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应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科学方法是化学实验教学必然要培养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发展自我探究学习能力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结合实验教学加强授予,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科学方法;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担当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重任。而科学素养,则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这儿,我们仅对科学方法这一方面作探讨。所谓科学方法,就是是科学认识或科学研究的方法。与化学学科密切相关的科学方法,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事实和资料的处理方法,科学抽象、模型和假设等很多方法。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很多教师都忽视了科学方法的培养,导致学生离开教师指导便不能有效开展实验活动。而强调学生科学方法的授予培养,就是让学生明确实验操作方法,注重实验过程以及细节,以致取得更好的实验操作效果。下面仅就培养学生化学观察方法和化学实验操作方法,谈一谈看法。
一、科学观察方法的培养
法拉第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巴甫洛夫在总结他成功的经验时也说到:做实验要观察、观察、再观察。实践也证明,科学的观察方法,可以使学生取得最佳观察效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就要加强学生观察方法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认为,知觉是人们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应,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属于认识活动的感性阶段,自觉可分为有意和无意的,有意的自觉称为观察。因此,观察是学生直接获得感知对象信息的过程。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认识和研究事物的科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观察活动,指导学生科学观察,并认真记录观察现象,分析观察结果。
任何实验和观察都有密切的联系,观察是实验基础,实验是观察的深入。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观察,通过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复杂的表面现象,经过分析研究,找到事物的内在本质。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当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加入金融金属钠时,钠和水溶液的变化就是学生知觉的对象。而随着溶液颜色的变化,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红色所吸引,忽视了对其他现象的观察。这时溶液的颜色就成了学生知觉的主要对象,而其他的现象则退居到衬托的地位,成为自觉的背景,因而影响了学生观察结果。因此,对于那些现象复杂的化学实验,应根据不同现象刺激的程度,分层次设计实验,对实验进行程序或其他方面的改进,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避免不同现象之间的相互干扰,对于钠和水的反应的演示实验,我们可分三步进行,首先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观察钠的变化;然后向反应后的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最后设计实验收集和检验反应中产生的气体,通过观察,让学生小结出纳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为“浮、球、游(嘶)、红,经过分析、研究,找到钠与水反应的本质。
二、对学生科学实验方法的培养
从认识规律上讲,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过程与科学认识的过程是一致的,在化学教学中,经常要通过实验来感知物质及其变化现象,这就需要运用正确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设计程序、实验操作方法、操作顺序、药品的选用与用量,仪器安装以及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教师必须给学生作出表率,做出准确、规范的示范,让学生从示范中明确操作要求,懂得操作程序和方法,能顺利地开展实验操作。
在这儿我们要着重强调探究性实验的开展。这是新课标践行以来,强调最多的实验操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特别是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学习的科学态度。如果我们加强这类实验方法的授予,就能有效培养具有学生科学探究方法和程序的实验能力。
(一)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对常态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从中发掘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而引导提出问题,这既是探究的开始,又是探究的核心。实践中,我们应针对学生知识实际,尽量设计一些浅显,且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难度适中。例如:钢铁生锈这个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那到底是什么地方的钢铁容易生锈,什么环境的生锈更严重呢?这样的问题既常见,浅显,又易引发学生探究实验兴趣。
(二)提出猜想。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大胆地想象和推测,提出猜想,做出假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左右学生,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想象,不要怕错。
(三)设计实验方案。针对提出的问题,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包括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方法。
(四)实验。通过上述设计,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实验探究的乐趣。
(五)分析结论。当实验结束合,就要引导学生对现有结果进行分析,包括看到的现象、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感受感觉作综合分析,并作出总结,去验证我们之前的猜想,为假设彻底揭开神秘面纱。
