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学生习作的源泉
【关键词】 ;
【正文】 习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来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但是目前中学生习作水平的低下仍然困惑着广大语文教师,习作仍然是学生眼中的“苦差使”。我们不难发现,作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有声有色地指导写作,而学生则用情不一,无从下笔。为什么呢?因为现有教材中的许多习作内容,学生根本没有体验过,叫他们如何下笔?即使写了,也是空空洞洞,缺乏真情实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由此可见,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活水。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抓住生活,进行生活积累。
一、让学生融入生活,书写真实体验
没有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哪能写出真实感人的习作。由于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因此在习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例如学生在描写四季时,常常按照所接触到的文章经验来写,千篇一律地写成“春天的新枝,夏天的骄阳,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白雪……”这些和我们周围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还有,河里什么时候涨水了、各种花儿开在什么季节,平常能看到什么鸟儿等等,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这些除了随着年级的升高会从课本中学到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河流山川、花草树木,并作好详细的记载,定期交流,学生有了这些经验,才不会在习作时信口开河,张冠李戴。
例如:我们可引导学生细心关注街头巷尾的事,细心关注四季交替变化,细心关注校园生活,细心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细心领悟师长的教诲,细心感受亲情、友情带来的幸福与快乐,细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留意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生活,就能使他们的思维丰富鲜活,文章情感飞扬灵动。
二、让生活走进作文,书写内心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帖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多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我们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不仅能为孩子们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我们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田间劳动。让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学会劳动感受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父母,感恩父母,健康成长,同时也不断地积累了习作素材。
这里我想举个例子:我在初一(1)班同学的习作中,发现了张晋同学写的习作《铲地》,文中的一段这样写道:一大早,爸爸开着车拉着我们哥俩和妈妈去铲地,一路上,望着绿油油的小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真是满心欢喜,到了地里,爸爸让我和弟弟合伙铲一根垄,刚开始,锄头就像和我作对一样不听使唤,一不小心铲掉一颗苞米苗,我的心紧张得砰砰直跳,于是便紧紧地握住锄杆,盯住杂草,这回铲得倒是有点模样了,但手却磨出了大泡,真是疼啊!正在这时,只听爸爸喊:“铲不动了吧,回去吧,别累着。”听到这番话,我便想起爸爸妈妈为了我们哥俩起早贪黑地干活的情景,于是我又握紧锄头铲了起来。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真切的感受,这是只有亲身参加实践才能感受到的。这同样让我想起我家的孩子,他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老师留了一篇习作:《记一次家务劳动》他却怎么也写不出来,气得直发牢骚,怪老师留这样的题目,我就问他,难道你在家里没帮妈妈刷过碗或拖过地什么的吗?他说:“我家从来不做饭,拖地什么都有奶奶呢。”这可见实践,亲身动手是多么重要,它不但能让学生积累素材,还能让学生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提倡生活写真,展现个性风采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如何让学生达到此目标?我认为,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妙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写自己想说的话”,让各自的表达富有个性化。传统作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将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变成机械、枯燥、虚假的训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针对传统作文中过分强调共性,压抑学生个性的倾向,在生活化作文实践中,我十分重视个性化作文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吸收共性,发挥个性。
1.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让作文教学面向生活,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鼓励学生参加兴趣活动,充实学生的个人生活。利用节日、队日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并经常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见闻、感受,为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作文打好基础。
2.鼓励述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在传统的作文指导中,教师常常采用“求同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去思考。习作要体现个性化,首要问题是让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如写反映家庭生活的习作,许多学生都是选取亲身经历的事,写真实的感受,没有了编造和拼凑,读来令人感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让学生写出充满灵性的作文,就要让他们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让他们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充分享受到习作带来的快乐,这是每个中学语文教师的理想。我将不断求索有效习作教学的新路径。
一、让学生融入生活,书写真实体验
没有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哪能写出真实感人的习作。由于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因此在习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例如学生在描写四季时,常常按照所接触到的文章经验来写,千篇一律地写成“春天的新枝,夏天的骄阳,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白雪……”这些和我们周围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还有,河里什么时候涨水了、各种花儿开在什么季节,平常能看到什么鸟儿等等,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这些除了随着年级的升高会从课本中学到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河流山川、花草树木,并作好详细的记载,定期交流,学生有了这些经验,才不会在习作时信口开河,张冠李戴。
例如:我们可引导学生细心关注街头巷尾的事,细心关注四季交替变化,细心关注校园生活,细心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细心领悟师长的教诲,细心感受亲情、友情带来的幸福与快乐,细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留意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生活,就能使他们的思维丰富鲜活,文章情感飞扬灵动。
二、让生活走进作文,书写内心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帖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多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我们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不仅能为孩子们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我们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田间劳动。让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学会劳动感受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父母,感恩父母,健康成长,同时也不断地积累了习作素材。
这里我想举个例子:我在初一(1)班同学的习作中,发现了张晋同学写的习作《铲地》,文中的一段这样写道:一大早,爸爸开着车拉着我们哥俩和妈妈去铲地,一路上,望着绿油油的小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真是满心欢喜,到了地里,爸爸让我和弟弟合伙铲一根垄,刚开始,锄头就像和我作对一样不听使唤,一不小心铲掉一颗苞米苗,我的心紧张得砰砰直跳,于是便紧紧地握住锄杆,盯住杂草,这回铲得倒是有点模样了,但手却磨出了大泡,真是疼啊!正在这时,只听爸爸喊:“铲不动了吧,回去吧,别累着。”听到这番话,我便想起爸爸妈妈为了我们哥俩起早贪黑地干活的情景,于是我又握紧锄头铲了起来。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真切的感受,这是只有亲身参加实践才能感受到的。这同样让我想起我家的孩子,他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老师留了一篇习作:《记一次家务劳动》他却怎么也写不出来,气得直发牢骚,怪老师留这样的题目,我就问他,难道你在家里没帮妈妈刷过碗或拖过地什么的吗?他说:“我家从来不做饭,拖地什么都有奶奶呢。”这可见实践,亲身动手是多么重要,它不但能让学生积累素材,还能让学生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提倡生活写真,展现个性风采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如何让学生达到此目标?我认为,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妙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写自己想说的话”,让各自的表达富有个性化。传统作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将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变成机械、枯燥、虚假的训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针对传统作文中过分强调共性,压抑学生个性的倾向,在生活化作文实践中,我十分重视个性化作文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吸收共性,发挥个性。
1.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让作文教学面向生活,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鼓励学生参加兴趣活动,充实学生的个人生活。利用节日、队日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并经常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见闻、感受,为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作文打好基础。
2.鼓励述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在传统的作文指导中,教师常常采用“求同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去思考。习作要体现个性化,首要问题是让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如写反映家庭生活的习作,许多学生都是选取亲身经历的事,写真实的感受,没有了编造和拼凑,读来令人感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让学生写出充满灵性的作文,就要让他们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让他们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充分享受到习作带来的快乐,这是每个中学语文教师的理想。我将不断求索有效习作教学的新路径。
- 【发布时间】2020/6/12 18:09:50
- 【点击频次】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