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作者】 刘玉静 李世模

【机构】 山东省荣成市第十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化学新课改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优质、高效的课堂,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去思维,去探究,去合作,去体验,去创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字:兴趣;高效;动力;习惯;合作
  教育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基础,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人性化、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填鸭式教学彻底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一系列的转变提升了我们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就是提高45分钟课堂的效率。课堂是本,课后是末,如果丢弃了本,一味地加大课后作业量去追求末,不但不能促进本,也对本造成了伤害。只有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课后负担才能减轻,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才能提高。在教学中,我们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探索出的一些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方法。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古罗马教育家普马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学生的学习就失去了天然动力,再谈提高效率就会事倍功半,所以在学期初,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在教学中,老师必须让失去了学习兴趣的学生实现从厌倦到不厌倦、从不感兴趣到喜欢的转变,从而焕发学习新动力。因此,我们精心准备每节课,按照优质课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情景导入、科学探究、化学小故事的设计,到每个知识点的过渡、练习,都力求有吸引力,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学习初四化学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时,我们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化学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化学,为人类服务”的观念。我们利用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做导入,递进式提出以下这些问题:冬天下雪时大路上洒盐或者融雪剂的原理是什么?心爱的衣服上弄上油污可以怎样处理?原理是什么呢?深入实验探究问题——用三种白色固体氢氧化钠和食盐、硝酸铵溶于水,触摸温度的变化?能解释此现象吗?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兴趣;同时带着急切想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去听课,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因此,在备课中,每节课我们都会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结合学到的化学知识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化学是很有用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二、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老前辈强调:“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科学研究表明“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于习惯,就是说,倘若我们能看清并且改掉坏习惯,看清并且坚持好习惯,我们至少就能在人生路上得90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自学的习惯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三、初四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果缺少目标,让学生自己泛泛地阅读,经常会出现抓不住重点,花的时间多,学习效果不明显的现象。所以阅读前,要悉心指导,提出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思考再讨论。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酸和碱、盐、金属这几类物质之前,教师先指导学生自学,认识一种物质和一类物质的基本思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及制法等思路,研究物质的制法分为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考虑——原料、原理、装置、步骤、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及本实验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自学时就会知道重点学习哪些内容,同时也容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学生带着问题听讲,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听讲目的更明确,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注意力更集中,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2.培养学生听讲做笔记的习惯
  在听讲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要做到手脑并用,做好听讲课笔记。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笔记的内容主要是重点知识以及知识点间的联系。每节课我都会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做笔记,要求学生边记、边背,有时做完笔记还要同桌两人互相检查,一是看内容有没有遗漏,二是检查笔记内容是否记牢。我认为做笔记是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一个学习习惯。网上流传很多高考状元的笔记,看了他们的笔记,我认为他们之所以能考上状元,与他们会学习、会做笔记是密不可分的。
  三、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思维导图作为学习工具是促进学生发生联想的工具、进行理解的工具、帮助记忆的工具、知识建构的工具、帮助进行问题解决表征和确定问题解决策略的工具。在化学教学中,形象的、具体的、直观的事物要比抽象的语言容易记忆。“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百闻不如一见”也都是这个意思。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零碎的知识难以记忆,而结构型的知识记忆牢固。利用思维导图将学生所学内容用图表加以重新编排、整理,不仅促进了记忆,而且其生动、直观的图示表示方式,能激发学生记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生活经验。教育要适应时代要求,必须“破旧立新”,每个单元学完后,学生利用双休日完成本单元的思维导图,分别解说自己的导图设计的思路,然后在班级中与其他同学的比较,说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思维导图的设计感受到了它对学习的帮助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知识也系统化、条理化。
  四、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由单向师生交流优化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种多向交流能够有力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自我控制,在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共同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
  在新授课的过程中,学习任务一个人无法解决,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互相启迪,形成小组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交流和评估,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在习题课和复习阶段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的也很多。争做“小讲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开展争做“小讲师”的活动。每个小组每次各推选一名“小讲师”,教师先给“小讲师”讲题,然后由“小讲师”举一反三再给小组的同学讲题,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把知识讲活,而且会灵活运用。讲题过程,不但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而且在讲题时能更多的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在小组的“小讲师”互讲比赛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习、交流的能力,更有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老师“一言堂”式讲解相比,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都有显著提高。学习金字塔表明:利用听讲的方法,学习内容的存留率是5%,阅读是10%,讨论是50%,实践是75%,教授他人是90%。教授他人的方法学习内容的存留率是最高的,通过“小讲师”活动,营造了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互助探讨学习的氛围,学生易于接受,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有规律,但没有哪一条规律适合于所有的学生。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研究名师的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使课堂教学更优质、更高效,使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仁贤.名师谈高效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1 252~260
  • 【发布时间】2020/3/18 16:29:32
  • 【点击频次】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