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它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0年10月25日,时任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说:“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个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因此(由此可见),与传统学科相比,信息技术的教学理论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各项因素都还很不成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究,一步步把握科学的学科教学规律和方法,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在广泛借鉴其他学科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一些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究。
一、快乐式教学法
快乐式教学法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作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现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指导思想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的指导思想相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指出:小学应以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益智教学游戏为重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大家都知道,“鼠标的操作”是很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可作为学习计算机的一项既基本又重要的操作技能,不学是不行的,那么该如何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好学呢?我认为创设愉快的情境或者加入一些趣味、游戏性的内容,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都不失为良策。比如,在讲解鼠标操作时,可以利用Windows自带的扫雷、纸牌等游戏来练习鼠标的操作。又比如,教学字体颜色设置的时候,课前先在写字板或者Word中输入一首儿歌,把字体颜色设为和背景颜色一样的“白色”,上课时再声形并茂地跟学生说,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然后把这段文字选中或者改变颜色,这时儿歌内容出来了,小学生看了觉得很神奇,这样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接着老师再讲解相关知识点,学生们会听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都会很好。
二、互助学习法
现代教育承认个体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不同方法。由于各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同,家庭背景各异,而造成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異。在常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即使在同一个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一点即通,甚至能举一反三,但也有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愿动手操作,或者接受能力较差,对老师的讲解听不明白,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教学内容过浅,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很轻易就学会了,就会无事可做,而稍微加深一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接受不了。为了解决这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找出学得好的学生,并加以培养,让他(她)们作为小老师,用自己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和老师安排的任务,去帮助那些操作上有困难或者操作不当的同学。由于学生之间年龄相仿、语言贴近易于沟通,这就使得所有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掌握了课堂知识、技能。
三、化整为零教学法
现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如果教学时间长一点,注意力往往就会分散。为此,我在备课时,常常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每讲解完一个部分就马上安排学生进行训练,以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愿望,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比如,《汽车运输忙》这一课要教学绘图工具中的矩形工具、圆角矩形工具和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我先讲解矩形工具的使用,一讲完就马上安排合适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再接着教学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教完又安排学生进行练习,随后教学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教完之后继续安排学生进行练习,最后让学生完成创作、展示作品并评比。然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讲解本课要点。这样的一堂课,虽然每一次讲得不多,但随着时间的积累,知识的聚集就会越来越多。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
郭善渡老师提出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就是从小学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带着明确的、规模适当的、典型的学习“任务”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此类教学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质与创新能力,它跟探究式教学模式相符合。可以做到“单刀直入”“急用先学”,便于突破某些线性展开的很烦琐乏味的教学内容的困扰,也能让学生较快地得到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幻灯片制作的时候,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设置得比较好的,比较美观的幻灯片作品,然后很肯定地跟学生说:学完本课的内容后,你们也能制作出很美的作品。这样不仅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学得很轻松快乐。
五、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的提示,不做详细讲解,只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这跟新课改纲要对教师的一些要求不谋而合。
新课改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这门新兴的学科,起步较晚,而且与其他各学科不同之处在于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学习中动手去试一试。因为只有亲自动手去做,才有机会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难题。要充分發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索,从而实现他(她)们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诸多相似,这就为更进一步地让相关知识巩固在记忆中创造了条件。例如,在画图软件中,我们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多边形和圆角矩形也就不用讲了,可以让学生自主去探究。你会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其他这两种图形的画法。又比如,在画图中有剪切、复制和粘贴,我们只要教会学生这一次就可以,以后在Word等软件的学习中遇到复制、粘贴的问题,就不用再讲那么多了,只要稍微提示一下,学生就能根据之前在画图中学到的知识来进行操作。所以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六、激发式教学法
激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把知识点提取出来,并在各知识点之间科学地设置一些有特色的、精彩的、接近生活实际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把这些内容与其他的内容或者生活实际相比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字体格式设置时,我们可以事先准备两首内容相同的儿歌,一首设置好字体格式,使其看起来更美观,而另一首不做任何设置,如此一比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就高了。
七、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上6种方法的合理运用,我发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操作练习等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实践证明,上面提到的这几种教学方法不仅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同样遵循了素质教育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更体现了现代教学法中的人性化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还有待更深入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潜心钻研,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在魅力,才能找出更好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用发展的眼观、创造的精神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开辟新天地。
