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课外活动中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新课标将深入贯彻立德树人为核心内容。学生在完成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之后,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到最后达到整体发展、个性成长以及潜力发掘的目标。在这里面,家国情怀属于历史学科素养框架当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教师在对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该把这一目标作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论述初中历史课外活动中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外活动;家国情怀;培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其中,家国情怀属于多项素养里面价值培养的方向所在。[1]家国情怀,是了解以及研究历史的人所应该具备的人文探求,这代表的是一种对于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感,也包括对国家的强烈认可感、归属感、荣誉感以及使命感。[2]落实家国情怀教育,单单靠课堂教学和有限的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实际操作中也容易陷于生硬说教的境地,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有效的通过各种学生有强烈兴趣的课外活动营造出发展学生家国情怀的整体氛围,以便润物细无声的实现对学生优秀公民素养的培育。
一、布置开放性作业
成功的教学活动不可以只是片面的依赖模仿、刻画,而是要鼓励学生们自己勇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其历史开放性内容就很好的变现了这一观点。所谓开放性作业,实际上是相比那些基础完善、结论明确的固定性的命题来说的。其主要的特点是题目的已知信息不全面或者是结论不清晰、通常而言无标准化的答案,这就要求学生们不断的去假设、验证,而且要求学生善于发散思维、敢于突破以往的观念以及熟练应用所学知识。
开放性作业的创设,其主旨就是为了让学生本身尝试不断的去了解、理解、实践、创新,锻炼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全面强化学生的各项素质。如赵亚夫所言“历史教育不仅是发展公民性的主要课程,而且它的思考和作业方式极易作深刻的公民资格熏陶。” [3]这里所说的作业代表的就是开放式作业。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形式的作业更有助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强化对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成长。
由于历史的最大特性在于它的过去性,所以学生在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那么什么办法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特定时期、特定空间的历史环境中去呢?模拟历史情境,让历史重现。这样,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过程中一般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布置开放性作业,如体验类的作业,侧重学生的历史体验,这种方式就是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得以往的历史达到“重现”效果,从而使得学生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课时,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去扮演孙中山的角色,重新撰写对外宣言,并当场朗读,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使得学生清楚的理解“中华民国”创建之初所要应对的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去领略并感受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情境创设,鼓励学生“移情”“神入”于特定的历史情景当中,进而增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具体应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思维活性、发掘学生的潜能以及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之后,利用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操。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学习快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这样的作业:以“古代中国文明之美”为标题自己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画报,其中内容着重是你感兴趣的关于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学生通过小画报表达了自己对古代中国的认知,增强了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主动性以及热情,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中领悟到我们国家灿烂科技的创造和文化成就,强化了学生对于国家的荣誉感以及责任感,进一步强化了中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开展历史影视片赏析活动
在广播影视事业的起步、腾飞的同时,部分品质较为优秀的关于历史题材的影视涌现而出,比方说《辛亥革命》《建国大业》《南京南京》《大国崛起》……这些跟历史有关的影视资料属于一种对于丰富历史教学方式极其有益的助力。比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这一课前,布置学生在家观看影片《我的1919》,然后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影片着重表现和描写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拼尽全力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的伟岸形象。[4]同时,《我的1919》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国家必须富强,在国际上说话才会有声音。看完电影后,学生感慨颇多,其中一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感慨:我们只有国家强大,才有说话的权利,说话才能有被听见的机会和权利。我们的民族并不缺少勇士、义士、爱国志士,从鸦片战争以来我们国家有那么多聪明、智慧、有头脑的仁人志士,为什么当时的中国还会遭受不公平的欺负?因为当年的中国是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就会被欺负,所以即使顾维钧如何在“巴黎和会”上精彩地运用他独特的机智,以他的个人才华和人格魅力舌战群敌,通通都显得苍白无力。也就是说,不论何时,“国家强则外交强”的真理都是亘古不变的。可见,一部影片所带来的教育意义比教师在讲台上苦口婆心讲“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奋发图强,要让自己的国家变得富强起来”这种传统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三、参观历史文化遗存
