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王化欣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林中学克长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训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未来的角度,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作文教学规律,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走进新课程,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方面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作文是学生知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能力表达的体现,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使执教者感到棘手,而且也使不少学生有一种畏惧、厌学的心理,在教与学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长此以往,不但会严重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但作文却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使学生乐于作文,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激发兴趣
  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大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认为写作是最麻烦的差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练笔,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学习描写一种动物,可以在学《翠鸟》这篇文章时,让学生仔细看关于翠鸟的资料和图片,使学生对翠鸟的样子、生活习性等有更深的认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动物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让他们说说应该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动物的样子、活动行为、生活习性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就此消除写作在他们思想上的神秘感,克服畏惧心理。
  (二)鼓励和督促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因此我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勤做读书笔记。布置学生每天从各类小学生刊物、作文书或者课文当中摘抄好词佳句,每星期进行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儿童诗歌等,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会运用。在班会课、活动课时,开展成语接龙、对歇后语等游戏,举办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等活动,学生的读书收获在班上得到了交流与推广,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运用的印象。经过这样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会大大减少。
  二、培养小学生练好基本功
  作文既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也是表达能力与认识能力的综合训练。有些同学认为多掌握一些词语.懂得写作方法.就能写好作文.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其他因素。
  1.要有认识事物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正确认识事物,使学生明辨是非,作文中不至于出现错误的认识。
  2.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一篇优秀的作文能使人读后回昧无穷,长久不忘,这是因为文章充满了真情实感,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必须写自己亲眼看到的事实和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情感。因此,写作文时要写自己最熟悉原有感受的内容。
  3.要注意积累
  文章是由字、词、旬组成,这些词句按语法规律表述,还要讲究开头、结尾、衔接。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积累作文的素材,积累语言,多阅读课外书籍,背诵一些名家名篇及优美的段落.使自己的语文水平不断提高。
  4.要拓宽生活面
  只有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在作文中才能准确的反映生话.比如,我们日常生话中接触的物品,你能说出它的名称、作用、使用方法吗?若能有意识地记住这些,当作文涉及这些内容时,语言就不会模棱两可.模糊其词了。
  三、鼓励大胆、有个性地表达,让学生思想自由驰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写作有个性,有创意,这是作文之关键所在。自由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所谓自由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题材,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插上想象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应用太多的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如,在一次以“春”命题的习作练习中,一位学生觉得大家都是写景,毫无新意,于是他别出心裁,写出一篇与从不同的作文。他从春入手,写到春兰空调,写了自己家以前生活不怎么好,后来爸爸工资提高了,家里买了一台春兰空调,一台不够用又买了两台。这件事反映改革春风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真人真事,体会真切。像这样新颖、有创意、有个性的表达,教师应该多鼓励,多肯定。
  四、指导修改,鉴别赏析,让学生感受习作快乐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学生作文教师改”的现象。叶圣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重视作文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所以,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指导学生在修改作文时,首先选择一至两篇文章进行集体指导(优秀的或较差的),教给学生修改方法。指导学生先从整体入手,对照题意,看看文章的各部分是否都围绕主题在写,把偏离中心的段落和句子应毫不犹豫地删掉。再看一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写具体,写详细了,若不够具体,就要作添枝加叶的补充,使文章有血有肉。其次,从局部着眼,也就是进行字词句的修改,看看标点符号运用的是否正确,谴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修改的方式很多。可师生共同修改,或学生自己修改、或四人小组内互相修改,还可带回家里给父母修改。除了在草稿纸上修改外,誊正时,还可边誊边修改,使文章更加完美,生动。通过修改,让学生赏析修改后的作文,不仅使他们学会自改、互改,能找准修改点,找到治病的良方,而且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的鉴别、分析和欣赏的能力。
  总之,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使学习完全成为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切实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紫娟;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J];语文学刊;2010年10期
  [2]康丽;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策略;《快乐阅读》2012年06期
  • 【发布时间】2020/4/21 19:39:31
  • 【点击频次】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