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中的交流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科学课堂中,有效的语言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从目前科学课堂上的交流现状进行简要分析,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交流策略,让孩子敢说、能说、会说,这对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课堂;交流;策略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基础性课程。科学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学会运用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在现在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能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但往往出现“多实验探究,少表达交流”的不良现象,导致学生对所观察的实验现象一知半解,不知道如何表述现象背后的含义,更不会进行实际应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还应该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的课堂交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课堂中的交流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科学课堂中的交流现状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鼓励孩子们积进行极探究的同时,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给予他们较长时间进行探究活动,而给予他们同伴之间的交流则很少,使学生错失了真正领悟探究目的并总结探究活动的机会。由于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交流活动的重要性,所以很多科学课堂上经常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学生在下面听,偶尔小组之间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是这样根本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发散思维的目的,学生学习效果也非常差,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课堂交流形式和内容的偏失
不管是日常教学还是在公开课上,很多教师总是重复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问题导入新课→学生分组观察或实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得出某个结论。教师提问,让学生跟着自己预设的内容走,学生回答,在给出几个有限定的问题内交流讨论,这样就限定了学生的思维。整个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有同学动手实验,还有同学举手发言,看似每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仔细分析课堂不难发现,实验是少数头脑聪明、认真听讲的学生做,在全班面前交流讨论的是那些口齿伶俐的学生。如此一来,讨论时,盲目跟风的同学多,有自己见解的同学少。乍一看好像每位同学都在参与,实际情况却是头脑聪明的学生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仍有许多学生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2、实验探究活动频繁,交流次数低时间短
小学课堂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很多科学课堂教学一般是30分钟,而每节课又有不少于两个的探究活动,每个探究活动的时间都会少于15分钟,教师还挤出必要的时间给学生交流讨论以及汇报总结的。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怎么会研究的比较透彻呢?这样的活动只是在走流程,学生没有从本质上参与进来,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做无用功,有时活动甚至是老师进行实验总结的,学生连基本的讨论交流都没有,更不用说对科学探究有什么心得体会了。往往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略教学效果就会导致产生这样的教学课堂。
3、学生表达能力有限,教师未及时给予正面评价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口头表达能力有限,有时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难以准确地表述出来。课堂上这些同学偶尔也会举手发言,也不过说了几句,就会因为语速过慢或表达意思不清,被老师客气地请他坐下想好再说,并未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进行鼓励或者表演。这种做法往往会打击这些同学科学探究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他们有问题也不敢举手发言了。
二、科学课堂中有效交流的意义
课堂中的互动交流深刻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地进行课堂语言互动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课堂里师生的语言交流互动,是师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与观念,力求达到知识上的共享,进而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学就是在语言沟通的过程中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握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互动,也就把握了课堂教学的实质。科学课堂中的有效交流,可以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形成发散的科学思维,通过探究、交流、沟通学会探索大自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以及探求自然的能力和态度。
三、注重教学艺术,活用交流策略
1、多种方法引导提问,让学生想说,敢说
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善于发现新鲜的事物,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孩子们的这一特性,循循善诱,让孩子从内心中正在的喜欢上科学。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语言功底,如何引导提问并与孩子深度交流是每位科学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会采用多种方法对孩子进行引导提问,尽量让每位孩子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并乐于思考回答。
在学习《我们知道的磁铁》一课时,两个班级我运用了两种方式导入。三(1)班我采用直接导入法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认识磁铁吗,谁可以和大家讲一讲你认识的磁铁?”,同学们回答之后直接引入课题,“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知道的磁铁》”。三(2)班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提出问题:“古代有一把神奇的剑,可以杀人以无形,让敌人闻风丧胆,任何兵器碰到这把神剑都可以被吸住,你想不想拥有这样的一把剑呢?你知道为什么它可以吸住其它任何兵器吗?”。
表1:不同提问方式下的班级情况分析
同样的一节课,我们可以发现:三(2)班孩子的听讲专注程度和参与教学程度明显比三(1)班高。这是因为不同的提问方式,吸引孩子好奇心的程度不同,孩子的好奇心越强,听讲专注程度和教学参与程度越高。讲故事导入法可以让孩子们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
在学习《地球在公转吗》一课时,我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阐述所要表达的问题,让孩子们表演星体的运动,从而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把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同时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深度讨论交流,让每位孩子有话说