一、快乐式教学法
快乐式教学法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作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现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指导思想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的指导思想相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指出:小学应以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益智教学游戏为重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大家都知道,“鼠标的操作”是很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可作为学习计算机的一项既基本又重要的操作技能,不学是不行的,那么该如何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好学呢?我认为创设愉快的情境或者加入一些趣味、游戏性的内容,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都不失为良策。比如,在讲解鼠标操作时,可以利用Windows自带的扫雷、纸牌等游戏来练习鼠标的操作。又比如,教学字体颜色设置的时候,课前先在写字板或者Word中输入一首儿歌,把字体颜色设为和背景颜色一样的“白色”,上课时再声形并茂地跟学生说,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然后把这段文字选中或者改变颜色,这时儿歌内容出来了,小学生看了觉得很神奇,这样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接着老师再讲解相关知识点,学生们会听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都会很好。
二、互助学习法
现代教育承认个体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不同方法。由于各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同,家庭背景各异,而造成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異。在常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即使在同一个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一点即通,甚至能举一反三,但也有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愿动手操作,或者接受能力较差,对老师的讲解听不明白,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教学内容过浅,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很轻易就学会了,就会无事可做,而稍微加深一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接受不了。为了解决这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找出学得好的学生,并加以培养,让他(她)们作为小老师,用自己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和老师安排的任务,去帮助那些操作上有困难或者操作不当的同学。由于学生之间年龄相仿、语言贴近易于沟通,这就使得所有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掌握了课堂知识、技能。
三、化整为零教学法
现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如果教学时间长一点,注意力往往就会分散。为此,我在备课时,常常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每讲解完一个部分就马上安排学生进行训练,以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愿望,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比如,《汽车运输忙》这一课要教学绘图工具中的矩形工具、圆角矩形工具和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我先讲解矩形工具的使用,一讲完就马上安排合适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再接着教学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教完又安排学生进行练习,随后教学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教完之后继续安排学生进行练习,最后让学生完成创作、展示作品并评比。然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讲解本课要点。这样的一堂课,虽然每一次讲得不多,但随着时间的积累,知识的聚集就会越来越多。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
郭善渡老师提出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就是从小学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带着明确的、规模适当的、典型的学习“任务”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此类教学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质与创新能力,它跟探究式教学模式相符合。可以做到“单刀直入”“急用先学”,便于突破某些线性展开的很烦琐乏味的教学内容的困扰,也能让学生较快地得到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幻灯片制作的时候,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设置得比较好的,比较美观的幻灯片作品,然后很肯定地跟学生说:学完本课的内容后,你们也能制作出很美的作品。这样不仅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学得很轻松快乐。
五、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的提示,不做详细讲解,只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这跟新课改纲要对教师的一些要求不谋而合。
新课改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这门新兴的学科,起步较晚,而且与其他各学科不同之处在于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学习中动手去试一试。因为只有亲自动手去做,才有机会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难题。要充分發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索,从而实现他(她)们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诸多相似,这就为更进一步地让相关知识巩固在记忆中创造了条件。例如,在画图软件中,我们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多边形和圆角矩形也就不用讲了,可以让学生自主去探究。你会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其他这两种图形的画法。又比如,在画图中有剪切、复制和粘贴,我们只要教会学生这一次就可以,以后在Word等软件的学习中遇到复制、粘贴的问题,就不用再讲那么多了,只要稍微提示一下,学生就能根据之前在画图中学到的知识来进行操作。所以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六、激发式教学法
激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把知识点提取出来,并在各知识点之间科学地设置一些有特色的、精彩的、接近生活实际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把这些内容与其他的内容或者生活实际相比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字体格式设置时,我们可以事先准备两首内容相同的儿歌,一首设置好字体格式,使其看起来更美观,而另一首不做任何设置,如此一比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就高了。
七、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上6种方法的合理运用,我发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操作练习等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实践证明,上面提到的这几种教学方法不仅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同样遵循了素质教育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更体现了现代教学法中的人性化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还有待更深入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潜心钻研,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在魅力,才能找出更好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用发展的眼观、创造的精神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开辟新天地。
- 【发布时间】2020/3/18 18:18:34
- 【点击频次】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