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作者】 张 甦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行知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科学课是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不仅要意识到科学学科的重要性,更要注重科学教学的高效性。课堂是否高效,就要看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是否都能得到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有力保障,课堂教学是实现双方发展的主阵地,课堂中的教学方法设计,是我们能否实现高效的依托。
  一、 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发展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如何按照探究式学习的方式组织科学课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需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而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发现每到观察实验时,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而缺少的恰恰是在实验过程中的思考探究意识。怎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呢?笔者认为教师的点拨至关重要。1. 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可先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如: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每种形状的橡皮泥,学生都急于想知道他们的沉浮情况。这时,教师有的放矢提出问题,同学们一边做,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有时沉,有时浮?这样带着问题再去动手才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现象的探究意识。2. 在学生探究之前,教师对实验方法的指导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如《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两种物质反应产生的是气体——二氧化碳,学生对这样的实验特别感兴趣,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知道收集气体时,要盖上盖玻片,不要晃动集气瓶,感受气味时,要轻轻地扇,把握住这些方法,后面的实验才能一步一步完成,否则气体散失了,再高的热情也没有结果。3.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盲目走过场,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好探究的方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传热比赛》大家都知道钢勺比木勺、塑料勺传热快,那么木勺、塑料勺谁的传热速度更快一些呢?启发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实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经过思考会发现,勺柄上涂上蜡,放在热水盆中,会观察到木勺和塑料勺各自不同的传热速度。
  二、 要注意研究可行的、合理的、能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实验材料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是精心设计实验材料,要改变过去实验方法中的标准化现象,选择并设计能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实验。精心设计实验应考虑哪些问题呢?1. 是要考虑既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又能促进学生向一定的思维水平发展,使“好玩”成为创造的基础。2. 是要考虑既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在支配材料时经受恰当的困难和挫折,又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支配的。3. 是要考虑既具有学生共同进行探究的主体性,又具有使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持续性。例如,五年级科学《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要验证光的传播路线。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既可以按教材的需求,用卡纸、手电筒等材料,也可以自己从生活中选择材料,验证光是怎样传播的,这样的开放型实验,激发了学生实验的欲望,探究的兴趣,孩子们在汇报时小组之间各不相同,有理有据效果明显。
  三、 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的关键,科学课是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探究过程离不开小组合作,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建设好能够团结合作的小组。培养小助手选好小组长,是建设小组的第一步。有了好的组长,那些想在实验过程中放任自流的同学就会受到制约,在组长的带领下,大家有序地“玩”,才能“玩”出结果,达到高效。例如,《热起来了》一课,实验过程要检验衣服能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这个实验要成功高效,组长就要合理安排好本组成员的分工。有人写实验记录单,有人测量衣服两次的温度,有人记录过去的时间,这样大家各司其职,孩子们的参与性更高了,实验组织更有序,更高效。另外,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也要用的得当,恰到好处。首先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才是组内交流,最后是全班汇报。这样做,实现了独立,对学,群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机会,面向了全体学生,达到了课堂的高效。
  四、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通常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是一个人优良创造品质的具体表现。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优化学生的心境,使学生大胆提出心中的疑问,质问自己和同伴,甚至是质问教师,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参与到学习中来。譬如,让学生做种子的萌发实验时,学生会问教师:“我培育的种子怎么没有萌发呢?”“我培育的种子怎么萌发了呢?”“怎样样才能使种子萌发呢?”等问题。这时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探讨、交流实验,使其找出问题所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没有浸没的种子发芽了,而浸没在水中的种子没有发芽,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老师,为什么浸没在水里的种子没有发芽呢?”之后,教师便鼓励学生认真去思考,小组成员进行探究,找出这其中的原因,他们立刻开动大脑,展开积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因为水里面没有空气。而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空气、水等,没有了空气,种子自然就不能萌发。我想这样自然而然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比教师越俎代庖的讲授实验或演示实验,效果来得更深刻些,要更好些。?
  总之,作为小学科学教师的我们,只有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采用新课程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深入分析、研究科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特点,研究各地在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探究各类教学活动的一般组织规律和方法,积累和掌握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和科学探究的相关技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开阔视野与思路,在不断的教研课改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受益匪浅的,让我们携手共同成长与进步吧!?
  • 【发布时间】2020/4/21 19:35:55
  • 【点击频次】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