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积累素材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变“要我写”为“我想写”。同时通过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等方面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兴趣;日积月累;好词佳句;习作方法
一说起作文,学生怕写,老师怕教、难改,这都真实地反映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抓破头皮,咬烂笔头,就是写不出来,即使七拼八凑地好不容易完成了一篇作文,也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条理不清。看到这些习作,既让人感到火冒三丈,又仿佛是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看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习作兴趣、习作的素材,缺乏表达的语言,缺乏写作的基本方法和修改的能力等。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习作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用一双慧眼去捕捉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素材,为我所用。同时这也为我们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指明了方向。
积累好词佳句
语言学习是需要以积累为基础的。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都是在说明积累是说话、习作的基础。积累越多,语感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自然形成,说话、习作自然会“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所以在阅读中应常积累,把所读文中的妙词佳句、优美片断摘录下来,并记在心中,以便习作时灵活运用。
(一)从课内获得语言的积累
1、激发积累兴趣,从课本中采集优美词句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学生对积累语言文字产生兴趣时,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且记忆深刻。为了激发学生对积累语言文字的兴趣,首先,让孩子们每人自备一个积累本,并且要给这个积累本起一个好听又恰当的名字。
其次,便是积累。学生可采用分类积累和随意积累两种方式进行积累。
分类积累
(1)词语积累
学生将课文中或是课堂上学过的,譬如:成语、好的词语、词组、歇后语等进行分类积累。
积累时,可以按词语组合方式积累,如“ABB”式、“AABB”式、“AABC”式、“ABAC”式、“ABCC”式、“ABCB”式等。也可以按含有相同部分词语积累,如:天长地久、天翻地覆、天高地厚等;或按含有反义词的词语积累,如:南辕北辙、声东击西、大惊小怪、出生入死等;亦或是按描写对象分类积累,如描写颜色,描写人物动作,描写人物神态,描写自然景色等等。
(2)好句积累
将课文中学到的好句按照含有修辞手法的(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含有好词的;使用连用动词等不同方式进行归类整理。同时也可积累的古诗,古诗可按作者、诗的种类、创作时间等积累。
随意积累
内容不限,方式不限,只要是学生通过阅读亲自获取的知识就可以,目的只是让孩子们养成一种积累的习惯。
2、课内积累注意读写结合,激发表达欲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迁移是进行练习习作的好时机。起初,由于学生作文基础较薄弱,所以可适当进行仿写。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文中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式,教师可提供描写校园的素材,通过观察,让学生仿写句式相同的句子,使句子更形象生动。当大部分学生对仿写句子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时,可适当进行一些片段的仿写。如在教学《将心比心》时,文中对语言的描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情景,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描写,写几句人物的对话。
教师也在教学中可创设情境,挑动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使他们“情动而辞发”。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谈谈学了这篇文章的感受。此时,学生情绪仍沉浸在巴迪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爱中,便能纷纷发言,诉说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母爱是伟大的,时时鼓励着巴迪前进。有的说母亲的爱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把安慰融进心里。有的说父亲的爱像一面警钟,告诉我不能得意洋洋。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在生活中父母、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还有传授知识的老师…...给予了我们怎样的爱?有的说,每当我取得好成绩时,妈妈总是表扬我:孩子,你真棒!而爸爸却说:这点成绩算得了什么,再努力点!有的说我数学考试得了95分,爸爸不停的夸奖我,还说我有出息哩。还有的说当我在学习上有进步时,老师总是说:好样的,你能行……在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我顺势引导:能不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因为有了教学的铺垫,学生再也不感到无话可说了,纷纷写下了自己读了本文后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实践告诉我,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超越文本,驰骋在想象的田野上就要使学生入境悟情,动真心,吐真情,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文章才最生动、最真实、最感人。
3、课内背诵积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要有正确的方法。
(1)创设情境。
这种方法是通过录音、录像、挂图、幻灯、表演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记,提高识记效果。
(2)循序渐进。
这种方法是让学生逐字逐句理解,逐段逐段背诵,由句到段,由段及篇,循序渐进的背诵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中低年级。如指导背诵《五彩池》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逐字逐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每一句话都围绕一个特点来写,先写数量,再写颜色,接着写大小,深浅,最后写形状,学生理解了这些特点,背诵这段话也就没有困难了。
(3)发挥联想。