历史文化遗存不仅可以用来检验历史文献的正误,还可以用来弥补历史留给现在的空白。[5]同时,历史文化遗存是过去留给今天我印记,是缅怀过去最好的凭证。所以,它就成了强化民族信心、国家团结力量,提高爱国热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例如,在历史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参观历史文化遗存是个不错的选择。梅州是个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文化积淀的文化名城,有可观的历史遗迹、遗址,有叶剑英纪念园、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坚真纪念馆、古大存故居等蕴含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有比较完整和真实反映了梅州旧时风貌的客家围屋、老城区凌风路、周增路、元城路等。学生在参观历史文化遗存的实践活动中,也真切体验了历史遗存中古人走过的足迹和脚印,感受古人对于这个国家和这片国土的热爱以及他们的价值追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家国情怀。
四、开展历史小制作活动
在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可以看到一句非常有蕴意的话,“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了解了”,这深刻的表达了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的关键性。在学生制作历史作品的过程当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了解历史的兴趣,又可以使得学生在实际实践过程中领略历史的魅力所在。比方说,对于“气象万千的宋代风貌”加以讲解时,学生对于宋朝等级森严的衣服品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老师就可以布置一项课外作业:按照小组的方式制作不同种类的宋代服饰,并叙写相应的解说词。学生们对这项作业内容非常好奇,他们不断的查阅文献,制作服饰,编写解说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了解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上的内容,学生们通过彩纸、碎布头精心“缝制”的服饰,表现出了学生们显著的创新水平。其昂扬的学习兴趣感染了老师,并非是学生不热爱历史知识,而是教师的历史课未能够掌握恰如其分的方式。另外,让学生们利用橡皮等材料制作雕版印刷或者是活字印刷工具,了解印刷术的实际应用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历史小制作作业,让学生去感悟我们中国人的坚强、勤劳和智慧,领略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在学生动手中培育其家国情怀。
总之,历史课外活动的种类丰富多彩,身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的具体情况拟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便于培育家国情怀的活动方式。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4、5页。
[3]刘军,赵亚夫。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5]马福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历史教学建构[M].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
注: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历史教学策略探究”(课题批准号:2019YQJK2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外活动;家国情怀;培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其中,家国情怀属于多项素养里面价值培养的方向所在。[1]家国情怀,是了解以及研究历史的人所应该具备的人文探求,这代表的是一种对于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感,也包括对国家的强烈认可感、归属感、荣誉感以及使命感。[2]落实家国情怀教育,单单靠课堂教学和有限的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实际操作中也容易陷于生硬说教的境地,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有效的通过各种学生有强烈兴趣的课外活动营造出发展学生家国情怀的整体氛围,以便润物细无声的实现对学生优秀公民素养的培育。
一、布置开放性作业
成功的教学活动不可以只是片面的依赖模仿、刻画,而是要鼓励学生们自己勇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其历史开放性内容就很好的变现了这一观点。所谓开放性作业,实际上是相比那些基础完善、结论明确的固定性的命题来说的。其主要的特点是题目的已知信息不全面或者是结论不清晰、通常而言无标准化的答案,这就要求学生们不断的去假设、验证,而且要求学生善于发散思维、敢于突破以往的观念以及熟练应用所学知识。
开放性作业的创设,其主旨就是为了让学生本身尝试不断的去了解、理解、实践、创新,锻炼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全面强化学生的各项素质。如赵亚夫所言“历史教育不仅是发展公民性的主要课程,而且它的思考和作业方式极易作深刻的公民资格熏陶。” [3]这里所说的作业代表的就是开放式作业。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形式的作业更有助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强化对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成长。
由于历史的最大特性在于它的过去性,所以学生在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那么什么办法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特定时期、特定空间的历史环境中去呢?模拟历史情境,让历史重现。这样,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过程中一般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布置开放性作业,如体验类的作业,侧重学生的历史体验,这种方式就是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得以往的历史达到“重现”效果,从而使得学生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课时,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去扮演孙中山的角色,重新撰写对外宣言,并当场朗读,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使得学生清楚的理解“中华民国”创建之初所要应对的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去领略并感受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情境创设,鼓励学生“移情”“神入”于特定的历史情景当中,进而增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具体应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思维活性、发掘学生的潜能以及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之后,利用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操。