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作者】 胡德琼

【机构】 宜宾市叙州区高场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主要从掌握运用法则、讲清算理、加强直观教学、强化思维训练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简单阐述算理的掌握、迁移能力、和加强训练等对学生计算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确保计算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方法培养;形成习惯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学习时间长,分量也最重。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结合课堂教学及课题研究,谈几点体会。
  一、掌握计算法则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如果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使他们能准确理解和掌握算理计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法则外,还要使他们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应注意训练他们具有一定的记忆力,而这些要求都要靠日常教学来实现。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上好新授课,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通过智力活动,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已掌握的运算法则,可能对后来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又可能产生干扰。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注意运用法则之间的正负迁移。要充分发挥正迁移作用,防止负迁移的消极影响。在学习掌握新的计算法则时,引导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点的异同点,使学生在比较中,能与旧知识多角度、多侧面的发生联系,新知识才会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再生”,使原有知识结构得到发展。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
  新课标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两位数的乘法”,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5×17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7个25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7盒的支数是多少,即7个25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5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或者可以看成是20个25是多少,这样多算了3个25,那么把20个25的积减去3个25的积,这样做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7个25得175,所以又要和乘数7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5个得250(也可看成25个10),所以5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三、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认识,运算定律和性质,及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都是运算法则的依据。但是这些都是抽象的数学知识,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思维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对算理的剖析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认识特点,通过直观教学,寓抽象的知识于具体形象之中,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导到抽象的彼岸,从而概括出计算法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选择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动手操作创造条件,为进一步思维训练奠定基础。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学具,是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且可以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化难为易,缩短掌握计算法则的过程,特别是课上人人动手操作,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增强计算的自觉性。
  四、强化思维训练
  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 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1.教给思维方法。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混合运算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重视动手操作。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和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究高效计算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究高效的计算方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比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像240×300,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强化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培养认真书写与打草稿的习惯
  有的学生书写潦草、不够认真,经常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从而造成计算错误;而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应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本,打草稿时要求他们书写工整。同时要经常不定期检查学生的草稿本,表扬书写工整、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及打草稿的习惯。
  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漫长的教学过程,也是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教学目标。只要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计算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教学研究工作,将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20/5/9 22:12:30
  • 【点击频次】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