用发挥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容易进入意境,有助于记忆。如背诵《荷花》第四自然段时,好像在花即是我,我即是花的幻境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这是由于“我”看荷花看得入神了,不知不觉地和荷花融为一体。“我”“翩翩起舞”,“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我停止舞蹈”“蜻蜓飞过来,告诉我”什么?“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什么?这些联想与想象多么丰富,多么有趣,多么令人神往,当然一经背诵就难以忘怀。
(二)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学期学习的课文只有二十八篇,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量是很有限的。同时与“新课标”的要求也有很大的距离。要解决这个问题,显然要着眼于课外补充,这就要求我们要广开阅读门路,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时空,多渠道为他们创设阅读的机会。
1.多途径精心为学生选择读物。
鼓励学生订阅少儿报刊,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中段指导学生读诗歌、古诗、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历史故事。高段指导他们读科普读物、短篇小说、名家作品。由于我班学生基础良莠不齐,所以可以根据每个人自身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读物。而电视、广播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学生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学生耳熟能详,积累语言文字就得来全不费功夫了。
2、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大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名句深刻的揭示了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而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也可以适时地运用于课外。读书不仅要边读边想,而且要边读边动笔,这样才有成效。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也可以让学生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课外读物如果是自己的,还可以用笔把感触较深的地方圈圈划划,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旁边加上批注,
而我是在班级设立图书角,为学生提供适合阅读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认为好的图书带到学校,与大家分享。在阅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籍后,学生会将自己从书中所积累的好词佳句归类整理,并写下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有的也会将自己感触较深的段落摘抄下来并配上插图,最后将它们装订形成阅读卡。班级也会不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大家交流最近阅读中的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习作素材积累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平时大量的日积月累,才能为习作打下铺垫,那学生就不会再害怕写作文了。事实证明,只有激发起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使其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作文难”这一痼疾才能手到病除。而我们在习作探索这条道路上也应不断努力。
关键词:习作;兴趣;日积月累;好词佳句;习作方法
一说起作文,学生怕写,老师怕教、难改,这都真实地反映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抓破头皮,咬烂笔头,就是写不出来,即使七拼八凑地好不容易完成了一篇作文,也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条理不清。看到这些习作,既让人感到火冒三丈,又仿佛是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看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习作兴趣、习作的素材,缺乏表达的语言,缺乏写作的基本方法和修改的能力等。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习作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用一双慧眼去捕捉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素材,为我所用。同时这也为我们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指明了方向。
积累好词佳句
语言学习是需要以积累为基础的。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都是在说明积累是说话、习作的基础。积累越多,语感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自然形成,说话、习作自然会“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所以在阅读中应常积累,把所读文中的妙词佳句、优美片断摘录下来,并记在心中,以便习作时灵活运用。
(一)从课内获得语言的积累
1、激发积累兴趣,从课本中采集优美词句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学生对积累语言文字产生兴趣时,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且记忆深刻。为了激发学生对积累语言文字的兴趣,首先,让孩子们每人自备一个积累本,并且要给这个积累本起一个好听又恰当的名字。
其次,便是积累。学生可采用分类积累和随意积累两种方式进行积累。
分类积累
(1)词语积累
学生将课文中或是课堂上学过的,譬如:成语、好的词语、词组、歇后语等进行分类积累。
积累时,可以按词语组合方式积累,如“ABB”式、“AABB”式、“AABC”式、“ABAC”式、“ABCC”式、“ABCB”式等。也可以按含有相同部分词语积累,如:天长地久、天翻地覆、天高地厚等;或按含有反义词的词语积累,如:南辕北辙、声东击西、大惊小怪、出生入死等;亦或是按描写对象分类积累,如描写颜色,描写人物动作,描写人物神态,描写自然景色等等。
(2)好句积累
将课文中学到的好句按照含有修辞手法的(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含有好词的;使用连用动词等不同方式进行归类整理。同时也可积累的古诗,古诗可按作者、诗的种类、创作时间等积累。
随意积累
内容不限,方式不限,只要是学生通过阅读亲自获取的知识就可以,目的只是让孩子们养成一种积累的习惯。
2、课内积累注意读写结合,激发表达欲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迁移是进行练习习作的好时机。起初,由于学生作文基础较薄弱,所以可适当进行仿写。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文中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式,教师可提供描写校园的素材,通过观察,让学生仿写句式相同的句子,使句子更形象生动。当大部分学生对仿写句子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时,可适当进行一些片段的仿写。如在教学《将心比心》时,文中对语言的描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情景,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描写,写几句人物的对话。
