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 蓝国金

【机构】 浙江省兰溪市李渔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分析,成为学习主体,在思考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通过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潜移默化中提高个性品质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10个核心素养,反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核心素养的提高不是空泛的,要落实到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那么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启蒙数感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可见,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学习离开了生活,将会寸步难行,而“数感”更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启蒙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上活动课时的情景吗?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荡秋千,去骑木马……”学生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渐渐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欢快、温馨的幼儿活动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又如,教学质量单位时,让学生到市场进行“今天我买菜活动”,看一看,称一称,估一估各种瓜果、蔬菜的重量等,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数感。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二、改进教学方式,培养数学素养
  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培养和形成的,实现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低段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注意力有限,教师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真正树立“生本意识”,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挖掘教材背后的课程资源,在备课的时候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合理地利用数学教具,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讲《七巧板》这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小,注意力不十分集中,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设计了好几个活动。例如在认识七巧板这一板块时,我采用了把自己当作一块七巧板来跟别人打招呼,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介绍自己,巩固七巧板的知识,当学生说我有三种颜色,老师与同学握握手,并亲切地说:“你好!漂亮的七巧板!”当学生说:“我有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时,老师一边和学生握手,一边和蔼地说:“原来你有三种图形,七巧板,我能和你做朋友吗?”老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既使课堂显得活泼有趣,也达到了及时评价的目的,通过这样简单又有趣的活动设计,何乐而不为呢?只要教师潜心钻研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假以时日,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定会逐渐培养起来。
  三、讨论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教师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就会达到理想的课堂学习状态.在讨论中,小组学生会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阐述,在比较和对比中学生会发现其中的规律,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3.00元、7.50元分别是多少钱呢?你家小区门口左边有一家商店里的冰激凌的价格是3.5元,右边一家则是3.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3.50元末尾的0有什么意义,可以填几个呢?讨论中,学生要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领悟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规律。
  四、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素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数学思维就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学习数学,须从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入手,逐步开始数学的抽象过程。仅仅停留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不能称为数学,而不从具体的事物出发或者脱离具体实践来教授抽象的数学运算,更是违背了数学的本质属性。小学低段学生处在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因此低段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素养。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是鼓励学生在表达数学观点的时候能够尽量的说一句完整的话,尽量的有条理。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加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故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构建小学数学课程体系是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上文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数学核心构建小学数学课程体系时要坚持基础性与师范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和学生为主原则,相应的构建措施包括制定统一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标准、加强与数学类课程的内容联系。
  • 【发布时间】2020/3/18 18:11:39
  • 【点击频次】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