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传统语文作业由于书面的机械重复的较多,单一的形式,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在全面提升有效性的今天,优化作业设计,使之能更好地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服务,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应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
语文作业,是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内化,形成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传统语文作业,由于形式单一,大多是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这样的作业模式长期践之,不仅不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形成,反而遏制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精神。在全面践行学生主体理念的今天,我们如何创新作业形式和内容,通过优化设计,让学生在新颖有趣的作业实践中既长兴趣又升能力。这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应着力思考和实践的现实课题。下面,我把近几年对此的探索,与大家分享。
一、由“抄写作业”转变为“回忆默写”
传统作业,大多基于当天语文学习而布置的生字抄写或诗文抄写,个别教师还把字词含义或诗文意思,让学生抄写。这样的“抄写作业”,重复次数越多,对学生兴趣培养影响就越大。而且,学生还会形成随意糊弄交差的习惯,学习效率就越来越低。很多研究表明,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学生就会视作业为惩罚,兴趣就随之减弱。因此,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我们一线教师要敢于向“机械重复”说不,给孩子卸下机械抄写的重担,提升他们作业幸福感。对于语文作业中必须要解决的汉字书写和记忆问题,我们不防将“抄写作业”变为“回忆默写”,要求学生采用回忆默写法来解决当天语文学习的识记任务。这种方式,我发现效果非常好,在欧美国家也得到了证实。
二、由“书本作业”转变为“个性作业”
作业是个性化的语文实践。但现实是统一的书本作业,要么就抄写书本上的字词,要么就是完成练习册或课后作业,平台都是纸面运作。这种方式,显然否定了语文作业的个性化,忽视了学生感官在语文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要知道,语文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除了写,还有听、说、读、观等途径,想象和联想也是常实践方式。因此,仅用“书本作业”,显然起不到全方位,多侧面锻炼作用的。故而,转变“书本作业”为多样化语文实践就显得格外迫切。实践中,我们可由“个性作业”替代“书本作业”,变纸上写为图画、照相、剪报、互联网查询资料等方式,个别时还可让学生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知知识的存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三、由“被动完成”转变为“自主学习”
作业,是典型的在运用中学习的体现。学生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课堂的主体。作业是其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重要平台,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运用即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我们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主体性,让他们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我们知道,传统语文作业无非就是机械抄写,或令人头疼的背诵,或“谈写色变”的作文。这样的作业,学生都是以任务方式去被动完成的,其效果显然不高。倒不如,我们变这种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把作业过程创造性劳动。针对教师最头疼的生字识记问题,我认为与其反复抄,倒不如让学生根据字形或字音、字意去编字谜或故事,第二天上课就让学生上台出字谜叫别人同学猜。这样实施,学生就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而且记忆牢固,创新力还得到了有效培养。如一位学生曾这样编“赞”的字谜的:“有两个先生家里,有很多宝贝,我称赞他们真有钱。”这样的作业,把生字的字形、字意、运用全用进去了。显然是被动作业所不能比拟的,表现了学生的“创造性”。
四、由“整体统一”转变为“梯度要求”
传统作业,都是“一刀切”,不同的人却做着相同的作业。我们知道,人是有个体差异的,能力不同,自然应接受难度不等的作业。如果我们忽视这种差异,采取“整体统一”的要求实施,势必导致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由于没有基于“最近发展区”,自然就得不到充分发展。因此,在作业实施中,我们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将“整体统一”转变为分层实施的“梯度要求”,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去完成不同难度的语文作业。例如,在教学古诗《小池》后,我们就可设计这样几项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小池》。属于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2、《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像写一段话。属于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3、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这项作业难度较大,目的是促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小学生又具有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去挑战自我,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尝试摘到“果子”。有了这种分层设置,在布置时自然也是梯度要求,我们应改命令式、强制式为自选式,给学生作业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总之,要提高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使之功能充分发挥,我们就必须加强优化设计,使之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俞瑞军,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实践探研[J].时代教育,2014年。
