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化评价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当前实施的多元化评价下,都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进步发展作为主要内容,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层,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在实施国家校本优质课程的同时,努力挖掘校本课程开发多元化资源和校本课程特色的优势,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多元化;绿色评价;核心素养
一、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评价内容变单纯的知识评价为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于一体的全面评价,不仅有写的方面的考察,还有阅读、背诵、口语交际、写绘等方面的考察;评价方式变期末一张卷评定学生学习成绩为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方面,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测评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动口读一读、背一背、说一说,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绘一绘,既发展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培育了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规范的书写 习惯、大胆的读书习惯。尤其是把阅读书籍纳入评价后,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如:四年级学生结合语文课本阅读了《昆虫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夏洛的网》等书籍,写了好书推荐卡、读书笔记、读后感,办了“父母之爱”“热爱生活”等主题手抄报。这样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评价标准分层,评价过程动态,促进学生发展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结合教材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兴趣特长、能力大小分基础性和拓展性两大类,基础性作业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和掌握;拓展性作业允许学生自我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就是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允许少些量,并有选择难度稍小些的权利,掌握知识快、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难度大、挑战性强的作业。当然,我们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原来学习稍弱点的学生,在优秀学生的带动下,逐步选择有一些难度和挑战性的作业。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我们也分层,允许学习稍弱点的学生延迟完成,进行动态性评价。这样,让每一层次的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循序渐进地提升。
三、评价主体多元,增强主体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过去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消极被动。因此评价的导向、 激励、调节、改进的功能很难得到发挥。现在我们采用多元化评价主体,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强调被评价者成为主体中的一员,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形成多方教育合力。学生自评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学生互评促使学生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家长参与到评价中,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家长潜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 在有的班级里,老师还采用奖券制度,设有积极发言奖、热爱读书奖、作业优秀奖、团结合作奖等多个奖项。 根据学生不同方面的优秀表现发不同的奖券,十个小奖券换花瓣一张。设置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一朵大荷花,在获得的花瓣上写自己的名字,贴在小组的荷花中,比比哪朵荷花开得最美。这样的评价方式,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把对学生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结合起来,使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举行的“读书小达人” 演讲活动中,家长受邀一起参与活动,不仅给演讲的孩子打分,还要和孩子们互动,交流自己小时候的读书故事。活动的过程通过微信平台同时在班级群里分享。孩子们不仅得到了锻炼,而且一次次被同学们和家长热爱读书的事迹打动,愈发热爱读书了。家长参与评价的热情越来越高,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可喜的转变,从关注孩子的成绩转变为关注孩子的成长。
四、评价方法“绿色”,体现人文激励,发展学生潜能
我们认为绿色评价不能是冷冰冰的,要有人文关怀,要有情感温度。关注孩子的心理,把阳光洒到每一位孩子的心灵深处, 培养孩子正直、善良、努力、进取、自信、阳光的品格。老师要善于观察、接纳、赏识学生,善于通过各种方法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温暖的眼神,都能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动力。在作业本上不仅仅有评改的等级,还能看到老师热情洋溢的语言:“这篇习作太精彩了,真是我们班的小作家!”“书写非常认真,进步非常大。期待继续看到你的进步!”这些看似随意的评价,却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与温暖的情怀,出现在孩子最需要精神鼓励的时候,“润物细无声”。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多样化实施
实施校本课程的五个策略如下:一是学校课程整体建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课程的一种形式。所有的学校课程都是以学生的素养为核心发展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性格以及目标,来制定详细且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
其次,推动“教育适应学生”过程。坚持“尊重差异,分类要求,实施分层”原则,促进“学生适应教育”向“适应学生教育”转变。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校本课程也要进行相应的调节,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阶段都必须有独特的课程内容。使国家课程中的校本课程越来越全面,提高课程开发的科技含量,提出现代课程的新形式。鼓励学生从兴趣到爱好,从爱好到专业。
三是坚持校本课程建设的全面参与。我们充分考虑学校,社区和家长的资源优势,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尊重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为他们提供平台和机会,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深入参与校本课程设置,内容的选择,形式,设计方式,评价的改进。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发挥潜能,发扬个性,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地方发展。
第四,培养具有特色的学生社团。开展社区活动,技能培训,让精品社团活动产生巨大影响,进一步优化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往全方位发展。
