确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具体运算一遍,并与原来错误的计算进行对比,以加深印象,防止今后再出现这种错误现象。第三,引导学生自主改正错题。在发现学生解题错误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改正,而要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改正。这样,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使他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4、频频交流,取长补短
错题能反映学生在知识点掌握和运用上的大部分问题。但是,学生学习基础、解题状态存在差异,错题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问题。以错题本为基础,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关于错题的深度交流。由此,学生能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点,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学生通过错题本与同学、教师进行频繁的交流,不仅能订正自己的错题,还能从他人的错误中得到启发并避免犯同样错误。
5、识,提升错误的价值
错误整理以后,就这样放着就错过了它的又一个功效了。教师其实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它,还可以在课余创造机会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课堂上,在准备期末考试时的预测试卷的分析中,可以结合学生单元错题的分析来授课。孩子在老师的讲课中发现自己做的错题分析被老师运用到了课堂上,这是一种光荣,错题也变成“英雄”了。适时在单元复习课、期末复习课中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之前整理的错题,互相提醒,互相学习,让自己的错误不再犯,同时也不再犯同学多次提醒的错误,使学生整理的错题不仅提醒学生自己,还提醒身边的同学,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课后,老师还可以尝试布置一项作业:从你的错题本中,整理5个小题,作为明天课堂小测的题目。这下学生的兴致就更高了。每个孩子都会思考,自己当时为什么要整理这个题目,容易错的地方在哪里,如果我用了这个题目,能不能考到同学?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要思考,要分析,错题成了他们手中的资源,成了他们赏识自己、赏识同学的见证,同时也成了他们进步的阶梯。
结语
错题正如一面多棱镜,能折射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也能折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建立、使用错题本,以错题资源作为重要支撑点,让学生重做并纠正错题、理解错误所在、掌握薄弱知识点,这无疑是增强教学实效、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永春.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
[2]钱守旺.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11.
[3]林娜.浅谈小学数学错题本的使用[J].黑河教育,2017(3):34-35.
[4]沈洪律.浅谈数学错题本的误区及整理方式[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8):10.
[5]冯雷.小学数学错题本的建立方法与使用策略[J].教育观察,2018(24):125-126.
- 【发布时间】2020/1/13 17:35:57
- 【点击频次】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