讨论交流是为了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自己困惑的问题,让彼此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达成共识,从而深刻的认识到问题的本质。粗略简短的交流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扼杀部分后进生的想法,久而久之,聪明的孩子有话说,反应较慢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发言只能作旁听者了,这与“让每位孩子均衡发展”的目标不相符。课堂教学中,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在讨论交流环节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尽量让每位孩子有话说。同时在进行小组汇报时,不同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辩论会式的讨论,激发他们的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相互尊重、善于倾听的良好学习态度。
3、鼓励孩子积极发言,并及时给予正面评价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会说、能说”极为重要,它是影响教学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学生害怕在同学们面前说错或者怕说的不完整,不敢举手发言,所以,教师要锻炼学生“会说、能说”的习惯,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勇气和胆量。
在学习《大树和小草》一课时,有一位小朋友提出了问题:“草可以吃吗?”,问题刚说出,顿时全班同学大笑,纷纷说“当然不可以吃了”,转眼间,又有同学说“草可以吃的,我们吃的野菜应该也属于草”。提问的同学呆呆的望着我,我对全班同学说:“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很棒!很多同学应该还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吧,这也说明他很善于动脑筋,同学们要积极向他学习。”、“你提出的问题很棒,请坐”。这位同学很高兴的坐下了。
他的思维很活跃,这恰恰是我们教师倡导和追求的。对回答的比较好的同学,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说的不完整的同学,教师也要给予必要的鼓励,以保护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每位孩子的积极性,让每位孩子参与教学。
四、小结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和有趣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自由地畅谈自己的想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和同学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交流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根瑾, 范志平. 科学课中如何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J]. 教学与管理, 2005(11): 62-63.
[2] 赵和生. 营造宽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J].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3(31): 40-41.
[3] 曾莉. 浅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6(10): 96-96.
[4] 程晓樵. 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J]. 教育评论, 2001(4):4-7.
[5] 屈伟青, 王卫青.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11(27):228-229.
[6] 罗生. 小学语文教学刍议[J]. 新课程导学, 2012(9):123-123.
[7] 王雪. 让学生在会说中获取知识,在练习中得以巩固[J]. 读与写:上,下旬, 2016, 13(4).
[8] 信登花, 纪作金.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5):101-101.
关键词:科学课堂;交流;策略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基础性课程。科学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学会运用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在现在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能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但往往出现“多实验探究,少表达交流”的不良现象,导致学生对所观察的实验现象一知半解,不知道如何表述现象背后的含义,更不会进行实际应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还应该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的课堂交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课堂中的交流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科学课堂中的交流现状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鼓励孩子们积进行极探究的同时,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给予他们较长时间进行探究活动,而给予他们同伴之间的交流则很少,使学生错失了真正领悟探究目的并总结探究活动的机会。由于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交流活动的重要性,所以很多科学课堂上经常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学生在下面听,偶尔小组之间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是这样根本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发散思维的目的,学生学习效果也非常差,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课堂交流形式和内容的偏失
不管是日常教学还是在公开课上,很多教师总是重复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问题导入新课→学生分组观察或实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得出某个结论。教师提问,让学生跟着自己预设的内容走,学生回答,在给出几个有限定的问题内交流讨论,这样就限定了学生的思维。整个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有同学动手实验,还有同学举手发言,看似每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仔细分析课堂不难发现,实验是少数头脑聪明、认真听讲的学生做,在全班面前交流讨论的是那些口齿伶俐的学生。如此一来,讨论时,盲目跟风的同学多,有自己见解的同学少。乍一看好像每位同学都在参与,实际情况却是头脑聪明的学生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仍有许多学生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2、实验探究活动频繁,交流次数低时间短
小学课堂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很多科学课堂教学一般是30分钟,而每节课又有不少于两个的探究活动,每个探究活动的时间都会少于15分钟,教师还挤出必要的时间给学生交流讨论以及汇报总结的。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怎么会研究的比较透彻呢?这样的活动只是在走流程,学生没有从本质上参与进来,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做无用功,有时活动甚至是老师进行实验总结的,学生连基本的讨论交流都没有,更不用说对科学探究有什么心得体会了。往往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略教学效果就会导致产生这样的教学课堂。