[2]汤金燕,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J].江西教育,2017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
语文作业,是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内化,形成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传统语文作业,由于形式单一,大多是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这样的作业模式长期践之,不仅不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形成,反而遏制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精神。在全面践行学生主体理念的今天,我们如何创新作业形式和内容,通过优化设计,让学生在新颖有趣的作业实践中既长兴趣又升能力。这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应着力思考和实践的现实课题。下面,我把近几年对此的探索,与大家分享。
一、由“抄写作业”转变为“回忆默写”
传统作业,大多基于当天语文学习而布置的生字抄写或诗文抄写,个别教师还把字词含义或诗文意思,让学生抄写。这样的“抄写作业”,重复次数越多,对学生兴趣培养影响就越大。而且,学生还会形成随意糊弄交差的习惯,学习效率就越来越低。很多研究表明,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学生就会视作业为惩罚,兴趣就随之减弱。因此,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我们一线教师要敢于向“机械重复”说不,给孩子卸下机械抄写的重担,提升他们作业幸福感。对于语文作业中必须要解决的汉字书写和记忆问题,我们不防将“抄写作业”变为“回忆默写”,要求学生采用回忆默写法来解决当天语文学习的识记任务。这种方式,我发现效果非常好,在欧美国家也得到了证实。
二、由“书本作业”转变为“个性作业”
作业是个性化的语文实践。但现实是统一的书本作业,要么就抄写书本上的字词,要么就是完成练习册或课后作业,平台都是纸面运作。这种方式,显然否定了语文作业的个性化,忽视了学生感官在语文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要知道,语文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除了写,还有听、说、读、观等途径,想象和联想也是常实践方式。因此,仅用“书本作业”,显然起不到全方位,多侧面锻炼作用的。故而,转变“书本作业”为多样化语文实践就显得格外迫切。实践中,我们可由“个性作业”替代“书本作业”,变纸上写为图画、照相、剪报、互联网查询资料等方式,个别时还可让学生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知知识的存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三、由“被动完成”转变为“自主学习”
作业,是典型的在运用中学习的体现。学生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课堂的主体。作业是其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重要平台,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运用即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我们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主体性,让他们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我们知道,传统语文作业无非就是机械抄写,或令人头疼的背诵,或“谈写色变”的作文。这样的作业,学生都是以任务方式去被动完成的,其效果显然不高。倒不如,我们变这种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把作业过程创造性劳动。针对教师最头疼的生字识记问题,我认为与其反复抄,倒不如让学生根据字形或字音、字意去编字谜或故事,第二天上课就让学生上台出字谜叫别人同学猜。这样实施,学生就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而且记忆牢固,创新力还得到了有效培养。如一位学生曾这样编“赞”的字谜的:“有两个先生家里,有很多宝贝,我称赞他们真有钱。”这样的作业,把生字的字形、字意、运用全用进去了。显然是被动作业所不能比拟的,表现了学生的“创造性”。
四、由“整体统一”转变为“梯度要求”
传统作业,都是“一刀切”,不同的人却做着相同的作业。我们知道,人是有个体差异的,能力不同,自然应接受难度不等的作业。如果我们忽视这种差异,采取“整体统一”的要求实施,势必导致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由于没有基于“最近发展区”,自然就得不到充分发展。因此,在作业实施中,我们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将“整体统一”转变为分层实施的“梯度要求”,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去完成不同难度的语文作业。例如,在教学古诗《小池》后,我们就可设计这样几项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小池》。属于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2、《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像写一段话。属于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3、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这项作业难度较大,目的是促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小学生又具有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去挑战自我,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尝试摘到“果子”。有了这种分层设置,在布置时自然也是梯度要求,我们应改命令式、强制式为自选式,给学生作业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总之,要提高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使之功能充分发挥,我们就必须加强优化设计,使之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俞瑞军,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实践探研[J].时代教育,2014年。
[2]汤金燕,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J].江西教育,2017年。
- 【发布时间】2020/6/12 18:38:21
- 【点击频次】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