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分析了中小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现状,并总结了中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原因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
关键词:兴趣;学生;素质教育;实践
一、原因
1.1学生自身的原因
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差和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心理。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差,对体育学习没有信心,觉得体育课索然无味。
体育学习动机问题。绝大多数同学参加体育学习的动机是明确的,但也存在一部分同学,是为了好玩,这些同学基本上对自己上体育课没有多大要求,从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无的放矢。
1.2教师的影响因素
在和学生的交流访谈中,有关体育教师对上体育课情况,只有极少学生认为教师有激情并有感染力,小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教师负责但没激情,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态度需要有待改进。
1.3体育课自身存在的不足
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有几年了,但是由于一部分教师(包括校领导)的教育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有的就根本没变,仍然坚持传统老套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很多的学校已经推广实施素质教育,但由于在现阶段升学考试中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也不能从根本上实行素质教育改革,只不过是在素质教育外衣掩盖下的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从老师到领导不能制定出真正切实有效的措施,很多教师迫于升学的压力,不赞成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体育锻炼上,从而影响到了部分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
二、对策
2.1广泛开展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
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切实使全社会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有一个客观公正评价,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才能逐渐培养出学习体育的兴趣来,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好,更重要的是与热爱祖国、建设和保卫祖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联系起来,应建立起学好体育光荣学不好可耻的思想。
2.2提高教师素质,建立一批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在整个学校教育和教师整体中是具有特殊性的一个群体。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在“文”、“艺”、“武”人综合素质方面努力。这种努力包括:加强自身文化和艺术修养;教师的行为语言端正文雅;对学生的指导规范。这样即可以使学生减轻在与体育教师接触时容易感到的“落差”和恐惧感。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身心为基础,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是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的重要方式。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体育工作的质量、水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3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要建立全新的评价观,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按照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力求突破过去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从根本上建立全新的体育评价指导思想。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质量评价。既要评价教学效果,又要评价教学过程;既要评教师的教,又要评学生的学;既要考评知识、技能的学习成果,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能力培养以及思想、意志、品质,还要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与努力求知程度。
创造素质教育观下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将出发点转移到提高学生身心潜能和智力水平上来。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就必须从体育教学模式入手,改变体育教学仅仅将学生的发展局限在生理学的范畴之内的模式,将出发点转移到提高学生身心潜能和智力水平上来,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的热情。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以往教学中教师单纯的“教”、“灌”以及肤浅的引导等教学手段,转化为学生的“乐”、“思”、“会”的过程,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动机,让学生以“发现者”、“探索者”的身份积极投身于练习活动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亲身探索体验,培养创作的热情,获得成功的喜悦,不再把体育课认识是一种负担。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4.
[2]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55.
[3]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关键词:兴趣;学生;素质教育;实践
一、原因
1.1学生自身的原因
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差和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心理。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差,对体育学习没有信心,觉得体育课索然无味。
体育学习动机问题。绝大多数同学参加体育学习的动机是明确的,但也存在一部分同学,是为了好玩,这些同学基本上对自己上体育课没有多大要求,从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无的放矢。
1.2教师的影响因素
在和学生的交流访谈中,有关体育教师对上体育课情况,只有极少学生认为教师有激情并有感染力,小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教师负责但没激情,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态度需要有待改进。
1.3体育课自身存在的不足
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有几年了,但是由于一部分教师(包括校领导)的教育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有的就根本没变,仍然坚持传统老套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很多的学校已经推广实施素质教育,但由于在现阶段升学考试中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也不能从根本上实行素质教育改革,只不过是在素质教育外衣掩盖下的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从老师到领导不能制定出真正切实有效的措施,很多教师迫于升学的压力,不赞成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体育锻炼上,从而影响到了部分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
二、对策
2.1广泛开展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
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切实使全社会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有一个客观公正评价,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才能逐渐培养出学习体育的兴趣来,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好,更重要的是与热爱祖国、建设和保卫祖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联系起来,应建立起学好体育光荣学不好可耻的思想。
2.2提高教师素质,建立一批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在整个学校教育和教师整体中是具有特殊性的一个群体。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在“文”、“艺”、“武”人综合素质方面努力。这种努力包括:加强自身文化和艺术修养;教师的行为语言端正文雅;对学生的指导规范。这样即可以使学生减轻在与体育教师接触时容易感到的“落差”和恐惧感。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身心为基础,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是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的重要方式。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体育工作的质量、水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3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要建立全新的评价观,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按照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力求突破过去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从根本上建立全新的体育评价指导思想。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质量评价。既要评价教学效果,又要评价教学过程;既要评教师的教,又要评学生的学;既要考评知识、技能的学习成果,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能力培养以及思想、意志、品质,还要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与努力求知程度。
创造素质教育观下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将出发点转移到提高学生身心潜能和智力水平上来。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就必须从体育教学模式入手,改变体育教学仅仅将学生的发展局限在生理学的范畴之内的模式,将出发点转移到提高学生身心潜能和智力水平上来,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的热情。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以往教学中教师单纯的“教”、“灌”以及肤浅的引导等教学手段,转化为学生的“乐”、“思”、“会”的过程,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动机,让学生以“发现者”、“探索者”的身份积极投身于练习活动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亲身探索体验,培养创作的热情,获得成功的喜悦,不再把体育课认识是一种负担。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4.
[2]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55.
[3]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 【发布时间】2020/7/9 8:34:55
- 【点击频次】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