3、学生表达能力有限,教师未及时给予正面评价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口头表达能力有限,有时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难以准确地表述出来。课堂上这些同学偶尔也会举手发言,也不过说了几句,就会因为语速过慢或表达意思不清,被老师客气地请他坐下想好再说,并未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进行鼓励或者表演。这种做法往往会打击这些同学科学探究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他们有问题也不敢举手发言了。
二、科学课堂中有效交流的意义
课堂中的互动交流深刻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地进行课堂语言互动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课堂里师生的语言交流互动,是师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与观念,力求达到知识上的共享,进而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学就是在语言沟通的过程中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握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互动,也就把握了课堂教学的实质。科学课堂中的有效交流,可以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形成发散的科学思维,通过探究、交流、沟通学会探索大自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以及探求自然的能力和态度。
三、注重教学艺术,活用交流策略
1、多种方法引导提问,让学生想说,敢说
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善于发现新鲜的事物,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孩子们的这一特性,循循善诱,让孩子从内心中正在的喜欢上科学。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语言功底,如何引导提问并与孩子深度交流是每位科学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会采用多种方法对孩子进行引导提问,尽量让每位孩子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并乐于思考回答。
在学习《我们知道的磁铁》一课时,两个班级我运用了两种方式导入。三(1)班我采用直接导入法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认识磁铁吗,谁可以和大家讲一讲你认识的磁铁?”,同学们回答之后直接引入课题,“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知道的磁铁》”。三(2)班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提出问题:“古代有一把神奇的剑,可以杀人以无形,让敌人闻风丧胆,任何兵器碰到这把神剑都可以被吸住,你想不想拥有这样的一把剑呢?你知道为什么它可以吸住其它任何兵器吗?”。
表1:不同提问方式下的班级情况分析
同样的一节课,我们可以发现:三(2)班孩子的听讲专注程度和参与教学程度明显比三(1)班高。这是因为不同的提问方式,吸引孩子好奇心的程度不同,孩子的好奇心越强,听讲专注程度和教学参与程度越高。讲故事导入法可以让孩子们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
在学习《地球在公转吗》一课时,我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阐述所要表达的问题,让孩子们表演星体的运动,从而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把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同时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深度讨论交流,让每位孩子有话说
讨论交流是为了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自己困惑的问题,让彼此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达成共识,从而深刻的认识到问题的本质。粗略简短的交流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扼杀部分后进生的想法,久而久之,聪明的孩子有话说,反应较慢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发言只能作旁听者了,这与“让每位孩子均衡发展”的目标不相符。课堂教学中,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在讨论交流环节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尽量让每位孩子有话说。同时在进行小组汇报时,不同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辩论会式的讨论,激发他们的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相互尊重、善于倾听的良好学习态度。
3、鼓励孩子积极发言,并及时给予正面评价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会说、能说”极为重要,它是影响教学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学生害怕在同学们面前说错或者怕说的不完整,不敢举手发言,所以,教师要锻炼学生“会说、能说”的习惯,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勇气和胆量。
在学习《大树和小草》一课时,有一位小朋友提出了问题:“草可以吃吗?”,问题刚说出,顿时全班同学大笑,纷纷说“当然不可以吃了”,转眼间,又有同学说“草可以吃的,我们吃的野菜应该也属于草”。提问的同学呆呆的望着我,我对全班同学说:“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很棒!很多同学应该还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吧,这也说明他很善于动脑筋,同学们要积极向他学习。”、“你提出的问题很棒,请坐”。这位同学很高兴的坐下了。
他的思维很活跃,这恰恰是我们教师倡导和追求的。对回答的比较好的同学,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说的不完整的同学,教师也要给予必要的鼓励,以保护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每位孩子的积极性,让每位孩子参与教学。
四、小结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和有趣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自由地畅谈自己的想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和同学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交流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根瑾, 范志平. 科学课中如何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J]. 教学与管理, 2005(11): 62-63.
[2] 赵和生. 营造宽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J].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3(31): 40-41.
[3] 曾莉. 浅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6(10): 96-96.
[4] 程晓樵. 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J]. 教育评论, 2001(4):4-7.
[5] 屈伟青, 王卫青.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11(27):228-229.
[6] 罗生. 小学语文教学刍议[J]. 新课程导学, 2012(9):123-123.
[7] 王雪. 让学生在会说中获取知识,在练习中得以巩固[J]. 读与写:上,下旬, 2016, 13(4).
[8] 信登花, 纪作金.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5):101-101.
- 【发布时间】2020/5/9 20:55:15
- 【点击频次】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