教师也在教学中可创设情境,挑动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使他们“情动而辞发”。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谈谈学了这篇文章的感受。此时,学生情绪仍沉浸在巴迪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爱中,便能纷纷发言,诉说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母爱是伟大的,时时鼓励着巴迪前进。有的说母亲的爱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把安慰融进心里。有的说父亲的爱像一面警钟,告诉我不能得意洋洋。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在生活中父母、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还有传授知识的老师…...给予了我们怎样的爱?有的说,每当我取得好成绩时,妈妈总是表扬我:孩子,你真棒!而爸爸却说:这点成绩算得了什么,再努力点!有的说我数学考试得了95分,爸爸不停的夸奖我,还说我有出息哩。还有的说当我在学习上有进步时,老师总是说:好样的,你能行……在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我顺势引导:能不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因为有了教学的铺垫,学生再也不感到无话可说了,纷纷写下了自己读了本文后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实践告诉我,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超越文本,驰骋在想象的田野上就要使学生入境悟情,动真心,吐真情,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文章才最生动、最真实、最感人。
3、课内背诵积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要有正确的方法。
(1)创设情境。
这种方法是通过录音、录像、挂图、幻灯、表演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记,提高识记效果。
(2)循序渐进。
这种方法是让学生逐字逐句理解,逐段逐段背诵,由句到段,由段及篇,循序渐进的背诵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中低年级。如指导背诵《五彩池》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逐字逐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每一句话都围绕一个特点来写,先写数量,再写颜色,接着写大小,深浅,最后写形状,学生理解了这些特点,背诵这段话也就没有困难了。
(3)发挥联想。
用发挥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容易进入意境,有助于记忆。如背诵《荷花》第四自然段时,好像在花即是我,我即是花的幻境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这是由于“我”看荷花看得入神了,不知不觉地和荷花融为一体。“我”“翩翩起舞”,“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我停止舞蹈”“蜻蜓飞过来,告诉我”什么?“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什么?这些联想与想象多么丰富,多么有趣,多么令人神往,当然一经背诵就难以忘怀。
(二)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学期学习的课文只有二十八篇,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量是很有限的。同时与“新课标”的要求也有很大的距离。要解决这个问题,显然要着眼于课外补充,这就要求我们要广开阅读门路,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时空,多渠道为他们创设阅读的机会。
1.多途径精心为学生选择读物。
鼓励学生订阅少儿报刊,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中段指导学生读诗歌、古诗、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历史故事。高段指导他们读科普读物、短篇小说、名家作品。由于我班学生基础良莠不齐,所以可以根据每个人自身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读物。而电视、广播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学生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学生耳熟能详,积累语言文字就得来全不费功夫了。
2、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大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名句深刻的揭示了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而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也可以适时地运用于课外。读书不仅要边读边想,而且要边读边动笔,这样才有成效。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也可以让学生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课外读物如果是自己的,还可以用笔把感触较深的地方圈圈划划,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旁边加上批注,
而我是在班级设立图书角,为学生提供适合阅读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认为好的图书带到学校,与大家分享。在阅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籍后,学生会将自己从书中所积累的好词佳句归类整理,并写下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有的也会将自己感触较深的段落摘抄下来并配上插图,最后将它们装订形成阅读卡。班级也会不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大家交流最近阅读中的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习作素材积累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平时大量的日积月累,才能为习作打下铺垫,那学生就不会再害怕写作文了。事实证明,只有激发起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使其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作文难”这一痼疾才能手到病除。而我们在习作探索这条道路上也应不断努力。
- 【发布时间】2020/5/9 20:59:52
- 【点击频次】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