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中提高提问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提问,目的在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思考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抓住题眼、关键词句和主要线索的教师提问上作有序、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教学;有效性;提高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手段,是诱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方法。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又这样说道:“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作用是重要的,而且又体现了“教有疑”思想,能使课堂更加紧凑,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很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实施并非全部合理、有效,有的甚至不具有诱思性和组织性,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如是否问、判断问过多,形成口头禅,这样的提问显然在作用上是不明显的。这几年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对有效提问进行了研究。作为一线教师,科学合理设计和实施提问策略,既可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又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而学生又则会根据教师提问,有选择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来,使自己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下面,我结合这几年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提高提问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抓题眼提问
题眼,又称文眼,就是文章题目中的关键词。抓住这个关键词作文章,就可以抓住文章的核心和重点。而我们从题眼处提问,主要是针对小学生还不能找准题眼则进行的实践做法。落实到教学中,我们在新课导入时,就可从题目关键词入手,设计出一个能诱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思维被调动,产生“想知道”的探究欲。这就是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的有效方法。如《最佳的路径》教学时,我们就可采用这种方法,诱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条路径是最佳的?”,“‘最佳’说明了什么?”这样的连串问题,就能有效地把学生卷入到思考行列中来,我们也在学生想知道原因的思考中开启了新课教学。又如,《玩出了名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这些课文,我们仍可以采取这种提问方法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抓过渡句提问
所谓过渡句,就是使文章通顺,连贯得体的句子,其作用就是承上启下。文中常见的过渡方式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用小标题过渡用一个句子过渡,二是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三是用关联词过渡,通常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较多,其次是表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四是用提示句过渡。教学时,我们如果能抓住这些句子提问,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小学中高段,抓过渡句提问,大多学生都能找到了,再引导学生根据过渡句的作用,就很自然地理解到了文章中心。
三、抓关键词句提问
关键词句是我们走进文本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或开或闭,就看到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来突破。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从这儿可出看,抓关键词句是让语文成为语文,具有语文学科味道的正确做法。莫看那些基本的语言单位很小,却应是我们语文教学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围绕关键词句做文章,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注意,再抓住这个词句,要学生多读多理解,并做到拓展运用,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在网上,有幸看到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课中,王老师在抓关键词句上给我们作了很好的展示,他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围绕“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思考。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提供了平台。接着,他又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作深入探讨: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象剥笋似的深入对话,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做到了多元解读,全方位感受到了邱少云之所以为英雄的伟大形象,给人留下非赞不已的惊叹。
四、抓主要线索提问
所谓线索,就是指事情可寻的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感觉如从文章开头到结尾就有一条线。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是脉络清晰,条理清楚的。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们如果抓住主要线索教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能抓住这条线索,我们就可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把此挖掘出来,并围绕于此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学习。这样,就把一篇很长的课文就凝成了一条线来理解了,也能找出文本描写的几件事的关系了。例如,我们在教学《好汉查理》一课时,为了找出文本中的两条主要线索——查理的变化和杰西的言行,我们就可把此设计成问题:一是引导学生找出“查理有哪些变化?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要求学生边读边悟,读完之后交流分享,谈谈查理的变化,这样教学,围绕主要线索施教,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学生学习不仅有序,教师教学开展也十分清晰,教学效果非常好。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提问,是提高教学思考性的有效方法,也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突破手段。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应用新理念,创新设计和实施课堂提问,使之更有效,更利于学生思维导向。
参考文献:
[1]张素梅,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与探究环[J].教学与研究,2017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教学;有效性;提高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手段,是诱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方法。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又这样说道:“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作用是重要的,而且又体现了“教有疑”思想,能使课堂更加紧凑,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很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实施并非全部合理、有效,有的甚至不具有诱思性和组织性,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如是否问、判断问过多,形成口头禅,这样的提问显然在作用上是不明显的。这几年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对有效提问进行了研究。作为一线教师,科学合理设计和实施提问策略,既可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又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而学生又则会根据教师提问,有选择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来,使自己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下面,我结合这几年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提高提问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抓题眼提问
题眼,又称文眼,就是文章题目中的关键词。抓住这个关键词作文章,就可以抓住文章的核心和重点。而我们从题眼处提问,主要是针对小学生还不能找准题眼则进行的实践做法。落实到教学中,我们在新课导入时,就可从题目关键词入手,设计出一个能诱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思维被调动,产生“想知道”的探究欲。这就是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的有效方法。如《最佳的路径》教学时,我们就可采用这种方法,诱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条路径是最佳的?”,“‘最佳’说明了什么?”这样的连串问题,就能有效地把学生卷入到思考行列中来,我们也在学生想知道原因的思考中开启了新课教学。又如,《玩出了名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这些课文,我们仍可以采取这种提问方法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抓过渡句提问
所谓过渡句,就是使文章通顺,连贯得体的句子,其作用就是承上启下。文中常见的过渡方式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用小标题过渡用一个句子过渡,二是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三是用关联词过渡,通常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较多,其次是表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四是用提示句过渡。教学时,我们如果能抓住这些句子提问,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小学中高段,抓过渡句提问,大多学生都能找到了,再引导学生根据过渡句的作用,就很自然地理解到了文章中心。
三、抓关键词句提问
关键词句是我们走进文本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或开或闭,就看到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来突破。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从这儿可出看,抓关键词句是让语文成为语文,具有语文学科味道的正确做法。莫看那些基本的语言单位很小,却应是我们语文教学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围绕关键词句做文章,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注意,再抓住这个词句,要学生多读多理解,并做到拓展运用,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在网上,有幸看到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课中,王老师在抓关键词句上给我们作了很好的展示,他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围绕“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思考。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提供了平台。接着,他又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作深入探讨: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象剥笋似的深入对话,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做到了多元解读,全方位感受到了邱少云之所以为英雄的伟大形象,给人留下非赞不已的惊叹。
四、抓主要线索提问
所谓线索,就是指事情可寻的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感觉如从文章开头到结尾就有一条线。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是脉络清晰,条理清楚的。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们如果抓住主要线索教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能抓住这条线索,我们就可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把此挖掘出来,并围绕于此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学习。这样,就把一篇很长的课文就凝成了一条线来理解了,也能找出文本描写的几件事的关系了。例如,我们在教学《好汉查理》一课时,为了找出文本中的两条主要线索——查理的变化和杰西的言行,我们就可把此设计成问题:一是引导学生找出“查理有哪些变化?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要求学生边读边悟,读完之后交流分享,谈谈查理的变化,这样教学,围绕主要线索施教,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学生学习不仅有序,教师教学开展也十分清晰,教学效果非常好。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提问,是提高教学思考性的有效方法,也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突破手段。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应用新理念,创新设计和实施课堂提问,使之更有效,更利于学生思维导向。
参考文献:
[1]张素梅,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与探究环[J].教学与研究,2017年。
- 【发布时间】2020/6/12 18:13:01
- 【点击频次】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