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小学语文主题活动教学研究

 

【作者】 刘利霞

【机构】 河南省鹤壁市福田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二十四节气更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去认识和了解二十四节气更是我们亲近自然从而走进自然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中华文化的弘扬。基于此目的,把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写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认识自然的正确观念,。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小学语文;主题活动;教学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比原来的课标版教材更进一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科学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采取各种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基。教育发展在不断改革,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深化,自然知识当中的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小学教学的基本内容,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中的日积月累中就有总述二十四节气的《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一年四季当中不同的气候变化特点,每一种节气所蕴含的习俗以及气候的变化内容极其丰富,可以说是一门特色的教育资源。通过这二十四节气与相关的语文课程内容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能够为小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小学语文主题活动教学价值
  节气活动主要反映的是一种自然气候变化特点,通过学习相关的节气活动内容,能够让学生从小培养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意识,使他们能够从根本上了解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状况,了解古代中国在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学习相关的节气内容能够培养学生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语文是一门内容比较广泛的课程,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对于学生综合理解能力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将二十四节气内容与相关的教学知识相结合,这将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对于二十四节气内容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的。首先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基础,通过了解学习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内容掌握自然界万物特点,学习过程中一旦碰上特殊的节气时间点,还可以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在实践过程中具体感受节气的变化特点。比如说冬季的时候,会有一个节气叫做冬至,因此就可以以“冬至”为主题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比如可以组织学生们包饺子,让学生们感受在特殊的节气里中华文化所形成的特殊活动,增强生活的仪式感,从而使得该习俗得到一定的传承。
  教育理念在不断改革,根据新的改革要求,要不断完善语文教学内容。二十四节气,一方面属于自然科学内容,同时它也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如果从更广泛的定义来讲,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可以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包含进去。因此通过举办特定的活动,就能够将相应的节气内容融入到教学知识体系当中,在构建特色课程的同时,还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最终了解世界万物各自生活习性特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讲解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内容以及生活中对应节气内容所会发生的活动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从自然万物出发来感受世间动、植物以及天气、天象的变化特点,发掘各个节气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大自然所蕴含的美妙现象,由此可以让他们从心灵深处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增强对习俗文化的理解,这样能够更好的体现语文学科教学的价值。
  二、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小学语文主题活动教学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种文化都能够反映人们的衣食住行特点,二十四节气在体现季节变化的同时,也影响着农民作业活动的变化。比如说到了某个特定的节气,农民伯伯可能开始种植相应的农作物。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角度出发,通过将二十四节气活动相关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一方面增加了语文教学内容的人文底蕴,在增强学生对于相关节气内容认识的同时也能够扩大学生的认知面,培养他们感受自然的新理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从科学精神的角度出发,能够使得学生在感知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从社会学习方面角度出发,能够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以及兴趣,从而形成一个喜欢思考、喜欢探索未知的学习习惯;从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能够让他们真切体会到自然变化的神奇韵律;从承担责任的角度出发,能够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更早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从实践创新的角度出发,通过讲解相关的节气内容以及举办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小学语文主题活动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过程有一套科学的体系,但并无规定有着特定的教学理念。通过将相关的语文知识与自然节气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也实现了课程的特色化。不断给学生灌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对于节气活动的学习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法:首先,在学习之前大脑当中必须形成相关的疑问,带着问题再去学习;其次,可以听老师以及父母讲解相关的节气故事;第三,可以观看相关的视频录像来体会相关节气的民俗活动;第四,可以阅读相关的节气文章以及诗作;最后还可以边读熟记相关的内容。
  (一)带着问题进行节气内容学习
  在现代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牢记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条线索会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内容过程当中。比如说在学习冬至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进行相关提问,你觉得冬至的时候气候会如何变化?冬至的时候,昼夜长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好奇心,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该节气的相关内容以及习俗等等。
  (二)听故事学节气
  中华文化当中每一个节气都包含有不同的习俗活动,老师通过讲解相关的故事,能够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细心感受相关的民俗活动,可以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相关内容知识。比如说江南的春季,到了春天的时候会有好多人放风筝。但是,不同的地区放风筝的时间不一样。比如说岭南一带,通常来说在那片区域只有在霜降的时候才可以放风筝,并不是说春天不能放,而是因为春天风筝根本飞不上去。通过这个故事就让学生能够了解其中的缘由。
  (三)看视频学节气
  现代社会已经处于一个信息爆炸化的时代。不同的地域遇到相应的节气就会有不同的习俗活动。在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时,老师可以播放不同地区不同民俗活动的视频,在播放过程中还可以跟学生进行讨论以及互动。比如说在学习冬至的时候,陕西地区吃饺子,因为那边老人们经常会说,冬至的时候吃饺子,冬天不会冻耳朵等等。
  (四)通过互动讨论学习节气
  同时在相关节气内容进行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内容,在收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切体会到不同的民俗活动以及节气特点,不仅培养了学生们思考的能力,还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说霜降,在学习此节气的时候,可以讲解相关的书籍记载,分享在霜降的时候气候会如何变化,或者可以讲解在该节气发生的时候所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这些方式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节气民俗的根据。
  (五)阅读相关著作学习节气
  对于不同的节气活动,历史上分别有不同的名作诗词。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本上节气诗词的讲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整理相关的节气诗歌内容以及相对应的民俗现象,通过将相关的内容进行对比从而深刻认识节气特点。比如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杜牧以及白居易等等,对于相关的节气都有不同的诗词代表作,可以以此为基础来品味相关的节气民俗。
  (六)读写学节气
  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写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背诵熟记相关的节气诗词以及著作,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创新性,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编写相关节气内容的诗词以及诗歌等等,在编写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切体会到该节气相对应的特点,最后可以通过相互评比来交流学习,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促进了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教学是打好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高度重视相关内容的学习。为了显得教学内容不过于单一,要定期举办相关的主题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通过将相关的节气内容与语文知识相结合,不仅学习了该有的课程内容,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了一定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进取心,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李伟平,张勇卫.节气活动: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J].人民教育. 2017(01)
  [2]杨肇文,张淼.刍议基于“学科+”的校本课程研发——从我校节气课程说起[J].小学教学研究. 2018(17)
  [3]孙丹.印象节气: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名片[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8(11)
  [4]张庆兵.“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01)
  • 【发布时间】2020/4/21 19:28:33
  • 【点击频次】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