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学习快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这样的作业:以“古代中国文明之美”为标题自己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画报,其中内容着重是你感兴趣的关于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学生通过小画报表达了自己对古代中国的认知,增强了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主动性以及热情,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中领悟到我们国家灿烂科技的创造和文化成就,强化了学生对于国家的荣誉感以及责任感,进一步强化了中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开展历史影视片赏析活动
在广播影视事业的起步、腾飞的同时,部分品质较为优秀的关于历史题材的影视涌现而出,比方说《辛亥革命》《建国大业》《南京南京》《大国崛起》……这些跟历史有关的影视资料属于一种对于丰富历史教学方式极其有益的助力。比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这一课前,布置学生在家观看影片《我的1919》,然后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影片着重表现和描写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拼尽全力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的伟岸形象。[4]同时,《我的1919》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国家必须富强,在国际上说话才会有声音。看完电影后,学生感慨颇多,其中一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感慨:我们只有国家强大,才有说话的权利,说话才能有被听见的机会和权利。我们的民族并不缺少勇士、义士、爱国志士,从鸦片战争以来我们国家有那么多聪明、智慧、有头脑的仁人志士,为什么当时的中国还会遭受不公平的欺负?因为当年的中国是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就会被欺负,所以即使顾维钧如何在“巴黎和会”上精彩地运用他独特的机智,以他的个人才华和人格魅力舌战群敌,通通都显得苍白无力。也就是说,不论何时,“国家强则外交强”的真理都是亘古不变的。可见,一部影片所带来的教育意义比教师在讲台上苦口婆心讲“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奋发图强,要让自己的国家变得富强起来”这种传统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三、参观历史文化遗存
历史文化遗存不仅可以用来检验历史文献的正误,还可以用来弥补历史留给现在的空白。[5]同时,历史文化遗存是过去留给今天我印记,是缅怀过去最好的凭证。所以,它就成了强化民族信心、国家团结力量,提高爱国热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例如,在历史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参观历史文化遗存是个不错的选择。梅州是个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文化积淀的文化名城,有可观的历史遗迹、遗址,有叶剑英纪念园、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坚真纪念馆、古大存故居等蕴含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有比较完整和真实反映了梅州旧时风貌的客家围屋、老城区凌风路、周增路、元城路等。学生在参观历史文化遗存的实践活动中,也真切体验了历史遗存中古人走过的足迹和脚印,感受古人对于这个国家和这片国土的热爱以及他们的价值追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家国情怀。
四、开展历史小制作活动
在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可以看到一句非常有蕴意的话,“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了解了”,这深刻的表达了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的关键性。在学生制作历史作品的过程当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了解历史的兴趣,又可以使得学生在实际实践过程中领略历史的魅力所在。比方说,对于“气象万千的宋代风貌”加以讲解时,学生对于宋朝等级森严的衣服品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老师就可以布置一项课外作业:按照小组的方式制作不同种类的宋代服饰,并叙写相应的解说词。学生们对这项作业内容非常好奇,他们不断的查阅文献,制作服饰,编写解说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了解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上的内容,学生们通过彩纸、碎布头精心“缝制”的服饰,表现出了学生们显著的创新水平。其昂扬的学习兴趣感染了老师,并非是学生不热爱历史知识,而是教师的历史课未能够掌握恰如其分的方式。另外,让学生们利用橡皮等材料制作雕版印刷或者是活字印刷工具,了解印刷术的实际应用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历史小制作作业,让学生去感悟我们中国人的坚强、勤劳和智慧,领略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在学生动手中培育其家国情怀。
总之,历史课外活动的种类丰富多彩,身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的具体情况拟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便于培育家国情怀的活动方式。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4、5页。
[3]刘军,赵亚夫。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5]马福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历史教学建构[M].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
注: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历史教学策略探究”(课题批准号:2019YQJK2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发布时间】2020/6/12 18:25:38
- 【点击频次】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