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基于一年级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培养的思考

 

【作者】 魏健康

【机构】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通过读书可以温暖人心、提振信心、寄托希望;通过读书可以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勇于创新。小学一年级是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刻,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大胆、丰富,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老师和家长要从孩子小时抓起,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为之后的良好阅读打下基础。
  关键词:阅读;兴趣;习惯;一年级学生
  阅读是人生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孩子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小学阶段是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段,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大胆、丰富,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但由于部分教师习惯认为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中高年级的事,从而带来指导上的盲目性及阅读环境创设的无计划性,加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义同样认识不足,孩子在家空闲时间多用来看电视、玩游戏,从而放松了对课外书籍的阅读。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重点应该放在培养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上,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兴趣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其阅读行为、阅读理解。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乐于看,愿意听,并与成人进行信息上的交流。所以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
  1.注重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设法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看一看、听一听、读一读、讲一讲、拼一拼等。其中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使其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特点突现。只要老师想一些策略和方法,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升。有了阅读兴趣对提高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我在执教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拔萝卜》时,先让孩子借助拼音熟读课文,然后让孩子分别扮演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增强了孩子阅读与讲述的兴趣。
  2.故事制造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文似看山不喜平,小孩子听故事也是如此。他们常常被故事情节所感染,会跟随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情感时而高兴、时而悲伤。因此,我们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利用故事内容,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享受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另外,学生刚迈入一年级时,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根据这个情况,可以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而当故事讲到精彩处时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孩子故事的结局就在哪一本书上,这样,孩子们就会根据信息,迫不及待地到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结果。这就是“悬念激发兴趣”法,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3.选择合适书籍,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应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帮助孩子选择图书。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阅读能力有差异。6、7岁的儿童爱看童话、神话、幻想故事以及令人惊奇、富于冒险性的儿童图书。而一年级的孩子入学后主要在学习汉语拼音,识字量少。为了提高阅读兴趣,父母在为孩子选择书籍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可以根据孩子学段特点提供一些图文并茂注音版的儿歌、童话、故事等读物。学生可以一边借助拼音阅读课外书,一边通过阅读巩固拼音。学生觉得在课外书上也能找到语文书上学的音节,会觉得很有趣。另外通过拼拼读读借助插图也能把一个简短完整故事领悟明白,这样不仅会让他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且强化了汉语拼音的积累学习,一举两得,享受到阅读的喜悦。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因此,我们老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把日常阅读当做生活的一部分,使之爱上阅读。
  1.举办各种活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刚上学,识字量非常有限,此时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作为老师,定时举办和阅读有关的活动同样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好方法,比如背诵儿歌比赛,讲故事比赛,识字擂台比赛……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奖励,如果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那么这些都将化为孩子继续阅读的动力,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利用自然环境,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外面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儿童对自然界的一切充满着好奇,他们乐于看、喜欢问、善于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抓住儿童的心理,充分利用大自然这本活教材,随时随地抓住机会引导儿童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提问,大胆地表述,从而丰富他们的语言。如:春天踏青时,引导孩子看看、说说公园花草树木的形状颜色,高大独特建筑物的雄伟壮观;秋天郊游时,带学生到野外体验大自然的秋高气爽……在生活中,尽量让孩子多看、多说、多听,在亲身体验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经验,使孩子的语言更精彩而富有变化。这样有助于一年级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快速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并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3.家长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古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爱读书、多读书。但是,并不是每个家长都知道,当家长身体力行地带头读书看报、着力营造家庭书卷气时,方可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的影响。专家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阅读的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和父母一起分析、探讨。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渐提高。作为父母不妨每天晚上抽出一点时间,读一些书报;或当孩子安静下来,耐心地在他身边富有感情地朗读一首儿歌,讲述一个故事,这将比一味的督促、强制有效得多。
  读书可以温暖人心、提振信心、寄托希望;通过读书可以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勇于创新。因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该从孩子一年级时就注重其阅读兴趣的培养,让他们喜欢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杨丽红,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年
  [2]卢明元,《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
  [3]董维平,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2019年
  作者简介:魏健康,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毕业于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 【发布时间】2020/6/12 18:35:57
  • 【点击频次】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