五是创新校本课程评估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智力与涉及领域的差异,我区学生核心素养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实施,评估和出发点,采取“表演,问卷调查,评估,展示,发现培育“绿色评估”。基于多元素养的维度创新课程评估,让多元化课程开启生命创新的潜力。
关键词:多元化;绿色评价;核心素养
一、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评价内容变单纯的知识评价为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于一体的全面评价,不仅有写的方面的考察,还有阅读、背诵、口语交际、写绘等方面的考察;评价方式变期末一张卷评定学生学习成绩为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方面,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测评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动口读一读、背一背、说一说,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绘一绘,既发展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培育了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规范的书写 习惯、大胆的读书习惯。尤其是把阅读书籍纳入评价后,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如:四年级学生结合语文课本阅读了《昆虫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夏洛的网》等书籍,写了好书推荐卡、读书笔记、读后感,办了“父母之爱”“热爱生活”等主题手抄报。这样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评价标准分层,评价过程动态,促进学生发展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结合教材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兴趣特长、能力大小分基础性和拓展性两大类,基础性作业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和掌握;拓展性作业允许学生自我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就是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允许少些量,并有选择难度稍小些的权利,掌握知识快、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难度大、挑战性强的作业。当然,我们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原来学习稍弱点的学生,在优秀学生的带动下,逐步选择有一些难度和挑战性的作业。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我们也分层,允许学习稍弱点的学生延迟完成,进行动态性评价。这样,让每一层次的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循序渐进地提升。
三、评价主体多元,增强主体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过去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消极被动。因此评价的导向、 激励、调节、改进的功能很难得到发挥。现在我们采用多元化评价主体,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强调被评价者成为主体中的一员,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形成多方教育合力。学生自评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学生互评促使学生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家长参与到评价中,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家长潜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 在有的班级里,老师还采用奖券制度,设有积极发言奖、热爱读书奖、作业优秀奖、团结合作奖等多个奖项。 根据学生不同方面的优秀表现发不同的奖券,十个小奖券换花瓣一张。设置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一朵大荷花,在获得的花瓣上写自己的名字,贴在小组的荷花中,比比哪朵荷花开得最美。这样的评价方式,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把对学生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结合起来,使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举行的“读书小达人” 演讲活动中,家长受邀一起参与活动,不仅给演讲的孩子打分,还要和孩子们互动,交流自己小时候的读书故事。活动的过程通过微信平台同时在班级群里分享。孩子们不仅得到了锻炼,而且一次次被同学们和家长热爱读书的事迹打动,愈发热爱读书了。家长参与评价的热情越来越高,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可喜的转变,从关注孩子的成绩转变为关注孩子的成长。
四、评价方法“绿色”,体现人文激励,发展学生潜能
我们认为绿色评价不能是冷冰冰的,要有人文关怀,要有情感温度。关注孩子的心理,把阳光洒到每一位孩子的心灵深处, 培养孩子正直、善良、努力、进取、自信、阳光的品格。老师要善于观察、接纳、赏识学生,善于通过各种方法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温暖的眼神,都能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动力。在作业本上不仅仅有评改的等级,还能看到老师热情洋溢的语言:“这篇习作太精彩了,真是我们班的小作家!”“书写非常认真,进步非常大。期待继续看到你的进步!”这些看似随意的评价,却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与温暖的情怀,出现在孩子最需要精神鼓励的时候,“润物细无声”。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多样化实施
实施校本课程的五个策略如下:一是学校课程整体建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课程的一种形式。所有的学校课程都是以学生的素养为核心发展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性格以及目标,来制定详细且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
其次,推动“教育适应学生”过程。坚持“尊重差异,分类要求,实施分层”原则,促进“学生适应教育”向“适应学生教育”转变。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校本课程也要进行相应的调节,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阶段都必须有独特的课程内容。使国家课程中的校本课程越来越全面,提高课程开发的科技含量,提出现代课程的新形式。鼓励学生从兴趣到爱好,从爱好到专业。
三是坚持校本课程建设的全面参与。我们充分考虑学校,社区和家长的资源优势,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尊重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为他们提供平台和机会,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深入参与校本课程设置,内容的选择,形式,设计方式,评价的改进。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发挥潜能,发扬个性,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地方发展。
第四,培养具有特色的学生社团。开展社区活动,技能培训,让精品社团活动产生巨大影响,进一步优化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往全方位发展。
五是创新校本课程评估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智力与涉及领域的差异,我区学生核心素养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实施,评估和出发点,采取“表演,问卷调查,评估,展示,发现培育“绿色评估”。基于多元素养的维度创新课程评估,让多元化课程开启生命创新的潜力。
- 【发布时间】2020/3/18 18:08:24
- 【点击频次】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