前面所提及的几个环节只是我们常见的几个研究思路,而不是固定的规范或模板,我们完全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缩减与扩展。这一点,也要让学生明白,这样才能让他们更不固囿于程式中,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之,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方法不能纸上谈兵,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提供机会让学生多实践,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进行化学实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方法。我在教学中已把部分比较简单、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在教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上讲台独立操作的实验,并及时指出,纠正学生操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对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金娥,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科学方法;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担当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重任。而科学素养,则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这儿,我们仅对科学方法这一方面作探讨。所谓科学方法,就是是科学认识或科学研究的方法。与化学学科密切相关的科学方法,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事实和资料的处理方法,科学抽象、模型和假设等很多方法。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很多教师都忽视了科学方法的培养,导致学生离开教师指导便不能有效开展实验活动。而强调学生科学方法的授予培养,就是让学生明确实验操作方法,注重实验过程以及细节,以致取得更好的实验操作效果。下面仅就培养学生化学观察方法和化学实验操作方法,谈一谈看法。
一、科学观察方法的培养
法拉第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巴甫洛夫在总结他成功的经验时也说到:做实验要观察、观察、再观察。实践也证明,科学的观察方法,可以使学生取得最佳观察效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就要加强学生观察方法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认为,知觉是人们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应,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属于认识活动的感性阶段,自觉可分为有意和无意的,有意的自觉称为观察。因此,观察是学生直接获得感知对象信息的过程。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认识和研究事物的科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观察活动,指导学生科学观察,并认真记录观察现象,分析观察结果。
任何实验和观察都有密切的联系,观察是实验基础,实验是观察的深入。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观察,通过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复杂的表面现象,经过分析研究,找到事物的内在本质。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当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加入金融金属钠时,钠和水溶液的变化就是学生知觉的对象。而随着溶液颜色的变化,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红色所吸引,忽视了对其他现象的观察。这时溶液的颜色就成了学生知觉的主要对象,而其他的现象则退居到衬托的地位,成为自觉的背景,因而影响了学生观察结果。因此,对于那些现象复杂的化学实验,应根据不同现象刺激的程度,分层次设计实验,对实验进行程序或其他方面的改进,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避免不同现象之间的相互干扰,对于钠和水的反应的演示实验,我们可分三步进行,首先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观察钠的变化;然后向反应后的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最后设计实验收集和检验反应中产生的气体,通过观察,让学生小结出纳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为“浮、球、游(嘶)、红,经过分析、研究,找到钠与水反应的本质。
二、对学生科学实验方法的培养
从认识规律上讲,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过程与科学认识的过程是一致的,在化学教学中,经常要通过实验来感知物质及其变化现象,这就需要运用正确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设计程序、实验操作方法、操作顺序、药品的选用与用量,仪器安装以及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教师必须给学生作出表率,做出准确、规范的示范,让学生从示范中明确操作要求,懂得操作程序和方法,能顺利地开展实验操作。
在这儿我们要着重强调探究性实验的开展。这是新课标践行以来,强调最多的实验操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特别是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学习的科学态度。如果我们加强这类实验方法的授予,就能有效培养具有学生科学探究方法和程序的实验能力。
(一)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对常态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从中发掘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而引导提出问题,这既是探究的开始,又是探究的核心。实践中,我们应针对学生知识实际,尽量设计一些浅显,且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难度适中。例如:钢铁生锈这个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那到底是什么地方的钢铁容易生锈,什么环境的生锈更严重呢?这样的问题既常见,浅显,又易引发学生探究实验兴趣。
(二)提出猜想。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大胆地想象和推测,提出猜想,做出假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左右学生,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想象,不要怕错。
(三)设计实验方案。针对提出的问题,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包括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方法。
(四)实验。通过上述设计,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实验探究的乐趣。
(五)分析结论。当实验结束合,就要引导学生对现有结果进行分析,包括看到的现象、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感受感觉作综合分析,并作出总结,去验证我们之前的猜想,为假设彻底揭开神秘面纱。
前面所提及的几个环节只是我们常见的几个研究思路,而不是固定的规范或模板,我们完全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缩减与扩展。这一点,也要让学生明白,这样才能让他们更不固囿于程式中,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之,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方法不能纸上谈兵,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提供机会让学生多实践,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进行化学实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方法。我在教学中已把部分比较简单、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在教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上讲台独立操作的实验,并及时指出,纠正学生操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对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金娥,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
- 【发布时间】2020/7/9 8:41:42
- 【点击频次】294