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小学数学教学融于游戏活动中,不仅能避免数学学习的单调与枯燥,又能增强数学学习愉悦性与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策略;应用
数学是反映数量关系和事物空间形式的学科,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和学习专注力,然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决定其思维以形象感知为主,注意力集中较短,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正常开展,如何破解这一矛盾,教育学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就是寓教于乐。根据小学生爱动爱游戏的天性,我们可以寓游戏于教学之中,把游戏作为知识的载体,通过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际,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一、精心选择游戏方式
游戏是儿童认知的有效方式。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因此,多用游戏化策略施教不仅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渠道。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学数学,就是借助游戏环节,将教学目的巧妙地转化为游戏内容和规则,使学生在活动中摆脱“完成目标”的束缚,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满足和愉悦。在这活动中,教师要淡化目标,强化手段,看轻结果,重视过程。我们在选择与设计数学游戏时,不仅要根据内容精心选择游戏方式,还应考虑到所选择的游戏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有趣的游戏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感受、获得或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增强数学学习兴趣。这样的游戏化策略应用才是有效的,既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主体作用。
二、联系生活开展游戏
数学源自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我们数学应坚持的重要原则。再加上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感性的、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只有作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因此,数学游戏应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生活背景,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开放性的活动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体验、发现,来认识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数理,帮助学生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就可设置“逛超市”游戏,让学生自由去逛超市,观察商品的价格。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读出商品标价,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又如教学《认识东南西北》时,可把教学内容寓于“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游戏中,让学生学会向人求救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通过联系生活设计数学游戏开展数学教学,既能避免数学学习的单调与枯燥,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又能增强数学学习的愉悦性与趣味性,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三、灵活开展游戏活动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实施游戏化策略,同样需要灵活处理。我们知道,儿童好奇心是在新颖事物中得到满足的,重复活动不会趣味重生,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甚至使学生产生压力之感。所以,我们不仅应多样游戏主题,还要灵活游戏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创新设计游戏,不断更新游戏做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感受知识学习的快乐。例如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就可开展“猫捉老鼠”的游戏,让学生感知数与物的联系。老师扮演猫妈妈,孩子们扮演小猫,猫妈妈捉到的老鼠有多有少,对应的数也有大有小。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玩中学,轻松愉快,自由自在,没有压力没有负担,自然而然地体验到了数学的有趣,同时也初步建构了数的概念。又如我们为了让学生快速记忆加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我们就可开展“开火车”、“口诀接龙”、“争红旗”等游戏,如果学生投入状态不太好,我们还可以增加游戏规则,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游戏中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这对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敏捷性等思维品质是很有帮助的。
四、采用多元评价策略
游戏只是手段,是把枯燥的知识融于愉悦活动的载体。如果说,游戏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快乐,那么激励评价就是学生活动热情的助燃剂,是学生继续游戏、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应用游戏化策略的教学中,多元评价策略也是少不了的。在游戏过程和结束时,教师要根据操作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及时的检测、评价,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操作结果,帮助学生梳理在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穿插使用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评,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同时,教师要关注游戏中的个体,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捕捉蕴含在游戏活动中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更好地体现个别化教育。在评价中,我们不能看是否达成游戏目标,完成游戏动作,最主要观察学生在活动是否有新变化,包括参与热情在内的进步,(因为个别小学生因家庭或自身性格、学习基础等因素没有展示欲望,不愿参与)都是给予积极评价,即发展性评价。这样有利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评价是,不然,快乐活动却不能让人感到快乐,这是不利于促进学生潜能发挥的,也是我们应该力避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策略,既可满足学生的游戏需要,又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游戏中产生的问题必将进一步引导着学生深化数学知识。”我们将数学教学与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愉悦与趣味,从而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奠定数学素养,获得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小鸟,浅谈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化研究,2017年。
[2]朱文杰,游戏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8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策略;应用
数学是反映数量关系和事物空间形式的学科,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和学习专注力,然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决定其思维以形象感知为主,注意力集中较短,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正常开展,如何破解这一矛盾,教育学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就是寓教于乐。根据小学生爱动爱游戏的天性,我们可以寓游戏于教学之中,把游戏作为知识的载体,通过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际,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一、精心选择游戏方式
游戏是儿童认知的有效方式。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因此,多用游戏化策略施教不仅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渠道。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学数学,就是借助游戏环节,将教学目的巧妙地转化为游戏内容和规则,使学生在活动中摆脱“完成目标”的束缚,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满足和愉悦。在这活动中,教师要淡化目标,强化手段,看轻结果,重视过程。我们在选择与设计数学游戏时,不仅要根据内容精心选择游戏方式,还应考虑到所选择的游戏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有趣的游戏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感受、获得或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增强数学学习兴趣。这样的游戏化策略应用才是有效的,既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主体作用。
二、联系生活开展游戏
数学源自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我们数学应坚持的重要原则。再加上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感性的、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只有作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因此,数学游戏应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生活背景,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开放性的活动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体验、发现,来认识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数理,帮助学生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就可设置“逛超市”游戏,让学生自由去逛超市,观察商品的价格。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读出商品标价,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又如教学《认识东南西北》时,可把教学内容寓于“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游戏中,让学生学会向人求救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通过联系生活设计数学游戏开展数学教学,既能避免数学学习的单调与枯燥,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又能增强数学学习的愉悦性与趣味性,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三、灵活开展游戏活动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实施游戏化策略,同样需要灵活处理。我们知道,儿童好奇心是在新颖事物中得到满足的,重复活动不会趣味重生,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甚至使学生产生压力之感。所以,我们不仅应多样游戏主题,还要灵活游戏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创新设计游戏,不断更新游戏做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感受知识学习的快乐。例如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就可开展“猫捉老鼠”的游戏,让学生感知数与物的联系。老师扮演猫妈妈,孩子们扮演小猫,猫妈妈捉到的老鼠有多有少,对应的数也有大有小。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玩中学,轻松愉快,自由自在,没有压力没有负担,自然而然地体验到了数学的有趣,同时也初步建构了数的概念。又如我们为了让学生快速记忆加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我们就可开展“开火车”、“口诀接龙”、“争红旗”等游戏,如果学生投入状态不太好,我们还可以增加游戏规则,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游戏中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这对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敏捷性等思维品质是很有帮助的。
四、采用多元评价策略
游戏只是手段,是把枯燥的知识融于愉悦活动的载体。如果说,游戏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快乐,那么激励评价就是学生活动热情的助燃剂,是学生继续游戏、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应用游戏化策略的教学中,多元评价策略也是少不了的。在游戏过程和结束时,教师要根据操作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及时的检测、评价,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操作结果,帮助学生梳理在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穿插使用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评,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同时,教师要关注游戏中的个体,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捕捉蕴含在游戏活动中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更好地体现个别化教育。在评价中,我们不能看是否达成游戏目标,完成游戏动作,最主要观察学生在活动是否有新变化,包括参与热情在内的进步,(因为个别小学生因家庭或自身性格、学习基础等因素没有展示欲望,不愿参与)都是给予积极评价,即发展性评价。这样有利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评价是,不然,快乐活动却不能让人感到快乐,这是不利于促进学生潜能发挥的,也是我们应该力避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策略,既可满足学生的游戏需要,又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游戏中产生的问题必将进一步引导着学生深化数学知识。”我们将数学教学与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愉悦与趣味,从而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奠定数学素养,获得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小鸟,浅谈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化研究,2017年。
[2]朱文杰,游戏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8年。
- 【发布时间】2020/5/9 22:11:36
- 【点击频次】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